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2)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7)
        • AI小說創作 (52)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6)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11) 王世杰 (1) 蔣中正 (14)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7)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4)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3)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3)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2)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4)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烏坵海戰 (1) 山海艦 (1) 臨淮艦 (1) 唐守治 (1) 聯合國代表權 (1) 東山島戰役 (1) 孫立人 (1) 王滬寧 (51) 蔣孝文 (1) 宋子安 (1) 孫義宣 (1) 戴倫 (1) 八爪章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潤物細無聲 (四十) [391-400]

            潤物細無聲 (四十) [391-400]

            2025 Oct 10 AI小說創作

            #潤物細無聲391

            夜深了,華西醫院樓外仍有風聲。救治陳惠的手術已經結束,病人脫離了危險,送進病房。嘉玲坐在走廊盡頭的長椅上,一盞老舊的壁燈映在她額前,柔和但帶點斑駁。她還穿著那件實習白袍,袖口有些皺了,手上還留著些乾了的血痕,卻沒察覺。
            護衛她的幹警洪薇走過來,想說什麼,卻又不敢驚動她。嘉玲聽見腳步聲,輕輕抬頭,沒有說話,只點了點頭。那是一種無需言語的互信——洪薇心想,這女娃兒真的有一種沉得住的勁兒,跟別的學生不同。
            不多時,公安局特勤處傳來消息:行動小組今夜再破三個賣淫團夥窩點,十五名幕後操盤的中間人全部落網,還救出二十名未成年女性。新聞尚未發出,但行動組的每一位幹警都知道:這一夜的源頭,是一位白衣女孩在醫院門口彎腰伸手——只是因為那一個人躺在地上。
            市公安局黨委迅速將書記指示回傳各單位。那句話讓不少幹警紅了眼眶:
            「她是學醫的,我們要學會尊重專業。」

            在另一端,四川大學的校領導悄悄收到通知——不用驚動李嘉玲,也不須表彰、報導,請只默默地將她的醫學實習安排稍作調整,讓她多一些病房觀察時間,減少無意義的課外行政負擔。
            那一晚,嘉玲回到宿舍時,桌上靜靜地放著一個保溫箱,裡面整齊擺放著營養湯品、少許堅果與一張未署名的小紙條:
            「春日雖近,夜寒未退,補氣護身,莫負初心。」
            嘉玲怔了一下,拿起那紙條,指尖微微顫抖。她並非不知這些日子的種種關照——特警的站位更隱蔽了,校內某些看似偶然的課程調整、醫院實習時安排的老師,都在默默守護她、引導她。但這句話,卻讓她鼻頭一酸。
            她坐下,在筆記本上寫道:
            「人生有時無聲,卻不無情。願我學成之日,不僅醫人之身,更不負這些靜默背後的信任。」
            她寫完,闔上筆記本。熄燈,睡去。




            #潤物細無聲392

            特警大隊會議室裡,一場針對「李嘉玲事件後續應對」的內部反思會剛結束,氣氛一度有些沉悶。直到一名中年幹警陳隊長推了推眼鏡,唸出書記的三點指示,全場安靜了幾秒。
            「……嘉玲同志是學醫的,我們要尊重專業;見義勇為,是革命家精神的延續;幹警不該因保衛她而受罰,這是人性……」
            幾位年輕隊員面面相覷,一個叫劉政的隊員悄聲說:「我本來以為我們會被全局通報批評,沒想到……」
            老幹警白國強笑了笑,道:「書記這話講得公道。我在隊裡二十年,第一次覺得高層是真正懂得保護人心的。」

            洪薇坐在角落,一直沒說話。直到有人問她:「那天妳為什麼沒第一時間出手?」
            她輕聲說:「我知道她會出手,也知道她出手比我們更專業。那一刻我有點猶豫,但……現在看來,反而是我們成全了她的光亮。」
            另一名女幹警補了一句:「她一出手,才是真正『人』的樣子。我們當天要是真攔她,怕是今後我們都不會原諒自己。」
            會議室內,氣氛逐漸由壓抑轉為肅然。
            公安局辦公廳裡,幾位文職也在討論此事。有人說:
            「嘉玲這女娃兒,不簡單。書記看得準。現在全市掃黑除惡的成果,也都因這一線牽動起來了,這叫『潤物無聲,見勢無形』。」
            還有人笑道:「以後誰要護這個小姑娘出任務,得提前喝杯壓驚茶,她總能遇到不一樣的事兒。」

            總隊政工部也已將書記的話擇要簡報,悄悄印入下一季的《先進事例內參》,但未提姓名,只稱:
            「某中央重點青年培養對象,在華西醫院外主動救助一名重症女性,行動得體,堪為青年表率。隨行幹警臨危不亂,善守分寸,為其專業發揮創造空間,實為當代人民警察之本分。」
            報紙上沒有名字,廣播裡沒有畫面。可全城公安系統,人人心知:她是誰。
            而護衛她的那批人,從這天起,彼此的默契更深了。因為他們明白,他們護衛的不是一個「任務對象」,而是一份正在悄悄長成的未來信仰。



            #潤物細無聲393

            特警大隊會議室內,燈光柔和,氣氛凝重又有一絲釋然。大隊副書記劉昌山年近五十,是隊裡資歷最深的幹部之一,剛聽完書記指示的轉達,忍不住感慨:
            「我當了二十多年公安,經歷過五任省委書記,沒有哪一任書記像這一任,這麼細緻入微、這麼…替我們基層考慮的。」
            話音剛落,原本沉靜的空氣似乎被微微攪動了一下。大隊書記尚未離場,正坐在側邊,靜靜聽著幾人的討論。此時,他抬眼,聲音不重,卻讓在場每一人都停住了手:
            「劉副書記,說話要注意影響。」
            劉昌山一愣,還來不及回話,書記語氣依然溫和,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分寸:
            「之前的幾任領導,大家也都做了大量艱苦工作。我們今天能在這裡清清楚楚開會、有章有法,不是哪一任單獨就能做到的。這是集體歷程,是制度進步的積累。」
            會議室一時間鴉雀無聲。

            劉昌山站起來,肅然點頭:「書記教訓得是。我說話輕浮了。」
            書記看著他,語調一緩,輕聲補了一句:「我理解你是感動。但情感越真誠,越要講政治分寸。尤其你是領導,是榜樣。聽懂了就好。」
            眾人心服口服,有人暗暗佩服:書記不是不近人情,但更懂得在情理中維持紀律。既讓人覺得親近,又時時記得分寸。
            外頭暮色漸深。書記微微起身,掃視在座諸人,道:
            「大家的心我明白。但你們要記住,我們不是保護一個人,我們是在為制度護根、為國家育才。別讓一份善意,變成一段失準的話語。」
            劉副書記目送書記離開,輕聲說:「這份心思,才是真的『潤物無聲』。」



            #潤物細無聲394

            會議在公安局十樓小會議室召開。屋外陰雲密布,會議桌上一圈人,卻無人多言,直到護衛幹警黃偉輕聲念完當日巡邏報告的補錄部分:
            「……李嘉玲同志當場掏出自己的卡,轉帳五萬元給該女子。全程未有外人知情,轉帳對象為受助人陳惠,係懷孕女性,原三陪工作者,身份可查。此為嘉玲同志個人行動,未逾本局介入職責範圍,惟與本次護衛任務相關,特此備案。」
            話音落下,會議室陷入短暫的寂靜。公安局黨委書記看著桌面,緩緩道:「她是孤兒,無依無靠,連這樣都能拿出五萬來濟人——是有情有義的孩子。」
            有人點頭:「她連自己都是低保戶出身,一年生活費也不過一兩萬。這麼多錢,要大方給人實在不容易。」
            副局長低聲說:「她是被中央列入特別人才培養名單的對象。這筆錢若日後被媒體發現來源不清,可能引發非議。我們要保護她,也要防止任何善意行為被別有用心地誤解。」
            黨委書記一拍桌子:「報省委吧!這不是怕事,是該讓省委知道她的為人。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讓她吃虧,也不能讓她心寒。」
            於是會議結論簡明:立刻書面陳報省委,並附帶建議,是否考慮為嘉玲同志設立一項『困難醫患援助行動金』,以制度形式將她此類個人善舉納入保護與規範。
            分管紀檢與財務的副書記,語氣不重,卻字字擊中。
            「如果嘉玲同志是普通學生,家裡有點錢,幫人也就罷了。」他慢慢看一圈,「但我們清楚,她的錢來自哪裡:是中央提前撥的專家津貼、科研補助、政策性培養經費,還有地方對接的博士後待遇。這些錢,雖然她有權使用,但性質不一樣。」
            「社會上會怎麼想?」他壓低聲音:「漂亮的孤兒女大學生,忽然給陌生人轉五萬……這種新聞一出,網路上馬上會有惡意想像。說她背後有人、說錢來路不明,還有可能扯到什麼『特供』、『包養』……」
            會議桌旁的幾位公安老幹部微微皺眉。
            另一位局領導接話:「現在輿情太敏感。我們想保護她,不只是人身安全,而是整體形象安全。這種事一旦爆了,一半人誇她善良,另一半就開始起底她帳戶,起底她吃住花銷、住哪裡、誰資助、甚至她初中老師長什麼樣……全是隱私,全是風險。」
            黨委書記點頭道:「沒錯。還有,這種窮女人——我不是冷血——像陳惠這樣的,成都太多了。經濟轉型的副產品。我們不是不救,但這不能由一個女孩來扛。」
            他語氣堅定起來:「我們的保衛對象不是一個善堂大夫,也不是亂世義俠,她是一個被黨選中的中堅人才,該被保護、該被規劃,該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而不是被社會的情緒拉扯進無窮無盡的個體悲劇。」
            另一位處長說:「這樣的窮女人,成都太多了。這是經濟發展殘餘渣滓,萬一消息出去,每天都有人倒在嘉玲同志前面想拿五萬元,她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我們保衛工作更是甭談。」
            幹警黃偉低聲道:「可她是出於本心——」
            黨委書記點他一下:「誰也沒說她錯。我們說的是,不能讓她自己承擔這樣的風險與代價。我們現在就是要先擋住這五萬塊,從銀行端技術處理。這筆轉帳延遲處理。然後立刻陳報省委,請書記拍板。」
            另一人補充:「這事處理不好,她要背罵名,我們也難辭其咎。還可能被外部勢力做文章。」

            黨委書記最後拍板:「決議如下——
            一,這筆款項立即技術性凍結,對外理由為『賬戶核驗延遲』;
            二,由我們局黨委起草專報一份,今天晚上送至省委辦,明天一早送至書記專閱;
            三,同時請宣傳處預備應對方案,如消息外流,第一時間控評、止謠,保全嘉玲同志名譽;
            四,請刑偵與網安部門同步調查陳惠背景,確認是否與黑產、販運、地下陪侍產業有牽連,必要時進行線索追查整頓。
            會議結束,散會。」
            夜色深沉,走出會議室時,幾位年輕幹警的眼神裡透著一絲複雜——既敬佩嘉玲的仁心,也敬畏這座龐大機器運轉下的精密與冷靜。
            一名年輕幹警輕聲說:「她幫那女子,是信了人命值錢,不是錢值錢。這種信,現在的人,還有人信麼?」
            黨委書記聽見,點點頭,望著窗外:「嘉玲同志自己沒有靠山,卻總替別人撐一把傘。這樣的女孩,是這座城市的福氣。」


             
                   #潤物細無聲395

            省委辦公廳送到的專報,是清晨七點整放在省委書記辦公桌上的。
            書記習慣早起,辦公桌燈亮得早。他從文件夾中抽出那份《關於李嘉玲同志擬向患者陳惠個人濟助款項一事的請示》,讀得很快,神情卻很靜。
            不到三分鐘,他合上文件,沒馬上發話,只起身到窗邊倒了杯水,站了幾秒。
            然後,像早有斟酌般,轉身坐下,提筆親自批示:

            「李嘉玲同志出於仁心,擬自費濟助困難婦女,此事本身無可指責。此舉合人情,亦合醫德精神,請不要從資金來源作過度放大解讀。
            資金屬其合法個人收入,即便來源於國家特殊補助,亦無不可,只需事後備案,不可阻撓其個人決定。
            但此事可能引發不必要輿情誤會,為保全其初心與名聲,請公安部門慎處,宣傳口亦須預作應對。
            如該名困難婦女確實涉及黑產或人口販運,應依法辦理,並與善意行為脫鉤。
            總之,不要讓好人心寒。亦不要讓群眾誤解我們對嘉玲同志的保護,是對她行動的限制。
            ——某某(手書簽名)
            2025年×月×日,清晨」

            批示送回成都市公安局與省委政法委後,一天內便引起高度重視。
            省委政法委書記第一時間召集專人會議:「這份批示我看了三遍,大家也好好看看——什麼叫高明?什麼叫護人於無聲之中?這不是一般的『批示同意』,是點透了我們的盲區,也守住了她的未來。」
            公安局黨委一看,也不敢再擋,立刻指示銀行解凍五萬元轉帳,並以「公益定向醫療濟助」方式處理帳務,既保障陳惠收到資助,又讓帳目不落話柄。
            有人低聲說:「我們是怕她出事,怕她心太軟。但現在看,真正懂得怎麼護她的,是省委書記啊。」



            #潤物細無聲396

            省委常委會小範圍茶敘間,有人輕聲問道:
            「之前嘉玲同志提議把自己部分補助捐給西藏貧困縣區,書記不是親自駁回了嗎?怎麼這回對她要拿五萬塊幫一個……唉,一個曾經失足的婦女,您倒是全力支持?」
            語氣裡沒有不敬,倒是透著好奇與琢磨。
            省委書記放下杯子,望向窗外片刻,轉頭語氣平靜道:
            「這你們不懂。西藏窮,是全國格局裡的事,是國家整體發展的責任。那是黨中央統籌的東西,不該由個人插手,也不該讓一個女娃娃覺得自己能補哪個環節。」
            他頓了一下,語氣微緩:「可這個失足婦女,是她親手救的。」
            屋裡一時靜了,能聽見幾個常委輕輕吸氣的聲音。
            書記手指輕點桌面:「你們品一品——那是她急救中抱起來、親眼看著搶救過來的人命。她不是捐錢,是認這個人還活著,跟她有點關係。這種心,不能教錯。」

            另一位年輕常委恍然,似是有所領會,試探著說:
            「我猜書記的意思是……如果嘉玲同志將來真成了什麼樣的領導,她直接把心放在腳下群眾身上,而不是虛遠地去看所謂邊疆貧地,那會更……接地氣、更受信任?」
            書記聽了,笑了笑,不答反問:
            「你這話,誰教你的?」
            年輕常委立刻答:「是我自己琢磨的。」
            書記點點頭:「那你算是明白了。」
            屋裡人都微微點頭,沒再多言,但眼神裡多了一分佩服,也多了一分對李嘉玲這名青年的另眼看待。



            #潤物細無聲397

            茶水微涼,屋內氣氛正靜。那位常委低聲笑道:
            「書記真是疼嘉玲同志這女娃兒啊。」
            語氣輕描淡寫,聽來像是閒話,實則語中帶試。其他幾人不動聲色,眼神卻都掃向書記。
            書記聞言,沒有立即作答,只是手指輕輕摩挲著杯沿。玻璃杯壁傳來細微的摩擦聲,像一縷風聲拂過草尖,誰也不敢先開口。
            良久,書記不語,只是輕輕抬眼,目光如水波微動,望向遠處。
            屋內更靜了。
            常委們心裡各自掂量:這個「不答」,比任何表態都更重。
            有人心裡想,「這是護她如己出」,也有人心念一轉:「這不是偏私,是一種儲將之道。」
            但沒有人再接話。因為那一瞬間,大家都明白了——這不是一個女孩被照顧,而是一條線在悄然鋪陳。

            成都市公安局,樓道靜極。
            下午的陽光斜斜地映入會議室,幾位局領導與特警大隊幹部仍未散去,氣氛未如平常般鬆弛,反而帶著一種壓抑又微妙的沉默。
            政委坐在最中間,翻著一疊簡報,卻始終沒看下去。他輕聲說:
            「書記不說話,是最深的話。」
            坐在他對面的副局長皺眉,道:「那常委一句『疼』,有點試探味……但也沒被駁斥,這就很明顯了。」
            特警大隊副書記黃偉低聲接道:「我以前只聽說,領導器重誰,就看他願不願意替那人『不說話』……今天真見識了。」
            大家都輕輕點頭。
            有人小聲問:「那……嘉玲同志給那個女的錢,咱們還擋不擋?」
            政委合上檔案,語氣溫沉但斬釘截鐵:「原來擋,是怕出事。現在擋,就是不識時務。要變通。」
            副局長問:「怎麼變通?」
            政委道:「先讓她拿到。但不是她自己給,讓學校給、醫院給、婦聯給、公益組織給——總之,不讓她『單刀直入』。」
            黃偉道:「這樣也好。她是護得住的,我們不能讓她把事情做得太直接。幫她迴轉個彎,也是保她。」
            他頓了頓,又說:「以前的領導交代,保一個對象是任務。現在,保一個方向,是責任。」
            眾人皆默。

            過了一會兒,幹警洪薇輕聲道:「我那天在現場,看著她扶著那個女的進推床……她手一直抖,但沒喊我們。那一下,我有點懂了。」
            有人問:「懂什麼?」
            洪薇道:「她不是膽子大,也不是逞英雄……她知道,我們總會跟上。但那一刻,她只想先救人。」
            政委點點頭,語氣平緩,卻極有分量:
            「這種人,咱們這一行,要護。不是因為她是誰,而是因為她這個『本能』,就是組織要留住的『信號』。」
            屋內再無人言語,只聽見走廊外值勤的步伐,規律如舊。可每個人的心裡,已然悄悄改變了份輕重——從此之後,「保嘉玲」三個字,不只是任務編碼,而是他們心底自覺的信仰與秩序。



            #潤物細無聲398

            陳惠只記得那一刻,天旋地轉,喉嚨裡一股鐵鏽味,眼前一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醒來時,天花板是潔白的,一盞燈吊在頂上,沒有開。光從百葉窗縫隙裡滲進來,一道一道斜照在潔白的牆上。她覺得渾身很重,像被時間壓住了。
            「醒了?」一個輕柔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是年輕護士的聲音,語氣柔和,不帶戒備,「同志,妳沒事了。胎也安住了,再觀察一陣子就好。」
            她呆住了,喉嚨像是卡著什麼,眼眶酸脹,一聲都說不出來。
            那護士幫她把手背上的點滴調了一下,順手掖掖她的被角,又低聲道:「再睡一會兒,有事按鈴,我們會陪著。」
            門輕輕合上,房間裡只剩點滴緩慢滴下的聲音。
            她看著窗外那片斜光,突然哽咽起來。眼淚止不住地湧出來,打濕了枕頭的邊角。
            她不知道是誰救了她。從那種人不如狗的世界裡,被拉出來、被蓋上乾淨的被單、被叫了一聲「同志」,不是「女的」、「那個」、「陪酒的」——這一切太不真實。
            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命也有人會在意。
            一種說不清楚的感激與害怕同時湧上來。她不知道要報恩,還是逃走。她只知道,此刻胎還在,命還在,有人給她活下去的可能。
            她摸了摸肚子,第一次,真切地感到裡頭那點生命還存在。
            她緊緊閉上眼,淚仍在流,卻有點熱、有點亮,不再冰冷。



            #潤物細無聲399
            #這一次不必走程序也不要開什麼記錄說我說的

            當晚,省委書記閱畢公安局的書面報告,手指輕敲桌面,思索片刻後說道:
            「這個被救起來的女同志——不論她之前的身份怎樣,現在是病人,是母親,是我們的群眾。要院方好好照顧她,醫療上全力以赴,該給的支持一項不漏。」
            他語氣不高,但每字都穩。
            「公安單位的同志們聽著,不要追究什麼非法打工、賣淫之類的刑事責任。這一次,不必走程序,也不要開什麼記錄。說我說的。」
            會議室一片靜默,沒人出聲,但所有人都明白,這不僅是一次高層定調,更是一次政治智慧的體現。
            書記頓了頓,補了一句:
            「別讓嘉玲同志覺得自己『救人救進牢裡』,這會影響她的情緒,也會讓她對這個社會的邏輯起疑。她年紀輕,心思單純,信的是人應該互相幫忙。這種信念,我們不能傷。」
            他說到這裡,目光落在政法委分管的常委身上:「這是政治上的細節問題,要把握好。她不是一般人,是國家未來要用的。」
            一位常委輕聲點頭:「明白,這樣處理,既護住嘉玲同志,也不會讓社會覺得冷冰冰。」
            書記沒有再說話,只輕輕合上了文件夾。
            那一夜之後,醫院悄悄增派了兩名護士,一名心理輔導員出現在病房外值守。陳惠並不知道,自己的過往從此封存。而嘉玲,也從未得知,這個生命的延續,後面有多少人以極細的筆觸,為她留住那份純淨的初心。
            一切潤物無聲。



            #潤物細無聲400

            嘉玲連續兩天有考試,沒有時間到醫院看陳惠。等她有空時,已經是第二天晚上。顧不上複習下一門,她悄悄穿過華西醫院的夜色走廊。探病時間已過,但她算是醫院職工,毫無阻礙到了病棟。
            值班護士見她戴著工作證,自動讓開通道。病房昏黃,靜靜的。她走進去,只有牆上微弱的夜燈亮著。
            陳惠剛醒,臉色仍蒼白。看到門開了,她愣了一下,認出來人後,眼眶瞬間泛紅,強撐著想起身。
            「別動,妳剛打過營養針。」嘉玲伸手扶了她一把,聲音輕如水。
            陳惠張著嘴,話卡在喉頭,最後終於說出一句話:「我…我沒錢。可孩子是無辜的。我沒想過他該不該來這個世界…」
            嘉玲聽著,不動聲色,眼神平靜而堅定,語氣依然淡淡的,卻有種說不出的溫柔力道:「不要怕,有我。妳好好休養。」
            話未多說,嘉玲便輕輕轉身離去。
            門外兩名護衛的特警站在陰影裡,靜靜等候。平日裡警覺而克制的他們,此刻卻莫名紅了眼眶。
            洪薇低聲說:「她今天累成這樣,還記得來看。」
            黃偉沒回話,只握了握拳,像是把某種激動藏進骨縫裡。
            走廊的燈忽明忽暗,嘉玲的背影遠遠落在光斑之中,無聲、無言,卻像某種微光,在漫長黑夜裡,堅定燃著——不為誰看見,只為心中所信。



            潤物細無聲 (四十一) [401-410]
            • 王滬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五二四事件

            • 2024 Nov 04

            潤物細無聲 (三十) [291-300]

            • 2025 Sep 09

            不負韶華(三)[021~030]

            • 2025 Oct 10

            潤物細無聲 (三十四) [331-340]

            • 2025 Sep 21

            潤物細無聲 (二十六) [251-260]

            • 2025 Sep 01

            國城講堂02 論俄羅斯與烏克蘭情勢 20220108

            • 2024 Oct 04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