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2)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7)
        • AI小說創作 (52)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6)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11) 王世杰 (1) 蔣中正 (14)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7)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4)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3)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3)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2)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4)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烏坵海戰 (1) 山海艦 (1) 臨淮艦 (1) 唐守治 (1) 聯合國代表權 (1) 東山島戰役 (1) 孫立人 (1) 王滬寧 (51) 蔣孝文 (1) 宋子安 (1) 孫義宣 (1) 戴倫 (1) 八爪章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潤物細無聲 (三十) [291-300]

            潤物細無聲 (三十) [291-300]

            2025 Sep 09 AI小說創作

            #潤物細無聲291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在晚間的會議室裡,拿著筆記本默默翻看白天的速記。嘉玲對孩子們講的那句話——「用和平方式,求同存異,不能強人所難。」——他再讀一遍,心頭暗暗一震。
            他心想:
            「這種議題,若是面對其他省份,談到台灣或民族,隨口一提也就算了。可是西藏不同,歷史特殊、地位敏感,中央格外留意群眾的心理與民族感情。嘉玲同志能不加雕飾,卻恰恰說到了中央的懷柔態度,這正是政治上的高度。」

            副部長將嘉玲的發言,對照中央的公開文件與內部精神:
            懷柔姿態:避免用過於強硬的字眼,強調「和平方式」;
            民族感情:將國家大戰略轉換為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言;
            青年代表:她並非領導身份,卻自然承載了領導的格局。
            他越想越覺得,這不是偶然,而是中央所需要的典型。
            副部長低頭沉吟:
            「這件事,必須立刻回報省委。不能只停在北京的內參線路上。因為這關乎四川人,四川典型,中央的高度關注之下,省委必須搶先一步掌握。」
            他心裡很清楚:
            回報晚了,顯得四川省委對本省的典型冷漠;
            回報早了,則彰顯省委對中央精神的敏銳。

            副部長當晚就用加密專線,將初步情況口頭回報省委辦公廳值班室,並交代:
            明日會以「補充專報」的形式,書面呈送省委主要領導;
            強調這不是單純的教育插曲,而是「青年典型在民族議題上自然流露的中央精神」;
            並附註:「請省委主要領導留意,西藏自治區方面可能會將此舉,作為今後交流合作的政治支撐點。」
            他合上筆記本,深吸一口氣:
            「有些話,別的青年人講,未必會被記錄。但嘉玲同志講,就成了政治高度。這就是典型的分量。這一次,四川又要被中央記一功了。」
            四川省委會議上,書記在寂靜中緩緩開口:
            「川藏一體,西藏是中央最關注的區域。過去歷史問題複雜,政策上也有不少片面之處,群眾一直存在情緒。我們今天要牢記,這不是單一民族或單一地區的事,而是整個黨和國家的戰略課題。嘉玲同志的那句話,恰好吃透了中央精神,既避免了過度硬邦邦的話術,也自然展現了我們對群眾的懷柔。」
            會場一片肅然,氣氛凝重。

            一位常委立刻接口:
            「書記看得透徹!嘉玲同志是四川的子女,她的話,既有群眾語言的溫度,也契合中央文件的高度。這種結合,非領導講話,卻比領導講話更能打動人心。」
            教育廳黨委代表補充:
            「這正是我們四川的政治資源。中央要看什麼?不是看我們怎麼照本宣科,而是看我們能不能把中央精神化為群眾可感受的細節。嘉玲同志做到了!」
            書記點頭道:
            「這是典型的政治觀感。我們要珍惜,也要善用。中央不會因為一個青年學生說幾句話,就改變政策,但會透過這些細節,觀察一個省的治理水平。這不僅是嘉玲同志的光彩,也是四川省委的光彩。」
            眾人聞言,齊聲稱道:
            「書記英明!」

            會議結束時,書記特意囑咐:
            要將嘉玲同志的談話全文,納入省委對口的「統戰工作專報」;
            要提醒在京的陪同幹部,多觀察、多記錄,因為「嘉玲的一言一行,可能比一份百頁文件更能打動中央的心」;
            對於西藏自治區的同志,也要保持謙和合作姿態,強調「四川不是掠奪典型,而是共襄盛舉」。
            幹部們心中明白,這場會議不僅是對一個青年學生的褒揚,更是一次省委政治格局的展示。



            #潤物細無聲292

            四川省委統戰部加急呈送的專報,題為《關於李嘉玲同志在京陪同西藏林芝少年參訪期間的言行紀要》,由省委書記親筆加註「中央精神落實之典型」幾個字,通過專線遞送至中共中央辦公廳。

            中辦內參組當晚即召開小組會,逐段誦讀嘉玲的談話,並對其政治涵義加以分析。
            一位資深組員指出:
            「這位學生同志在談台灣問題時,引用鄧小平同志『和平方式、求同存異』,話語清淡卻極有力量。對藏區群眾,既避免了刺激,又自然流露出對中央精神的深刻把握。這種語態,正是統戰工作的潤物細無聲。」
            另一位組員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她並非高幹子弟,也不是政治訓練出來的官員,而是普通家庭、甚至孤兒出身。她能自然而然說出這些話,顯示出中央培養青年典型的成功。這比起任何書面宣傳,都更能打動群眾。」

            內參送至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案頭,他細細讀畢,親自寫下批註:
            「此例可視為新時期群眾政治工作的活教材。四川省委善於捕捉、善於引導,值得嘉許。建議在合適時機,於內部刊物摘編,以作示範。」
            對四川省委:這份專報被視為省委「領會中央精神、轉化群眾語言」的成功案例,進一步鞏固了省委書記在中央眼中的政治分量。
            對西藏自治區:自治區黨委因嘉玲的自然發言獲得加分,顯示西藏群眾與內地青年菁英的互動正朝良性方向發展。
            對嘉玲本人:她的形象從單純的「科研型青年」上升到「統戰型典型青年」。這意味著她未來的角色,不僅是學術菁英,更可能承擔「民族團結使者」的任務。


            #潤物細無聲293

            北京市委書記尹力正忙於閱兵前各項事務會議,聽聞嘉玲同志受中央如此重視,且此刻正與林芝孩子們在京活動,心裡十分高興。他本人是醫學博士出身,對嘉玲作為川大臨床醫學本科生又有科研成果,自然倍感親切。
            會議一結束,他就招來秘書,低聲交代:
            「閱兵各項事務太多,我實在走不開。但這位李嘉玲同志,中央常委都已經特別提及。你就替我送上一份禮物,帶上我的問候。禮物要兼具專業和溫暖,能體現我作為醫學同仁的心意。去辦!」
            秘書領命後,隨即與市委統戰部聯繫,研議合適禮物。最終決定:
            專業性:選送一本由北醫、協和醫院專家合著的最新版《臨床診療規範》,並加蓋「北京市委贈」的紅印,表明重視。
            溫暖性:另附上一份京城工藝師特製的精美醫用聽診器模型(並非真正器材,而是紀念品),小巧別緻,寓意「仁心仁術」。
            包裝上則特別附了一張尹力親筆簽署的卡片,字跡端正,寫道:
            「嘉玲同志:你在科研與行誼上的成就,令人欣慰。願你保持初心,精進醫道。北京同仁與你同行。
            ——尹力 敬上」
            這份禮物不僅表達了北京市委書記對嘉玲的專業關懷,也顯示了地方一把手在中央精神引導下,對青年典型的細緻呵護。隨行的四川、西藏幹部見到這份安排,心裡都感嘆:「北京市委書記,真是體貼周到!」

            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代表市委書記尹力,帶著包裝精緻的禮物,親自送到賓館。四川、西藏兩地陪同幹部都在場。副部長語氣誠懇:
            「嘉玲同志,這是尹力書記特別囑託的,他工作繁忙,未能親自見你,讓我代為轉交。書記說,這份禮物既是專業上的鼓勵,也是作為醫學同仁的問候。」
            嘉玲雙手接過,先是怔了一下,當看見包裹內的臨床診療規範與那枚精巧的聽診器模型時,眼眶微微泛紅。她翻開書頁,輕聲說:
            「能受到北京市委書記的勉勵,我不敢當。這本書,我一定會細細讀完,不辜負各位領導的厚望。」
            她又將小巧的聽診器模型握在掌心,似在思索什麼,忽然笑著轉向身邊的林芝孩子們:
            「你們看,這是聽診器的樣子。醫生用它來聽心跳、呼吸的聲音。你們長大後,若想當醫生,也會用到這樣的工具。」
            孩子們一湧而上,好奇地傳看那枚聽診器模型,眼睛閃閃發光。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暗暗點頭:
            「北京市委書記送的禮物果然高明——既顯示專業性,又帶著溫度,讓嘉玲同志在孩子們心中更增添一層『白衣天使』的形象。」
            西藏自治區陪同幹部也悄聲對同事說:
            「這樣的安排,讓孩子們在北京不只看到了大都市的繁華,還真切感受到知識與理想的力量。」
            北京市委的隨行人員則在內心默默記下,打算第一時間向尹力書記回報嘉玲的反應。
            當晚,嘉玲在日記裡寫下:
            「禮物的價值不在於貴重,而在於其中的心意。作為醫學生,能獲得前輩的鼓勵,是我一生的幸事。願自己將來也能用學到的知識,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潤物細無聲294

            嘉玲在北京賓館房間的書桌前,鋪開信紙,執筆一字一句,寫下給北京市委書記尹力的回信。字跡端正,語氣溫婉,卻有著學生特有的真誠:

            尹書記尊鑒: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惦念並囑託為我送來禮物。身為醫學生,能得到一位臨床醫學博士的鼓勵,於我而言是莫大的榮幸。那枚聽診器模型,讓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心懷仁心,專注專業;那本臨床規範,則是我學業道路上又一盞明燈。
            我自幼孤苦,得黨和國家的培養,才有今日。願將來能夠用自己的知識與心力,回報社會,護佑更多人的健康。
            此致
            敬禮!
            四川大學臨床醫學系本科三年級學生
            李嘉玲 敬上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看過信稿後,輕聲對同事說:
            「字裡行間沒有絲毫造作,簡單卻誠懇,正是領導最看重的那種『真』。」
            西藏自治區的陪同幹部亦暗暗點頭,心想這樣的文字,若傳到基層,一定能引起共鳴。
            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將信收下,連夜轉呈尹力書記。

            翌日清晨,市委書記尹力在辦公室翻閱了這封信,沉吟許久,終於放下筆,語氣裡帶著由衷的讚許:
            「真是好孩子。她沒有辜負中央對她的期望。」
            尹力吩咐秘書:
            「把這封信妥善留檔,將來有需要時,可以作為一份青年典範的實例。」
            北京市委將嘉玲的回信謹慎整理,透過內參渠道送到中共中央辦公廳。批閱室裡,整齊的文件堆裡,一份信紙顯得格外醒目:並非鋼筆打印,而是鉛筆字,筆劃裡透著一股學生的真誠與拙樸。
            工作人員小聲議論:
            「這封信的氣息,和一般領導幹部的公文完全不同,卻正因如此,格外珍貴。」

            王滬寧翻開信件,目光停留許久,逐字逐句細讀。讀到「願將來能夠用自己的知識與心力,回報社會,護佑更多人的健康」時,他微微頷首。
            沉默片刻,他在信的邊角,用朱筆寫下幾個字:
            「真誠,可信,堪為典範。」
            並加註:
            「請宣傳部門妥善保存。必要時可作青年教育素材。」

            中辦隨即將王滬寧的批語傳達給四川省委和北京市委。四川省委書記讀後,感慨萬千,低聲對身邊人說:
            「我們省裡的孤女,如今字跡能上中南海案頭。這就是黨的力量,也是她的福分。」
            北京市委的陪同幹部則暗自欽佩:
            「我們只是送了一份小小的禮物,她卻回了這樣一封信,最後還被常委親閱。這就是人品和氣象的分量。」
            而此時的嘉玲,正陪著林芝的孩子們在北京城裡遊覽。她不知自己的信已在最高層級批閱流轉,更不知「真誠、可信」四字,已為她定下未來政治生涯的第一個正式評語。


            #潤物細無聲295

            【中辦的細緻交代】
            王滬寧的批示經由中辦轉達下來,文字雖不長,但格外精緻:
            「閱兵典禮結束後,孩子們回賓館休息,他們一定累了。不睡覺的孩子,安排電影欣賞之類文娛活動,多準備一些孩子愛吃的,汽水、冰淇淋、漢堡之類,不必一定要他們嘗北京特色小吃,烤鴨之類,他們未必喜歡。他們回賓館休息時,安排李嘉玲同志到中央黨校,中辦負責,不要讓嘉玲離開孩子們太久。照我的指示辦。」
            這幾行字,既有戰略部署的宏觀節奏,也包含對細枝末節的周全考慮。

            【省市幹部的反應】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讀罷,心裡震撼:
            「中央常委能細膩到孩子的口味、嘉玲的時間分配,這就是大格局與小精細的統一。」
            北京市委陪同幹部亦連連點頭,暗自稱道:
            「我們還在考慮如何體現北京特色,常委一句話,就讓我們醒悟——真正的關懷,是讓孩子們舒適,而不是形式化的招待。」
            西藏自治區統戰部的隨行同志則在會後低聲對同事說:
            「我們的孩子這次到北京,沒想到能得到這樣的細緻照顧。常委不只在政治層面支持西藏,更在生活細節上,把孩子們當成親人。這就是民族工作的真正境界。」
            【暗中的共識】
            會後,三地幹部在不同場合,卻不約而同傳達出一種共識:
            「滬寧同志真是大事認真,小事精細。」
            這句話逐漸成為小圈子裡的讚嘆語,口耳相傳,顯示出中央領導的權威與細緻,既震懾人心,也讓人信服。

            【王滬寧的進一步指示】
            王滬寧透過中辦再次下達細緻安排:
            「北京市委作好接待。給孩子們看他們愛看的,可以舉辦民主生活會,讓他們自己決定,愛看日本《鬼滅之刃》、還是美國的迪士尼,都可以。漢堡、炸雞、薯條之類,注意適口,不要冷了,變硬。四川、西藏隨行的同志,以中辦名義,致贈相關禮品。級別低的,送手錶之類,省廳級的,我口頭直接問候。」
            這段話一出,層次分明、進退有度,既展現了民主化的柔軟一面,又在禮品與問候上嚴謹分層,顯示中央對不同層級幹部的細緻掌控。

            【三地幹部的心境】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聽後,心裡感慨萬分,壓低聲音對身邊秘書說:
            「滬寧同志真是了不起,小事見了中央領導的戰略高度。」
            西藏自治區統戰部的隨行幹部點頭稱是:
            「安排孩子們自己開會決定看什麼,這不是簡單的娛樂,而是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我們的意見也能被尊重』。對民族地區的少年而言,這樣的體驗,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北京市委陪同人員則心裡暗道:
            「炸雞、薯條這樣的細節,他都想到。對孩子們來說,不是吃什麼高級大菜,而是能和嘉玲姐姐、同伴們一起快樂。這才是真正的溫度。」


            #潤物細無聲296

            【夜幕下的臨時會議】
            北京市委陪同幹部依照王滬寧的指示,宣布:
            「今晚不由大人來安排,你們自己開個『民主生活會』,決定要看什麼電影。」
            孩子們一聽「自己決定」,立刻興奮得坐成一圈,還有人舉手模仿老師的樣子喊:「現在開會!」笑聲頓時充滿房間。
            有些孩子高聲喊要看《鬼滅之刃》:
            「聽說特別熱血,還有打怪獸!」
            也有孩子搖頭,堅持要看迪士尼:
            「我想看《冰雪奇緣》!可以一起唱歌!」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得像小型的辯論大會。有人甚至提議要投票,有的孩子則說「要公平,不能欺負人少的」。

            嘉玲坐在一旁,安靜看了好一會,見爭論越來越熱鬧,才溫柔插話:
            「大家的意見都很好。其實學會尊重別人,就是民主最重要的一步。要不,我們先聽聽,每個人為什麼想看那一部,再想辦法照顧到大家?」
            孩子們立刻安靜下來,一個個開始說理由。有人說想學習英雄的勇敢,有人說喜歡聽音樂,有人說沒看過外國動畫。嘉玲點頭記下,不時追問一句「你覺得看了會有什麼收穫?」孩子們開始思考,不再只是喊「我想要!」
            最後,大家商量出一個折衷:今晚先看迪士尼,因為人多,容易一起唱歌;明天再補一場《鬼滅之刃》,讓另一部分孩子也滿意。全場一片歡呼。
            嘉玲笑著拍拍手,總結道:
            「看吧,這就是『求同存異』。能讓大家都快樂,就是最好的結果。」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悄悄對西藏自治區的同志低聲說:
            「你看,她一句話,孩子們就服氣了,還學會了協商。這比開十次思想會都強。」
            北京市委的幹部則暗暗記下:
            「這場面一定要寫進內參。這不是單純的娛樂,而是民主素養的種子。」


            #潤物細無聲297

            在酒店臨時搭建的小影院裡,燈光漸漸熄滅,大螢幕亮起。孩子們一開始還竊竊私語,腳下不安分地晃動,等到主題曲響起,全場安靜下來,眼睛一齊盯著螢幕。
            嘉玲坐在孩子們中間,最小的一個孩子自然地靠在她肩頭。她伸手環抱住孩子,像個姐姐,也像個母親,讓他安心入戲。
            當熟悉的旋律響起,《Let it go》傳來時,幾個大點的女孩忍不住跟著小聲唱,音調雖不準,卻滿是投入。旁邊的男孩悄悄跟著哼旋律,卻不好意思出聲。
            有個孩子在看到角色經歷孤單、被誤解時,眼淚簌簌流下,嘉玲遞上紙巾,沒有多問,只輕聲道:
            「哭沒關係,這是你心裡的力量在動。」
            坐在後排的四川、西藏兩地幹部們,看著嘉玲與孩子們相依相偎,心中暗暗震撼。有人低聲說:
            「這不只是陪孩子看電影,這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嘉玲同志在給孩子們生命中,留下他們第一場『集體記憶』。」
            北京市委的陪同幹部更忍不住在小本子上飛快記下:「要寫進內參——這比任何形式的說教都有效。」
            電影落幕,燈光再亮起時,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裡,有人還在小聲哼唱,有人低頭沉思。嘉玲站起來,笑著拍手:
            「電影裡的勇氣和愛,跟我們生活一樣重要。你們都可以學會,勇敢面對困難,彼此守護。」
            孩子們紛紛點頭,眼裡亮晶晶的。

            #潤物細無聲 298

            王滬寧緩緩翻過案頭資料,聲音平穩卻帶著強烈穿透力:
            「同志們,美國發生的槍擊事件,震驚全球。一位年輕保守派網紅,在大學演講時當場遇刺。這一幕,清清楚楚告訴世人——美國社會分裂之深、政治仇恨之烈,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制度的鏡像。」
            他頓了頓,望向全場,語氣加重:
            「所謂『東昇西降』,不是抽象的詞,而是具體的對照。對方的青年偶像,站上舞台就可能倒下;我們的青年典型,像李嘉玲這樣的孩子,從雅安的窮困農家走來,如今帶著林芝的少年兒童,在天安門廣場抬頭仰望強軍閱兵,走進中央黨校,昂然自信,心中有理想,有信仰,有未來。」

            會場一時靜默,隨即有常委點頭附和:
            某常委:「王常委所言極是。對比之下,我們的體制保障青年典型成長,給予安全環境與政治空間,這是制度自信的體現。」
            另一常委:「美國青年的代表人物倒在子彈之下,我們的青年則在黨的領導下走向世界舞台,這正是歷史的方向。」

            王滬寧繼續補充,語速更慢,更重: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象徵。誰能讓青年健康成長,誰能給青年提供舞台,誰就能贏得未來。這場比較,不是我們要去比,而是歷史自然而然地揭示。同志們,我們要珍惜,也要倍加呵護自己的青年典型。因為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看看美國吧,一個保守派網紅身亡,就可以讓總統下令全國降半旗,這樣的國家還談什麼制度理性與社會和諧?」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接到傳達,心想:
            「我們長年主導的「大國敘事」、「東升西降」、「文化自信」是從西方的崩壞來驗證自身的正確。此刻,美國不僅政治極端,連象徵系統都被私有化、部族化,對於強調儀式、秩序與「共同體精神」的敘事來說,正是一次又一次的「現實佐證」。


            #潤物細無聲299

            2025年9月3日上午九點,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早已嚴陣以待。嘉玲與林芝的孩子們,坐在武警專車護送的隊伍裡,車窗外是一排排持槍而立的儀仗兵。四川、西藏兩地隨行幹部全員在側,心情同樣緊張而莊嚴。
            廣場上數以萬計的合唱隊伍與軍樂團一同奏響《請你檢閱》。
            聲音如長河奔湧,從長安街一側傳到天安門廣場另一端,震撼人心。
            當歌聲唱到——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全場的聲浪似要衝破雲霄。

            嘉玲與林芝的孩子們一同站立,望著天安門城樓,心頭百感交集。
            她想起自己孤苦的童年,鄉鄰接濟的日子,想起寄出物資時心中單純的願望,也想起一路以來領導們的關心與囑託。
            這一刻,她彷彿真正明白了「不忘初心」的份量——
            不是口號,而是對自我的承諾。
            她眼眶漸漸濕潤,終於落下淚水。

            四川、西藏、北京三地的隨行幹部都默默注視著這一幕。
            有的在心裡暗暗說:
            「她不是在表演,她是真情流露。這就是為什麼中央領導要點她的名。」
            還有人悄聲對同僚說:
            「這一滴淚,勝過千言萬語。」
            當大合唱唱到「永不改變是信仰的力量」時,莊嚴的旋律如同浪潮席捲天安門廣場。嘉玲靜靜站在人群之中,耳邊是萬人同聲的洪亮歌唱,眼前是一排排整肅的方陣與閃爍的國旗。
            她忽然覺得心口一熱,眼眶再次濕潤。

            內心獨白
            嘉玲在心裡默默想:
            「從雅安鄉下的赤貧環境走來,靠鄰里的接濟,靠自己咬牙苦讀,我也曾無數次徬徨。要不是林雪老師不厭其煩地輔導、勉勵,我恐怕根本考不上川大。可是今天,我站在這裡,站在天安門廣場!這不只是個夢,而是信念一步步帶我走來。」
            她想到自己一路的軌跡:從破舊的村小課桌,到川大醫學院的實驗室;從默默寄出的物資包裹,到今天與林芝孩子們一同見證。
            嘉玲心裡更加篤定:
            「我的信仰,就是追求卓越,持續前進,為人群服務。這才是我生命裡最不能改變的力量。」
            她的淚水在眼角閃動,但神情卻格外明亮,似乎全身都被莊嚴的氣氛照耀。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不由得暗暗點頭,心裡記下:
            「嘉玲同志的內在力量,已經超越了一般學生。這不是臨時感動,而是一種成熟的信念。一定要完整寫進內參。」
            西藏自治區陪同幹部則低聲對北京市委陪同人員說:「她的眼神,和這歌詞契合得天衣無縫。真是難得!」

            #潤物細無聲300

            嘉玲帶著林芝的孩子們,第一次踏上天安門廣場的觀禮台。清晨的陽光照耀著城樓,旗幟獵獵,廣場肅穆莊嚴。孩子們緊緊依偎在嘉玲身旁,小臉紅撲撲的,帶著既興奮又緊張的神情。
            嘉玲看著他們,心頭既驕傲又憐惜——這群來自雪域的孩子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如今卻站在了中國的心臟地帶。
            當雄壯的樂曲響起,無人潛航器隊列像銀色魚群般掠過長街,巨型飛彈昂首直立,雷射武器閃爍著冷光,全場響起一陣低低驚嘆。
            林芝的孩子們從未見過如此場面,眼睛瞪得圓圓的,緊抓著嘉玲的手不放。
            飛機編隊呼嘯而過。那一瞬間,幾個孩子下意識地伸出手,仿佛想觸摸天空的軌跡。有人驚呼:「好多飛機!」有人則兩眼閃光,喃喃道:「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

            嘉玲俯身,輕輕替一個小男孩理好衣領,柔聲說:「這是科學的力量。」孩子抬起頭,眼裡全是炫目的光芒。
            然而嘉玲心裡,比孩子們更為震動。當導彈方隊隆隆前進,裝甲車列陣而來,她心想:
            「軍事裝備固然重要,飛機大炮可以保疆衛國,但真正的根本,不在於這些冰冷的鋼鐵,而在於治理能力和人心歸向。如果國家不能善待人民,沒有團結、沒有信任,再多武器也只是空殼。」
            這一念頭,讓她的眼神愈加清澈。

            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西藏自治區統戰部副部長以及北京市委陪同人員,都在側面看見嘉玲的神態。他們注意到,她並不是單純沉醉於壯觀的場景,而是以一種更深遠、更憂心卻又篤定的目光注視著一切。
            「這場面,我們幹部自己都第一次親眼看到。若不是嘉玲同志當初那封信,這些孩子哪裡有機會坐在這裡?」
            另一位幹部點頭:「中央這麼重視,背後就是對嘉玲同志的信任,也是對四川和西藏的厚望。」
            其中一位低聲對同伴說:「她看閱兵的樣子,和普通人不一樣,不是被表象震撼,而是在思考根本。這就是中央為什麼要如此看重她。」


            潤物細無聲 (三十一) [301-310]
            • 王滬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潤物細無聲 (十) [091-100]

            • 2025 Jul 30

            潤物細無聲 (九) [081-090]

            • 2025 Jul 28

            歷史講堂 03 國家建國史——新加坡

            • 2024 Oct 05

            潤物細無聲 (四十一) [401-410]

            • 2025 Oct 12

            潤物細無聲 (二十四 [231-240]

            • 2025 Aug 28

            國城講堂01 論四大公投 試播集 20220101

            • 2024 Oct 04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