•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4)
        • AI小說創作 (12)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4)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9) 王世杰 (1) 蔣中正 (12)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6)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3)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2)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2)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3)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1)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3)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美軍核子潛艇劍魚號訪台

            20240629 第二十八次讀書會

            美軍核子潛艇劍魚號訪台

            2025 Jul 09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6月29號,第二十八次由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線上讀書會。非常高興各位朋友能夠在週末的晚上來到線上。讀書會已經進行了二十八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台灣人要能夠了解中華民國跟台灣在現代及過去的歷史,避免以訛傳訛造成的迷思跟謬誤。因為這些迷思跟謬誤,對於台灣現在的困局,具有非常大的直接跟間接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從這些史料中,去了解國家的運作及政府的結構。這兩件事在台灣也是有很大的誤區:到底政府如何運作? 外交如何進行? 很多人都有非常一廂情願或者片面的想法。今天就如同過去的二十七次,儘量運用正式存檔的史料文件,來看政府及外交應該如何運作。

            第三,讀書會就是儘量讓歷史人物的真實作為,能為更多人所知道。雖然線上朋友始終沒有超過一百人,但是盡力把這個工作做下去,也是給現在以及未來的台灣人一個交代。台灣很多人忽視了歷史的重要性,導致轉型正義及正常國家化的願望,都建立在相當薄弱的基礎上。這點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讀書會透過對歷史人物作為的了解,對於台灣的轉型正義,應該是非常重要

            第四,讀書會是以過去台灣同其他國家 (以美國為主),來反思今日台灣在跟其他國家 (特別是美國),往來的時候,倒底是進步還是退步,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去重視或注意的。

            今日的題目相對輕鬆,大家不用太緊張。因為以前講到一些比較嚴肅的議題,非常挑戰台灣人既有的歷史觀。當然在座各位都是台灣的有識之士,如果未來有朝一日台灣要從廢墟裡面重建,當然少不了各位這樣的朋友。所以我們先給自己一個熱烈的掌聲,尤其是禮拜六的晚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大家要到這邊來看這些歷史文件,相對比較枯燥一點,也是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



            今天要講的是1960年,距今64年前,發生在台灣幾件重要的歷史事件。因為最近,有一艘中國的核子動力彈道潛艦,出現在金門。絕大多數人認為司空見慣或是等閒視之,根本不在乎。但是這點在現今台灣海峽的形式,以及未來遭逢的武力威脅,其實都很重要。因為中國就是在1959年,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之下,研製建造完成在中國國土上自製的潛艦。 但是建造的速度非常快,到了1960年,包括蘇聯援助的部分,中國的潛艦數量已經超過20艘了。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威脅。 所以在1960年,首先美方對中國武力的進展非常的擔憂,因此如史料,在60年年初,美國海軍第七十二機動艦隊司令,甘農少將,想要來到台灣來訪問。當時美國將領來到台灣訪問,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面見蔣中正。為何他們要來面見蔣中正,因為二次大戰時候,是中國的領袖,也是同盟國五個領袖之一。當時美國,為了團結民心,對於同盟國的領袖,都有很正面的宣傳。當時中國是盟國中最弱的一國,也是最早跟日本開戰,當時美國民間的印象及新聞宣傳中,蔣先生是非常英勇的民族英雄。因為中國最弱,又跟日本打最久,而且又堅持對日抗戰,所以不可諱言,當時蔣先生在美國的聲望是非常高的。這些美國的將領,在二次大戰都是曾經參戰過的人員,通常是實際跟敵人交火過的中下層的軍官。當他們當上將領之後,如果有機會一睹蔣先生的風采,當然他們也是非常樂意。所以在那個年代經常有美軍的將領,雖然他們跟協防的美軍沒有直接的關係,甚至也不是美國在太平洋或是台灣的部隊人員,但是如果有機會到亞洲或是遠東,都希望來台灣見蔣先生。



            當時1960年蔣先生已經74歲,對於美方人員的求見,就歷史史料來看,沒有不見的。只有一兩次因為特殊的政治原因,需要對美方發脾氣,才沒有見。 所以原則上只要美方有人來,大到艾森豪總統,小到記者,只要是想要見他,他都會接見。就這點來說,還是非常值得稱讚的表現。當時不管是中華民國也好,台灣也好,都是弱國。外國友人來求見,一方面也是增加對外宣傳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代表政治人物本身勤政的態度。 所以上次在關係節目笨有笨報中講到,黃仁勳來台,當時也與酥餅教授有聯播:外國友人來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黃仁勳是現在舉世矚目的人物,沒有見到面是蠻可惜的。


            (1)

            第七十二機動艦是第七艦隊下面的一個分支艦隊,目前美軍還有這樣的編制,其母港基地是在日本。1960年年初,這位兩顆星的美國海軍第七十二機動艦隊司令,想要在1960年的1月8號來到台灣,要在台灣待四天;他其實在前一年七月跟八月已經兩次來到台灣。有一次已經有見到 蔣中正,這一次他又想來,又想見到 蔣中正。於是當時的參謀總長彭孟緝,不論是台灣人或是黃埔建校百年,都應該記得彭孟緝這個人。彭孟緝是黃埔一期的,真正對台灣有影響的黃埔人,是像彭孟緝這種人。所以紀念黃埔不只要紀念抗戰、北伐,也要紀念黃埔校友在台灣做過的一切事情。當時彭孟緝是陸軍上將參謀總長,就跟蔣中正報告來了一個美國的將領,是否可以請蔣先生接見。

            (1)

            文件下半部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案子由彭孟緝提交上來之後,不是直接就送給這個蔣中正。還要有下面兩個重要的官員,要進行批閱。第一位是張群,是總統府秘書長。他是蔣中正的在保定軍校的同學,也一起留日,但是張群的日文學得比蔣中正好很多。所以後來張群的就主管當時的對日的工作。黃振球當時有一個特別的職位,叫做總統府參軍長。他就等於是總統直接的軍事幕僚長。因為當時的一個概念是,參謀總長是要在這個參謀本部指揮作戰,他必要的時候要到前線去的,參軍長就是跟參謀總長地位平級,不過是跟在總統的旁邊。現在參軍長這個職位已經裁掉就沒這個職位。


            (1)

            所以參謀本部送上來的文件要由這兩位這個重要的官員來合約。內容當然就是很相同,就說來了一個美國的將軍,我們可以看一下。 在美國要當一個將軍都是身經百戰,甘農將軍1931年畢業,畢業之後,接受飛行員的訓練,1944年的時候,就是航空母艦萊辛頓號的航海官,這是在打仗,因為1944年太平洋戰爭還沒有結束。接下來一路這個往上晉升,到了這個1951年接受了高階的職參教育之後,韓戰的時間又參戰了,擔任這個航空母艦的這個艦長,1953年調任大西洋艦隊的這個盟軍總部的參謀以及原子能委員會軍事運用組的試驗科的科長。重點是什麼呢?是說這個將軍是在當時來講,在美國海軍裡面是接受過原子和動力方面的新訓練。

            (1)

            因為當時海軍決定了艦艇:一個是潛水艇、一個是航空母艦,儘量要改用這個核子動力。為什麼要改用核子動力呢?潛水艇要改用核子動力的原因:因為傳統的潛水艇是利用柴油引擎,推動在水面上航行。因為柴油引擎的相對來講比較省油,潛水艇長期在地方的海域,柴油引擎可以發揮這個續航力很長的這個效果。但柴油引擎一啟動需要很多的空氣,在水面航行時當然沒有問題,但一旦下潛,柴油引擎如果還保持啟動,馬上就把艦內的空氣都吸光,大家就悶死了。所以只要一下潛,立刻就要把柴油引擎關閉,切換為這個電動馬達利用電池來進行推動,才能夠讓潛水艇保持在水下的這個航行。但是電動馬達,同樣的體積下功率比起柴油引擎來講是小很多,所以當時的潛水艇只要下潛速度都非常的慢。因為引擎的動力就降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說,電池推動電動馬達,電池如果耗電完了,就必須要浮上水面,由柴油引擎來進行充電。因此它下潛的時間、速度還有距離,三件事情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美軍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就想到潛水艇,像這樣子,戰鬥力是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美方就決定把核子反應器作為潛水艇的動力。核子反應器作為潛水艇或是其他船艦的動力的原理是什麼?就是核子反應器利用核分裂會產生高熱,再利用這種熱煮開水,煮了開水後會產生蒸汽,蒸汽再推動渦輪機轉動船的螺旋槳,就是車葉。讓潛水艇跟水面船艦能夠航行。因為核子反應器可以利用很少數的核燃料進行持續的分裂,因此利用核分裂產生高熱、煮開水產生蒸汽、推動推進器這過程,可以不受任何傳統潛艦電池電量耗盡的限制,所以核子動力潛艦可以長時間高速的在水下進行潛航。唯一需要浮上來的時候就是艦內的人吃的食物吃完了,就必須要浮起來,不然的話它在水底可以長期的這個進行運作。

            美軍在1954年試製成功第一艘核子動力潛水艇,叫做鸚鵡螺號。鸚鵡螺號高速在海下潛航,得到非常大的成功,而且環繞地球一圈;又航到了這個北極跟南極,有非常長的時間都沒有浮出水面。因此讓美軍認為,這是未來的海軍作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核子潛艦的這個技術成功之後,美國向全世界公告,美國核子潛艦已經成功了。鸚鵡螺號在當時來講,成為美國海軍實力的象徵。它遠征北極、遠征南極,都曾經在南極跟北極直接浮出水面,展現美國國旗,這其實就是一種展現美國的國威,也就是一種示威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次中國的這個核潛艦浮出來(2024.06.18,金門外海浮出水面。),當然是為了示威。因為核潛艦的重點本來就是在高速在水下航行保持隱蔽。

            美軍第二個想要把它核子動力化的艦艇是航空母艦。因為航空母艦上面要載大量的飛機,飛機需要的燃油佔了航空母艦本身的油料儲備的大部份,而航空母艦自己油料的儲備,相對來講就沒有辦法這麼多了。因此航空母艦經常需要進行海上加油。那美軍就想,如果連航空母艦都能夠改用核子動力的話,船上所有的載油的空間就全部可以拿來載飛機的燃油。飛機的持續作戰力就可以增加,航空母艦也不需要經常地加油。因為他自己本身不需要用油,航行的速度也可以加快。所以美軍在當時就決定,航空母艦跟潛艦要儘量的核子動力化,因為這個是非常符合作戰的需要。既然要核子動力化,就必須要訓練很多具有核能、核物理、核反應爐的設計操作這方面的軍官。當時最優秀的軍官都會想要爭取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將來就有機會,擔任這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跟核子動力潛艦的指揮官。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核潛艦具有很大的優勢,所以當美國核潛艦成功之後,第二個想要把這個核潛艦引入自己海軍的國家,就是蘇聯;他要跟美國抗衡。第三個就是英國;因為英國也是海軍強國也看到核潛艦的重要性。那第四個國家,大家知道是哪一國嗎?中國。為什麼是中國呢?因為當時美國核潛艦研製成功而且在全世界各地航行,展現實力。這個其實美國是沒有隱藏的。所有國家都接受到這個訊息,當時這個毛澤東也看到了這樣的新聞。他雖然不太理解核潛艦的工作原理,但是就中共領導人來講,毛澤東其實也算是教育程度相當高的一位,正式學歷是長沙第一師範畢業,等於是大學。在一百多年前能夠有大學畢業的人,在中國已經很不容易了。

            毛澤東雖然在政治上有各式各樣的評價,也造成了非常多嚴重的錯誤。說他是一個獨裁的暴君是毫無不為過的。但是他對戰略方向的掌握跟科學知識的瞭解,還是有他的一套。那時候,他知道美國的核潛艦建造成功了,而且也意識到核潛艦的威力。所以他就下了一個條子,就告訴周恩來也告訴人民解放軍的高階將領,說中國也要搞核潛艦。他當時有句名言。後來他提了一個字,這個字掛在許多中國海軍基地。他說核潛艦,中國就把潛艦叫潛艇,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雖然相對很落後,但是不能夠因此就放棄了。在那個時候1960年,中共已經開始在研究這個自制這個核潛艇。但是,中共也就是匪方,並沒有好高騖遠,他們知道傳統動力的潛艦都做不出,造核潛艦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因此1950年代開始
            ,毛澤東就親自下令,就是我們以前講過的「 戰略上藐視敵人」,美國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總有一天也可以跟他相提並論;但「 戰術上重視敵人」這個敵人的武器、敵人的戰術,我們一定要加以重視。沒有什麼不對稱作戰這種事情。


            當時中共的國力和軍力跟美國相比,當然是天差地遠。但中共方面的認為絕對沒有說,光靠一些土造的武器,還是一些什麼特殊的技能和方法,就能夠勝過美國在具體實力上的優勢。還是要從頭開始,所以毛澤東的下令,從蘇聯方面引進各種重要的軍事科技,不惜一切代價。最重要的就是潛水艇。在1949年中共建國的時候,整個中國大陸不要說是造潛水艇,連潛水艇都沒有看過。甚至連傳統的海軍艦艇都不見得能夠修理,別說建造,連修理都沒有辦法。面對這完全從無到有的局勢,毛澤東下令,從蘇聯引進一切需要的設備、教官、設計圖,建造機器。要多少代價都付,沒有關係。

            蘇聯一開始就先援助給中共五艘二次大戰之前的舊型的潛艇,讓這個中方學習這個潛艇的原理技術,然後訓練操作潛艇的人員。蘇聯也派來了教官,指導這個中共的人員進行這個潛艦的操作、作戰、維修。另外一方面,建造的這個工廠也在加速的進行計劃。毛澤東說要造潛艦,當然先要有造潛艦的工廠,沒有工廠的工廠,怎麼能造呢?於是先從建造潛艦的工廠開始建造,建造完之後,從蘇聯購進了重要的相關設備,從裁切鋼板開始。然後在這期間,也沒有辦法等到說中國自己製造的潛艦完成,人民解放軍才有潛艦的兵力,這也不行。所以也是重金跟這個蘇聯買進潛艦。一方面要做蘇聯買進的潛艦,另外一方面,中國自己建造潛艦。

            (1)

            到了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年之後,中共自己製造潛艦就下水試航了。那美方當然也得到了這個情報,非常的緊張。所以在隔一年(1960年),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海軍的甘農少將,就來到臺灣。來到臺灣後,他就先拜會彭孟緝,接下來拜會狄恩,是美軍在臺協防的司令,是一個陸軍的將軍。接下來就參觀故宮博物院,這時候的故宮博物院是在臺中並沒有對外開放,只是有一個儲藏的倉庫,對一般臺灣人是不開放的。那開放給誰大家知道嗎?當時先開放給這些洋人去看這些古物。洋人來到臺灣,我們沒有先安排他去看我們的海軍,而先安排他去看從中國大陸運來的這些古物,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情。對這洋人來講,其實看到那些古物他們當然也不太懂,可是看到就會覺得很神奇。後來這些古物,正式放在一個公開的場所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去參觀,是在1965年之後的事情。我們之前也講過,建設故宮博物院第一期的經費,也是由洋人提供的。


             (1)

            所以美軍海軍將領來臺灣,不是先去看海軍,而是先讓他去看那些古物。知道嗎。這很神奇。看完了古物之後,才安排他去參觀海軍,參觀左營軍區、造船廠、海軍陸戰隊等等。那這段時間,其實就是比較正式的活動。希望蔣先生接見他的時間,當然就是在這個1月9號上午下午的時間。安排見蔣先生。當然另外一個時間,就是前一天下午的2點到5點,這個叫待定。就是預定希望能夠在這段時間見蔣先生。

            大家看,如果蔣先生見他要花多少時間接見,接近3個小時,當然中間是有翻譯的時間。因為這個彭孟緝知道,蔣先生其實對見美國人還是非常認真的,一談都要談很長的時間,不分階級地位。而且蔣先生至少有個重點,就是他見洋人尤其是美國人,原則上來講,不需要人專門幫他先準備好講稿,他都是想講什麼就講什麼,美方對他有什麼問題,他就會立刻的回答了,所以也不需要講稿,當然那時候也沒有提詞機。我認為這一點不管怎麼樣,這是他一個重要的長處。當然外國人直接提問,他當然也透過翻譯,這一點並沒有因為他本身英語能力不是太好,就把接見變成一個非常官式而且非常形式化的場合。我認為這個是後來臺灣有些領袖,雖然是留美,但是是不是有辦法做到這一點。我覺得這個倒是我們也值得反思的地方。

            因為蔣先生生前是從來沒有去過美國,後來撤退到臺灣來之後。其實美方經常邀請他訪美,但是他從來就不願意去訪美。為什麼?因為他說中華民國丟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領土,他在這裡當中華民國總統,再去訪美他覺得很沒有面子,也是一種悔過的表現。他說在沒有光復大陸之前,他不願意訪美,不要讓美國人看不起他。這當然有很多的說法,但是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可信的。因為如果他真的那麼討厭美國人的話,他不需要連一個兩顆星的將軍都要花幾個小時接見。他不想去美國,也是一種他個人的堅持。但是他不想去美國,美方也知道蔣先生不想去美國,所以經常邀請他參訪美軍軍艦。因為軍艦根據國際法就是國家的領土,蔣先生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只要美方邀請他訪問美國軍艦,他一定都接受。老實說在那個年代以他的年齡,沒有像現在這麼進步,其實出訪外國軍艦也是會有一定的風浪跟顛簸,但是他一定都是會去。


            (2)
            因此在七十二機動艦隊司令來到臺灣之後,再過了一個月,2月19號。2月19號,美國海軍的作戰部長伯克上將就轉了一封信, 要他的屬下,就是美國駐臺協防司令部的司令,史慕德海軍中將(Vice Admrial Smoot)。我剛才講狄恩那個是抱歉說錯,狄恩是副司令,是陸軍的。當時美軍駐臺協防司令是一個三顆星的將軍,叫做史慕德是海軍中將。這有一封信給蔣先生。大家看到這是一個三顆星的將軍史慕德,以前我們在八二三炮戰那次的讀書會裡也提到過。(八二三炮戰)

            他就是說:報告總統,我的老闆就是美國海軍的作戰部長,伯克將軍,請您來參訪我們美國海軍的一艘核子潛艦叫做劍魚號。而且不只是參訪他,希望總統先生能夠跟我們一起出海潛航,也就是一起出海下潛。於是發了正式的公文來到我們這邊。這史料的意義在於說:第一個是美國海軍的正式的邀約,對當時來講,其實還是一個雙方合作的友誼蠻重要的表現。第二個,裡面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美國海軍的軍令部長,或者講說作戰部長,叫做伯克上將。

            跟各位介紹一下,美國海軍設有海軍部,海軍部跟國防部是平行的;但是行政上,在日常運作上,海軍部是接受國防部的指導。海軍部有一個海軍部部長,這是根據美國憲法設立的,這個美國海軍部部長是文人。真正的軍人,指揮美國海軍最高階的軍人,叫做Chief of Operation。我們一般把他翻譯成作戰軍令部長或者是作戰部長。在1960年的時候,當時美國海軍的最高階的指揮官,軍令部長,是伯克上將。這位伯克上將也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在二次大戰的時候,他的軍階是中校到上校。曾經在這個南太平洋,當時他的軍階還是在還是上校,在1943年的時候,他在南太平洋指揮四艘驅逐艦,執行巡邏跟護航任務的時候,碰上了日本艦隊,當時日軍的兵力規模也是四艘驅逐艦,是負責運補在南太平洋島上作戰的日本守軍。結果被美軍發現了。於是雙方四隊四,狹路相逢。結果伯克將軍馬上指揮四艘美軍的艦艇進行攻擊,美國海軍向來作戰就是不避戰,不會像有些國家發現有敵人,避戰。我們之前講到那個烏坵海戰,就是保存實力的一個非常惡劣的一個這個歷史。(詳見第二十五次國史館讀書會)

            當時伯克將軍是上校,他指揮四艘驅逐艦在進行巡邏的時候,發現四艘日本軍艦,立刻下令迎戰。結果作戰成果是三比零,四艘日本驅逐艦被美軍擊沉了三艘,美軍全勝,沒有任何損失,甚至沒有什麼傷亡,有些人受傷但是沒有人陣亡。當然這有一些不同的統計的概念,但是總之來講是保持全勝的態勢。伯克將軍就因為這個戰功,所以後來一路晉升,到了二次大戰結束(1945年)之後到1960年,也就是在他擔任上校之後僅僅15年的時間,他就從上校升到上將。作為美國海軍的最高階的軍官,所以大家看到美軍真的要晉升到將軍,都是有實際的作戰的經歷,而且都要有戰功的。不會像有些國家軍隊,誰升了將軍,到底他是為了什麼升到將軍,倒是沒有人知道了。

            那麼伯克將軍為什麼要請蔣先生參觀美國的核子潛艦呢?因為中國的潛艦已經做出來了,所以美方已經意識到中國潛艦的威脅,但是中國當時的潛艦的實力跟美方的潛艦實力比,誰比較大?大家想一想。一定是美國嘛。對不對。中國跟美國當時海軍實力的差距、潛艦實力的差距,這不用講。可是呢,美方會不會輕視這個威脅?不會。然後美方會不會說看到這個還很弱小的這個中方,剛剛初出茅廬的潛艦就等閒視之?不是哦,他馬上就派一艘他最厲害的潛艦,就是用這種獅子搏兔的態勢,來對付他潛在的敵人。所以真的成功的人、大國、強國,絕對沒有在跟人家講什麼不對稱作戰,一定是獅子搏兔的。反而是真的自認為弱小,才會夢想說我們用這種很小的實力,就可以去牽制強大的敵方。這是非常奇怪的概念。

            伯克將軍就要他的手下史穆德將軍,轉一個信邀請蔣先生,請您來參觀我們的核子潛艦——劍魚號。我會特別把這劍魚號派到臺灣來。大家想劍魚號派到臺灣來,主要目的是讓蔣先生看一看劍魚號長得什麼樣子嗎? 那大家想一想劍魚號為什麼要派到臺灣來?一定是給中國看嘛!對不對,一定是示威嘛!對不對,絕對是示威的一個態勢啊。蔣先生在三天之後,正式回信說他願意去參觀劍魚號。於是在1960年3月8號,劍魚號就駛到了基隆港。說起劍魚號,它是美國第五艘成軍服役的核子動力潛艦。在1960年3月8號的時候,它是美國海軍最新銳的艦艇之一,因為它是在1959年7月才剛剛正式服役。1960年3月時,可以說是一艘非常先進的艦艇。伯克將軍特別指派劍魚號來到臺灣,讓蔣先生能夠上劍魚號參觀,所以可見當時美方對於中國的實力的變化是非常在意的,所以派一艘最先進的艦艇來到臺灣。當時劍魚號服役只有幾個月而已,可以說是一艘非常先進的艦艇。



            (3)

            訪問劍魚號當天的經過,1960年3月8號,蔣先生在臺北,9點半他就去參觀美國的劍魚號,然後下午5點他回來款待伊朗駐華大使。伊朗當時跟臺灣的關係,跟中華民國關係非常好,現在伊朗是全世界頭痛的對象,至少是美國頭痛的對象,可是當時的伊朗是屬於君主制度,跟蔣先生關係非常的好。這一天晚上跟國大代表獻萬民傘,什麼叫萬民傘?這個是清朝的一種傳統,就是對於官員表達尊敬,就會致贈他一個禮物叫做萬民傘,表示他庇佑萬民。這在古裝片裡面有時候還會演到,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封建態度的東西。那為什麼在這一年裡面,國大代表要致贈蔣先生萬民傘?因為1960年蔣先生想要進行第三次總統的選舉,想要在當時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之外連任總統,所以他就下面就有人就要拍他的馬屁,就要獻萬民傘,表示說大家一直擁戴他。但是在這一天,日本首相岸信介也在日本的國會,發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談話,這個等會我們再來看。

            (3)

            我們可以看到,劍魚號在這一天訪問臺灣,在基隆港基地出現了。8號上午劍魚號駛到了基隆港,當時美方跟我方同時發佈新聞,所以當天所有臺灣的人,打開報紙都可以知道,美國的核子潛艦劍魚號來到了臺灣,蔣先生應邀登艦參觀,並沒有掩蓋的表示,劍魚號來到臺灣,也不是說故障浮起來,而是正式進行訪問。這天的報導還蠻有意思的,他說當天9點半的時候,蔣先生登上劍魚號,陪同的人非常多,包括彭孟緝、海軍副總司令劉廣凱、國防部聯絡局局長胡旭光,這主要是擔任翻譯,胡旭光英文非常好。第七艦隊新任的司令叫葛里芬,也是一個三顆星的中將,後來就升到上將,這第七艦隊新任司令特別從這個日本飛到這個臺灣來,陪同蔣先生登上劍魚號,可以說是給足了面子。當然協防臺灣的司令,叫史穆德海軍中將,就是發信的人,他也上船了。

            這麼多雙方高階官員上船之後就出海了。半小時之後劍魚號就潛入了400英尺,也就是120公尺的海底航行。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他雖然是核子動力潛艦,但是潛航的時候,艦內的氣壓還是會有所變化的,所以如果身體狀況不是太良好的人,一般來講也不建議能夠參加潛艦的潛航。因為艦內的氣壓還是會隨著深度而有所變化,那蔣先生當時年紀已經74歲,不過他的身體狀況沒有什麼問題,所以他就跟著劍魚號潛到120公尺深的海底。然後接下來精彩的來了,蔣先生在劍魚號上就非常的高興,他就跟美國第七艦隊司令說,我現在也算是潛艦的官兵了。蔣先生當時當然是中華民國總統,然後也是五星上將,但是他還是非常的謙慮說:我現在也算是潛艦的官兵了。意思就是說在這個地方,我就接受你們的指揮了。那當然美方也很客氣了。



            美方就安排他實際參觀、實際操縱相關的設備,就是有一個像飛機駕駛方向盤的裝備,真的由他進行駕駛10分鐘,當然旁邊有很多人在幫忙,蔣先生對軍事的東西還是很喜歡的,所以他就真的操作潛艦操作了大概10分鐘左右。他還蠻開心的,然後也是到處視察,後來也在船上吃飯,在船上用了簡單的中餐,到了12點45分的時候船就回來了。回來了之後,跟所有的上面的軍官握手之後再離開。這次其實是他第二次坐潛水艇,因為在1954年的時候,他就已經去參觀過一艘潛艦。參觀航空母艦一共有三次,分別是1954年、1957年跟1958年。也就是說劍魚號這次的訪問,可以說是向中方示威,然後也讓蔣先生很高興的去參觀這條船,蔣先生也沒有說出海很辛苦,還是說船上很擁擠,這個都沒有,反而就是很樂意的接受邀請,就真的出海去玩了好幾個小時了,然後在艦上的每一個部門,他都親自的去參觀,花了很長的時間,也詢問了很多相關的問題,所以也給美方其實留下了蠻好的印象。後來在美國海軍的正式的作戰的日誌上面,也記載了這件事情;在劍魚號的艦史上面也記載了這件事情。大家看了這件事情後,當然一方面就可以理解到,派一艘潛水艇來了,然後公然讓他浮出海面,這其實就是一種對敵方的示威了。

            然後各位朋友想一想,蔣先生是不是當時ROC的最高領導人,大家想劍魚號就是美國的軍艦載他潛航,會不會擔心說被中共攻擊,還是有這個可能性,可能性當然很低,但是出到海外這個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這種風險存在。所以蔣先生也是利用這個機會代表說,他作為一個老軍人,在作戰的第一線其實他是並沒有什麼畏懼的。不管怎麼樣,在當時來講是一個兼具外交軍事各方面的作為,所以海軍的參訪跟外交還是非常重要,更何況是花了很多時間,所以對照後來蔣經國,這方面來講就相對來講就保守很多了,這點跟他父親就有很大的差別。蔣先生那種年紀的人,老實說那個年代,他是100多年前出生的人,看到這些科技的東西還是非常的有興趣,說實話也蠻不簡單。

            後來回去的時候,他在日記裡面也寫到,他在潛艇裡面待了三個多小時,然後潛艇也潛航下去了。他說跟上次參觀航空母艦不一樣,航空母艦在水面上,但是他這次在潛艇裡面待了三個多小時,他就很好奇說空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怎麼這麼多人在裡面呼吸空氣,空氣不會被吸完。美國海軍的官員就跟他解釋說,這上面是因為有各方面的先進設備,所以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新鮮的氧氣,所以大家雖然在海裡面潛航,大家都待在一個罐子裡面,因為潛艇裡面是一個罐子,不會有窒息的問題。他在日記裡面就寫了,說看起來美國將來的太空旅行,也沒問題了。因為太空裡面也沒有空氣,但是既然能夠在海底都能讓大家呼吸那麼久,顯然到了太空也不會有什麼問題。這是他當天的日記。



            所以這是我最近看到中共潛艦浮出海面(2024.06.18,在金門外海浮出水面),就想到60多年前美國潛艦來到臺灣也是浮出海面的歷史,但是在蔣先生開開心心的坐美國潛艦出海遠足的時候,日本的首相岸信介在日本的國會接受議員的質詢。岸信介說了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

            (3)

            這是中央社在日本東京3月8號的電報,岸信介在接受日本參院預算委員會質詢的時候,他說:臺灣是屬於中華民國的,日本已經接受開羅宣言為根據的波茲坦宣言,日本在簽訂舊金山合約的時候,已經放棄對臺灣的領土了。日本跟中華民國又訂有條約,而且又承認說那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所以言下之意就是,臺灣屬於中華民國的。他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的。

            (3)

            但是他為什麼突然這樣講呢?因為當時的日本的社會黨的議員,就在一直問他說到底哪個國家擁有臺灣的主權。岸信介作為日本首相,他就講了非常特別的話。他說哪一個國家應該保有臺灣的問題,應該由舊金山合約的簽約國家來進行決定。到底哪個國家該保有臺灣,應該由舊金山合約的簽約國家來決定;舊金山合約的簽約國家有哪些國家呢?其實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沒有中華民國,但是有日本,有美國,有英國。所以大家都知道,英國是長期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的,所以岸信介說,誰保有臺灣問題,應該由舊金山合約的簽約國家來決定。有沒有包括英國,因為英國是簽約國家。所以這個實在就是老謀深算,英國的立場也有照顧,美國的立場也有照顧,我們日本也是簽約國,所以我們日本的態度也很重視。但是蘇聯、中共,都沒有簽。他們沒有理由說話,所以各國都會滿意他的主張。

            然後岸信介另外又講了,日本已經放棄對臺灣的領土了,但是日本已經接受波茨坦宣言,所以我們就不能不願意不顧構成波茨坦宣言的基礎的開羅宣言所說臺灣屬於中國這件事情。這句話是講給蔣先生聽的,表示說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波茨坦宣言裡面有開羅宣言,你開羅宣言是你蔣先生有去的,所以開羅宣言裡面講臺灣是屬於中國的事情,我們日本是不能不顧的。所以各位朋友看一看,這就是外交這些老謀深算的傢伙,不是這麼簡單的,所以講一句話,世界各國的立場都顧到,其實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但是他說哪一個政府應該治理臺灣,跟哪一個國家應該保有臺灣,這又不是一件事了。就是說哪一個國家該治理臺灣,跟哪個國家該保有臺灣,這又不是一樣的。他這個意思是什麼?就是說現在誰是治理臺灣,當然毫無疑問是蔣先生的中華民國;但是,跟保有臺灣的國家又不一樣。大家覺得他有沒有很奸詐。他就是說,現在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所以就不能不顧開羅宣言。但是誰該治理臺灣,誰該保有臺灣,這又不一樣了。意思就是說,臺灣現在是中華民國治理,可是不一定中華民國就可以合理的保有臺灣,他的意思是這樣。所以日本的外交其實是學英國了,這個是非常厲害。反而是美國的外交,比較老實、比較少這種權謀的成分。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如果從我們第一次讀書會到第二十八次都有參加,就知道說美國的外交老實說真的是比較老實,支持就是支持,不支持就是不支持。反而日本你可以說他支持,你也可以說他不支持,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然後老狐狸又說了,他說岡崎勝男講的話跟我的意見又相同了;他又說了,臺灣的領土權的問題,雖然是中國的內部問題,但是必須從這個問題解決的話,然後才去瞭解兩個中國間的當前關係。所以他有沒有得罪中共?也沒有。他說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部問題,中共聽了覺得你這個日本人也沒有多說什麼,中國的內部問題,代表你沒有支持臺灣獨立,所以這個也不錯。因為當時臺灣獨立的團體都是以日本為活動的基地,很賊非常的賊,但是他又同時講兩個中國,意思就是日本已經覺得臺灣的未來還是走向兩個中國,可能相對是比較好。

            後來岸信介之後的下一任池田勇人到了美國去訪問,跟甘迺迪總統會面的時候,甘迺迪跟池田勇人兩個人就直接說臺灣實在是應該要獨立成一個國家,那不就很好,但是最後兩個人都異口同聲就說,蔣先生不會同意的。甘迺迪總統親口講過說照他的看法,臺灣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就很好,這個也完全有條件;池田勇人也是覺得說也是。所以各位朋友,臺灣的歷史課本,臺灣人有沒有聽過池田勇人這個人。日本這麼多首相,大家有沒有聽過池田勇人這個人?可是在池田勇人的任內,日本舉辦了東京奧運,然後日本進入了經濟高度起飛的年代,所以稱為池田景氣。他在日本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首相。然甘迺迪在大家我們以前講過,在臺灣的歷史課本還是一般的形象,甘迺迪的形象好像也不是很好。所以這個是一個還蠻有意思的事情。

            == 中場休息時段分享: Anchors Aweigh 起錨歌(美國海軍軍歌)==




            (4)

            剛剛講的那段雖然有些枯燥,但也反應當時台美關係也是蠻重要。在這一年隨著蔣先生訪問劍魚號之後,三天之後又發生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請了美國在中華民國的大使,莊萊德大使,去國防研究院第二期暨參謀大學第九期的開學典禮。這在現在來講是很難想像的。他講了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

            (4)

            莊萊德大使在國防研究院第二期暨參謀大學第九期開學典禮,他講說:非常高興榮幸。蔣先生是去訓話,特別把美國大使帶過去,這點是很重要。現在在台灣,有什麼總統重要行程是有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隨行的,應該是很少。蔣先生也知道美國的重要,所以像這樣對內部的訓話,還特別請美國大使致詞。大家想,美國大使的致詞,要不要先讓中華民國政府先看過?我認為,就禮貌上來說,美國應該會把大使的致詞讓中華民國政府先看一下。所以當然前面講一些相對讚揚的話,也是毫無問題是外交禮儀。然後,美國大使就講了印度的事情,又講了非洲很多事情。

            (4)

            「非洲如果擺脫殖民主義,最近五年就會有二十個國家會進入國際社會,不久之後在聯合國就會有百分之二十的非洲國家。所以美國會注意非洲的形式,考慮給予這些國家有力的援助。」為什麼美國大使要跟中華民國說美國要努力援助非洲? 因為非洲國家對於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美國都在照顧你們,你們不要杯葛,也不要看不起人家。不要因為人家年輕,就看不起非洲。台灣現在有沒有看不起非洲?所以美國大使,特別來說非洲很重要,這點在今天台灣,其實很值得我們參考。

            然後美國大使又講話了:「非洲離我們這麼遠,但是我們還是很重視。老實說,美國對華態度,不管是官員還是人民,都是非常友善的。」 他為什麼要講這種話?意思就是暗示說:我們美國對你們是很友善的,但是你們好像不是這個態度。這就是外交語言,最近孫曉雅女士要離任了,孫女士的講話,台灣人都應該要去看一下,中間的警告跟暗示,其實是還蠻恐怖的。接下來莊萊德就講了一句話:「我們對於台灣人民近年來,負擔這麼大的軍費,還能夠獲致經濟進步,還是很加讚賞。美國官員基於你們的良好紀錄,正在考慮對台金援如何增加。」大使的意思是說:你們的軍費負擔實在是太大,台灣人民為何要負擔龐大軍費大家知道嗎?因為有反攻大陸的政策。美國大使是非常含蓄的說,要不是你們有反攻大陸的政策,是不需要有這樣龐大軍費;如果沒有負擔龐大的軍費,經濟一定會更加地成長。


             (4)

            所以我個人常有個想法,如果台灣在二戰結束後,就宣告民族自決獨立,以當時美國的態度,核子潛艇都會派到你的基隆港來了。臺灣如果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一定是挺你的,因為你就是冷戰的一部分,然後又不用反攻大陸,不用負擔這種龐大的軍費。臺灣的經濟我看老早就起飛了,所以說實話,每次讀到這種就覺得很感慨。因為當時來講,中共怎麼可能隨便進攻臺灣,隔著臺灣海峽又有美國的協防,所以臺灣人如果不需要負擔這種龐大軍費的話,說不定現在國民所得早就跟新加坡差不多了。新加坡國民所得是臺灣兩倍,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問題。

            然後各位朋友看,莊萊德大使又說,美國官員鑑於這種良好的記錄,正在考慮對臺金援如何增加。這句話大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問題,實際上意思是什麼,就是對臺經援要增加的前提,就是你們要有良好的記錄。如果說還是貪汙腐敗亂花錢,那麼對臺金援當然是不會增加,對臺金援不增加,你們的經濟是沒辦法自給自足的。意思就是說,還是很含蓄的暗示說,你們臺灣或者是講中華民國,在各個方面還是要靠誰?還是要靠我們美國嘛。這個莊萊德大使是當著蔣先生的面這樣講,而且是當著下面這麼多的這些國防大學的受訓學員講的,那蔣先生我們就要不要講了?當然是沒有叫他不要講了。這是一定的。後面的內容就是蠻長的,而且基本上強調的就是美國的外交政策,我們就省略了。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對臺灣的基本的態度,就是這個樣子。因為過了不久,就在蔣先生開開心心的去看了美國軍艦之後,不到幾天又發生了一件事情。




            (5)

            這個是當時的紐約時報有記者派駐在臺灣,紐約時報現在反而沒有記者在臺灣,所以這也是蠻讓人感慨的。紐約時報記者在5月31號這一天,在臺北發出一篇報導。這篇報導是在艾森豪即將來臺灣之前發佈的,他說艾森豪來臺灣的時候,應該是沒辦法發現臺灣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臺灣人跟內地人之間的隔閡,但是因為韓國跟土耳其發生政變,所以我們的政府對此更為重視,臺省人之恨內地人,尤甚於其痛恨日本人,那麼艾森豪如果來到臺灣的時候,預料若干臺灣人,將跟美國駐華外交跟軍事使團提出訴願,希望艾森豪用他的威望影響我政府代替臺灣人爭取參政地位。所以他這個結論,就是說臺灣如果經濟崩潰,臺灣人對大陸人的積怨就會爆發。所以這一點到當時的外交部長黃少谷說,很嚴重,6月10號的報告已經在6月1號刊出了,所以希望治安機關注意這位記者跟臺灣人的交往情況。

            所以意思就是說,紐約時報有個記者很敢講,而且講說臺灣人跟大陸人可能會起衝突,而且可能會在艾森豪來訪問臺灣的時候來請願,所以這個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但是有沒有說要把記者驅逐出境?沒有,不敢對不對。

            第二大家看到黃少谷的文章,大家注意到他寫是臺省人跟內地人,他不敢用本省人或臺灣人;不敢用本省人或大陸人。他是用臺省人跟內地人。意思就是:蔣先生下面的高官,其實也知道臺灣跟中國大陸的分隔,不是像後來覺得沒有什麼省籍問題這麼簡單的。



            (5)

            紐約時報記者說了什麼呢?艾森豪是六月要訪臺,記者他說:臺灣最大的內部問題就是什麼?就是八百萬臺灣人跟十一年前大陸陷共後跟蔣氏來臺的兩百萬大陸人之間的鴻溝,大部分臺灣人都不隱晦他們對大陸人的怨恨。美國記者說,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一個潛在的因素,佔四分之三多數的臺灣人雖然經過十多年,仍將政府視為異己,這個很重要,就是明明臺灣人有四分之三,但是卻將政府視作異己。這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情。然後他說,本來光復大陸,就是讓臺灣人就認為說光復大陸就可以讓大陸人離開了。所以為什麼蔣先生經常要強調反共大陸,其實某些程度情況之下是對臺灣人的一種安撫。意思就是說,我們會走了,所以你們就稍微忍耐一下,反攻大陸其實這個意義了。但是這個韓國跟土耳其發生政變,不得人心的政權崩潰之後,臺灣人會不會起而效尤,這個美國的記者觀察到了,這個其實是蠻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5)

            然後臺灣人希望艾森豪利用他對中國政府的聲望,讓臺灣人的黨派能夠參加以後省內的競選,並且確保選舉完全公平。大陸人幾乎全無例外的佔據行政司法軍事機關中的每一重要職位,臺灣人非常憤怒,他們所納的稅捐占據在美援以外政府實際收入的主要部分。意思就是說,這個美國的記者其實已經觀察到,臺灣的問題是什麼?就是省籍問題!


            (5)

            然後他說這個大陸人覺得是大逆不道,他們認為大陸人跟臺灣人都應該要打敗共產黨。但是這個美國記者說,大陸人跟臺灣人所用的文字雖屬一致,然而臺島上大多數本地人所操的方言,卻為大多數大陸人所無法聽懂,日常的言語將彼此隔閡更尖銳的反映出來;然後這個臺灣人稱大陸人為豬,因為他們吃盡眼前一切卻毫無滿足了。

            各位朋友看到是不是,這位美國記者的觀察,其實是很犀利嘛。他說大陸人把臺灣人稱為地瓜就是番薯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就代表說,臺灣人乃是大陸人所厭棄的食物。所以這個美國記者其實觀察也是蠻特別的。他說呢,他們的臺灣人的愛國心應該是屬於臺灣了。一個臺灣人會這樣問說:假使英國人跨海而來把美國收回,你們美國人會做什麼感想。意思就是說,這個大陸人的跑到臺灣來的收復臺灣,這個臺灣人當時其實的不滿是還蠻強烈的,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說在那個年代臺灣人都是選擇服從,其實也未必正確。因為只是一個紐約時報的記者,就可以做出這麼多的這種觀察,所以也是一個蠻特別的事情。

            (5)

            然後我們再看前一頁,紐約時報記者也觀察到說,這個臺灣人的基本上,「臺灣人的子弟至少也在了軍事部隊低級幹部的半數了」。意思就是兵其實很多都是臺灣人在當。但是大家看到現在講到什麼榮民什麼的,基本上來講就等於是哪個族群的專利?其實在1960年的時候,美國人就已經觀察到說,其實臺灣人已經佔了大部分的部隊的半數以上了嘛。所以我們上個月的讀書會講到,就是臺灣人的軍事部隊的半數以上了嘛。陳誠也講到臺灣兵其實在八二三炮戰裡面,其實作戰是非常英勇啊。(八二三炮戰) 這個其實是一個事實啊。但是我意思就是說,在現在的臺灣反而對於這些歷史事實,我們單純的就用現在已經沒有族群問題、沒有省籍問題,去漠視它,其實還是不見得是一種很健康的想法了。我們再繼續往下看。

            (5

            他說臺灣島民對這段歷史的看法就是說,『 1945年之前,我們跟中國人的接觸,還不如大多數美國人跟他們歐洲故國的接觸那樣頻繁。但是開羅宣言跟波斯坦宣言卻把我們交給了中國。這個臺灣登岸的第一批中國部隊曾被視為解放者,當然到了1947年,一個把他的任命狀視為搜刮執照的臺灣行政長官,把臺灣人逼反,經嚴厲的制壓和殺戮,反動始告敉平。』所以數年後國軍退到此間的時候,並未受到熱誠的歡迎。這就是當時美國人看到的臺灣,講的有沒有很犀利?然後呢,這樣的東西可以呈給蔣中正看,大家知道嗎?那現在大家想想說,我們現在如果外界對這個臺灣的這種批評,有沒有辦法呈給現在我們的領導人看我就不知道了。

            (5)
            他說,耕者有其田讓很多農民有土地,但是,大陸人就說一切錢財都在臺灣人手裡,他們就相信說這個是一個外來的政府。他說,一般的工商業者,特別是1945年以前就是執業的人,並不隱晦他們之善視日本人甚於善視來自大陸的統治者。一個生意興隆的商人就跟這個記者說,你也許要當街向一個日本軍官鞠躬,但是那些年頭你弄得清楚究竟要繳多少捐稅,而且繳完之後他們就不再煩擾你。

            (5)

            另外一些在日據時代無利可獲的臺灣人,追溯那一切雖然沒有溫暖的感覺,但是也沒有談及目前情形的那種恨意。所以這些意思就是說,臺灣人的那個年代,對於這個日本統治時代還是比較滿意的。然後他說,舒適家庭的臺灣子弟也不想從政或者是當兵。他說原因是什麼?大陸人在這些方面的人數眾多。那麼消息靈通的觀察家說,李承晚跟孟德斯政府的崩潰( 這裡承晚就是當時韓國的總統;孟德斯是土耳其的獨裁者。),可能會讓這個蔣氏政府中主張給予臺灣人較多的機會的人更有機會,所以在昨天連震東被提名為蔣氏新內閣的內政部長,為臺灣人入閣的第一位。連震東是誰的爸爸?他有個很有名的兒子,就是連戰先生的爸爸。所以大家看到那個時代的臺灣外國記者的報道,其實是相當的犀利的,而且這種東西。剛才大家看到黃少谷外交部長呈報給蔣先生,內容完全沒有改。意思就是其實那個年代,他們也很清楚所面臨的臺灣環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5)

            接下來我們再往後看,臺灣人可能是經濟的崩潰,會使臺灣人對大陸人的怨恨會爆發。意思就是說臺灣真正問題,可能還是經濟問題。這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臺灣還是處於一個相當隱憂的階段,但是當時國民政府的高階官員也非常清楚這些事情,當然第一他們也知道瞞不了。因為這在紐約時報當刊出,就代表說這個人是敢負責任的,敢為他所寫的這個文字來負責。

            那另外一方面呢,還有一個核心的概念就是說,黃少谷為什麼把這篇文章呈給蔣中正?因為那個年代的官員,都有一個不成文的做法,就是說他們向上級長官呈報什麼東西,他前面都會說這是什麼謬論啊、謊言啊、還是一些偏頗的講法。但是實際上,他們向長官呈報什麼東西,其實代表他們是同意還是反對?其實代表他們是同意,所以他才要呈報。如果他不同意他幹嘛報?除非是叫他去收集這個資料。

            所以各位朋友看到,這篇報導很有意思,第一個就是比較有憂患意識。第二個就是,這個還好在蔣先生去參觀劍魚號後才刊出了。那大家看他剛才參觀劍魚號,劍魚號有沒有潛到海底?那各位朋友想一想,如果美國真的想要推翻蔣先生,是不是乾脆把劍魚號開到日本去就好了。那蔣先生就怎麼樣?有沒有這種可能,因為他是在潛水艇裡面,他跑也跑不出來。這個當然美國是沒有完全沒有這個看法,因為第一個是他們對蔣先生的尊重還是相當高的,這是一個事實。那第二個就是,如果真的把蔣先生弄掉了,臺灣由誰來領導?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陳誠出來領導的話也是大陸人啊,對美國來講何必換人?因為就是臺灣人自己,根本沒有一個有效的反抗或者是反對的團體,所以縱使是把蔣先生弄掉了,臺灣也沒有人可以接得起來。這是當時主要的狀況。所以紐約時報記者就特別寫到,就是說艾森豪訪臺的時候,會不會有辦法有反對人士跟他接觸,或者是跟他請願的問題?結果呢,當然也是沒有啊。


            從今天我們這些史料裡面,美國對於臺灣的內部的政經發展,特別是這種外省人跟臺灣人之間的這種衝突,是不是很關心?非常的關心,而且他們認為這是主要的問題。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們基於說許許多多因素,也不會真的去推翻中華民國政府或者是蔣先生的統治,我想這是一個當時實際的狀況。這段歷史我覺得還是蠻有趣的,而且臺灣一般人幾乎沒有聽過這段歷史。但是從某些狀況來講,我們也可以從這些事情上,去體會去了解說臺灣跟美國,或講中華民國跟美國,在那個時候基本來往的互動模式跟政治環境。


            有朋友問,美國的核子潛艦有沒有發生過意外?
            答案是有的。美國曾經有一艘核子潛艦,在試航的時候突然發生爆炸就沉沒了,當然所有的人都犧牲沒有生還。如果說,當然這樣講是不太厚道,不過如果當時劍魚號發生意外的話,大家想臺灣的歷史會不會有所改變?還是要說劍魚號這個從基隆出海之後,不返回基隆而是開到日本去了,然後等到他浮出水面的時候,發現汽車都是靠左行駛,岸信介在港邊迎接蔣先生,說歡迎蔣先生來日本長居了。然後在臺灣這邊就宣佈說新的開始等等。這當然都是歷史的偶然。

            不過大家也知道美國完全沒有打算這樣做,所以現在臺灣人尤其是特定族群,有沒有很疑美,有沒有常覺得美國人在搞我們,美國人不準我們這樣不準那樣?有沒有這種說法?可是從這個訪問裡面,我們就會看到說其實美國還是蠻講道義的,完全沒有推翻蔣先生或是終結中華民國在臺灣統治的打算。另外一方面有人說,什麼臺灣是所謂美國的土地啦?是什麼美國什麼的?這種從這些實際的往來裡面來看,也是完全沒有任何根據的。


            剛才大家有沒有看到岸信介的發言,大家注意到是中央社的電訊,中央社公開這樣發電。當時在臺灣有日本大使館,因為那時候我們跟日本還有邦交,所以日本大使館的人會不會看到報導?所以如果中央社曲解岸信介的發言的話,大家想日本大使館會不會提出抗議?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央社的那個發電,根本就是日本政府寫好一個稿子然後交給中央社,作為中央社的新聞報導。所以岸信介的說法,可以說就是日本政府正式的態度。

            大家覺得岸信介剛才講那個說法,是不是很賊,是不是一個老狐狸?但是一個國家就是這個領導人,要是有這種老狐狸,才能夠保證這個國家最大的利益。剛剛看到一篇談話,顧及到每一邊的立場又沒有得罪每一邊的人,老實講真的也是不簡單的。有沒有顧到美國的立場?有沒有顧到英國的立場?有沒有顧到中共的立場?有沒有顧到中華民國的立場?所以這老實說,這日本的外交,還有戰後的這些老一輩的政治人物的這種作為,還是蠻值得我們現在去參考的。

            今天我們的比較輕鬆一點,也不用講很久。講這件在1960年,這些臺灣人可以說幾乎從來沒有聽過的事情。但是對我們現在來講,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思考,可以反思的地方。不曉得大家有沒有什麼高見還是問題的?當然還有一個老話,講到都不要講,就是有正式邦交重不重要?這非常重要。


            有朋友問說,蔣先生對岸信介發言有沒有什麼樣的回應?
            據我的瞭解是沒有。因為岸信介先生講的日本不能不顧波茨坦宣言跟開羅宣言。這兩件事情蔣先生一聽就高興了,因為開羅宣言是他自己有去雖然沒有簽字,但是開羅會議他有參加;波茨坦宣言是他有具名,雖然波茨坦會議他也沒有參加,因為波茨坦是在德國,但是波斯坦宣言最後是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然後蘇聯最高統帥史達林,四個人聯合名義發表的,所以他只要一看到這兩個就覺得沒問題了。

             而且從以前讀書會就知道說蔣先生對日本人,老實說有一種蠻特別的互動的模式,這個也是蠻有趣的事情。這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再多加的介紹。所以現在有人說臺灣人是什麼日本的皇民,老實說真的如果要比皇民的皇民度,我看絕大多數臺灣人根本是沒有資格講話的,反而是這些留日的人這些才是真正的當過皇民。然後對日本的這種情感跟態度,也是臺灣一般人恐怕是很陌生的。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想我們今天就進行到這邊,非常謝謝大家熱情的支持,來到線上跟大家共度週末的時光,我個人也感到非常高興。說實話,像這些歷史其實是蠻有趣的,不過臺灣一般人其實很少了解,所以不管是臺派還是藍派,其實對臺灣的歷史或者是誤解的程度不會有什麼差別。都誤解都蠻厲害的。


            有朋友問一個問題,就是說中國的航母會不會很快就有核動力?
            我看也是時間問題。因為他們有核潛艦,現在只是動力的繼續把它做更大一點而已。美國也是這樣,美國是在1954年的時候有核子潛艦,後來是在1961年的時候有核動力的航母。其實他就是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就有8個引擎,就是有8個反應器,把很多反應器兜在一起就有足夠的動力,可以推動航母。所以科學技術其實是沒有什麼根本的差別,只是設計的這種系統整合的問題。所以我想中國會不會有核航母,相信恐怕也是遲早的問題。


            所以我想這個60年前的這些事情,對今天來講有沒有參考的價值?所以就是我們讀書會都是去看這些舊的文件,其實文件雖然久了,但是我相信代表的意義絕對不是就已經是落伍掉了。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邊,謝謝大家的熱情的參與。我想臺灣的未來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就繼續去觀察去努力,今天就到這邊,非常謝謝大家。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的問題的話,我想今天我們就先進行到這邊,以後還有更多的史料,我們共同一起來探討研究。



            文件來源:

            文件一:〈中央軍事報告及建議 (二)〉,《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2-00045-003

            文件二:〈外交—中美友好關係〉,《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5-00040-006
            文件三:〈總統事略日記49.01~49.03〉,《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110101-00012-064
            文件四:〈國防研究院 (一)〉,《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2-00124-007
            文件五:〈世界新聞資料(一)〉,《蔣經國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5-010205-00003-016
            • 蔣中正
            • 史慕德
            • 劍魚號
            • 彭孟緝
            • 岸信介
            • 莊萊德
            • 黃少谷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歷史講堂 02 國家滅亡史——南越

            • 2024 Oct 05

            從1954年艾森豪特使符立德訪台看當時台美關係的幾個面向

            • 2024 Oct 23

            國城講堂05 論蔣經國與轉型正義 20220220

            • 2024 Oct 05

            歷史講堂 01 中華民國建國史

            • 2024 Oct 05

            中國代表權與蒙古加入聯合國

            • 2024 Oct 2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2024 Oct 26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