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4)
        • AI小說創作 (12)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4)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9) 王世杰 (1) 蔣中正 (12)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6)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3)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2)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2)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3)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1)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3)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潤物細無聲 (三) [021-030]

            潤物細無聲 (三) [021-030]

            2025 Jul 27 AI小說創作
            #AI小說21
            期中剛過,醫學院傳來消息:「推薦人文素養與科技並進」特別獎學金人選將從大一中遴選三人,經校黨委審核後報送省教育工委。
            班主任開會時特意點了嘉玲的名字:「李嘉玲同學學業優異、事蹟感人,是我們初步考慮的人選之一。」
            教室裡一陣騷動,有人低聲笑,有人側目。
            嘉玲坐在角落,握筆的手微微僵住。
            她不想要這些「特殊表揚」,但她也不想拒絕老師的好意。她告訴自己:「把材料寫好就行,不代表真的會中。」
            那幾天她睡得很少,一遍遍斟酌申請信的語氣,不想寫得可憐,也不想寫得太堅強。她交上去的那份文字,字句平實如水,最後一行是:「我不求被看見,但我會繼續前行。」
            交稿那天下午,她從系辦出來,經過學生會辦公室,無意間聽見裡頭笑聲傳出來。
            「這次還競什麼嘛,她就是‘嘉玲’,文件早都寫好等她了,我們這些只是陪跑。」
            「你以為?我上週就看到名單了,黨委那邊寫的不是‘候選人李嘉玲’,是‘待公告人李嘉玲’。」
            「但她自己看起來一臉誠懇樣欸,好像還真在比。」
            笑聲一頓,有人咳了一聲。
            她站在門外,沒有進去,也沒有走開。她只是靜靜站了三十秒,然後轉身下樓,一步一步,踩著細碎的陰影走回宿舍。
            那天夜裡她沒去自習。她坐在床邊,把那封申請信攤開,看著那句「我不求被看見」發了一會兒呆,然後輕輕把那張紙摺起,夾進書本最深處。
            她不是不明白——
            她只是第一次,真正看見了:「走得再直,也可能是別人預先畫好的線。」



            #AI小說21
            李嘉玲一直記得鎮上中學最西邊那間教室。她在那兒睡了六年。
            房間裡潮濕,牆上有裂縫,冬天風從窗縫裡灌進來,床邊掛著她用舊毛巾縫的布簾。她那時不知道那叫什麼,只覺得裡面像個窩,靜,安全。
            直到有一次校長悄悄說漏了嘴:「你住那間,挺好的,牆外就是部隊。」
            那面牆外,是一處軍方絕密設施——地方地圖上沒有標記,連鎮裡的幹部都只能含糊稱為「老部隊那邊」。
            但她知道,深夜讀書時,牆後有戰士巡邏的腳步聲;下雨天,她常聽見有人輕輕把牆角的雨水沖開;她洗衣時不小心把毛巾甩出去過一次,第二天清晨,就發現它被整整齊齊掛在窗台上。
            沒人說話,沒人露面。
            但她知道,有一群沉默的軍人,知道她是誰,知道牆根下有個女孩,孤身一人地活著。
            她從來沒說過「怕」這個字。因為她知道,哪怕整個世界不屬於她,那一面牆的對面,有人在守。
            來到成都後,有次她在川大校門口看到一輛掛著軍牌的越野車經過,那一瞬,她竟有極大的感動。別人看見解放軍或許只覺得威嚴,她卻覺得,那是記憶裡最靜最厚重的光。
            後來宿舍裡有個女生說笑:「哎,你怎麼看到軍車那麼激動?你家裡有人當兵?」
            她只是淡淡笑了笑,沒回答。
            ——她沒家。
            但她被守過。



            #AI小說22
            成都市公安局的內部工作群裡,曾悄悄流傳過一個說法:
            「嘉玲專線,最清閒的活兒,最嚴的紀律。」
            這項編號為「冷B–17」的任務從未公開說明對象,只在局黨委層級簡短提及:「根據省委指示,特警大隊協調執行一項重點青年保護專案,相關人員不得多問、不得誤判、不得脫崗。」
            實際上,所有人都知道,是為了保護那個叫李嘉玲的女孩。
            她不是幹部子弟,不是涉案證人,也不是境外風控名單上出現的異份子。但某種奇妙的氣場籠罩著這項任務,讓所有人都明白:「這個人很要緊,但不能讓她知道自己要緊。」
            市局黨委書記親自拍板:本案不動刑偵、不動網安,只交由特警大隊負責一切相關警衛與跟蹤任務,理由只有一句:「你們機動,規矩,會沉得住氣。」
            然後,又補了一句:
            「負責日常跟線的,必須由有研究生學歷、無婚戀困擾的女幹警執行。對象是女生,不能有誤會,不能出新聞,不能鬧情緒。」
            就這樣,29歲的李曉芸被選中。
            她原本是特警隊裡最穩重的戰術分析員,碩士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工作五年,從未請過一天情緒假。她從不問多餘的問題,這是她被選中的最大理由。
            但她第一次讀完「寒梅計畫」的簡要執行綱要時,還是沉默了幾秒。
            這是她第一次保護一個沒有威脅的人。
            也可能是第一次,保護一個連自己都不知道被保護的人。
            任務執行第一週,李曉芸在圖書館對面的綠植後蹲守五小時,沒什麼異動。她記下嘉玲的進出時間、目光動線、手提袋裡裝的是什麼書、午飯吃了哪道菜,然後在報表上寫:「無異常,表現平穩。無與外界不當接觸。」
            她從沒寫過這麼乾淨的日誌。沒有犯罪、沒有風險、沒有衝突,只有一個女孩,靜靜地活在她自己的人生裡。
            回到局裡,有隊員開玩笑:「你這不是執行任務,是看一部慢電影。」
            她沒回話。她知道,這不是電影,這是某種比電影還緩慢的敘事,是一場不許女主角知道鏡頭存在的長鏡頭。
            —
            第二週,她第一次看到嘉玲站在川大北門口,呆呆地看著一輛軍車駛過。那一刻,嘉玲眼神中的柔軟與沉靜,讓李曉芸忽然覺得,自己在鏡頭之外,也被看了一眼——
            但她馬上低頭,在報表上寫道:
            「11/27,09:24,受保對象短暫注視軍事車輛,無異動,應屬個人情感波動。」
            她寫完那句,停頓了兩秒,筆尖在紙上轉了個圈,最終沒有寫下那個她腦中一閃而過的詞:
            「親切感。」



            #AI小說23

            在四川大學的東門外,有一條熟悉又嘈雜的街巷,兩側是貼著陽光膠條的便利店與冒著煙氣的小吃攤,交錯出學生們日常的庶民風景。而在街口一處不起眼的牆根下,總有一個瘦小的身影:一位約莫九歲的小男孩,臉頰因日曬微紅,背著書包,攤在一塊乾淨帆布上賣著幾樣零食——不是什麼高價貨,只是些散裝話梅、小包花生米、粉色包裝的辣條與幾條五毛錢的棉花糖。他的零食排列得很整齊,每樣都用小紙片標著價格,紙片邊角還有摺痕,顯出反覆收納又小心使用的痕跡。
            嘉玲每次放學經過時,總是悄悄停下腳步。她穿著她那件貼身的深灰色針織上衣,長裙柔順地貼在膝後,書包背得端正,與街上的嬉鬧聲音仿若隔了一層輕紗。她不太買零食,也不愛甜食鹹食交錯的混雜味道,但每週總有那麼一兩次,她會低聲開口,幾乎是用近乎敬意的語氣問道:
            「今天有山楂片嗎?」
            小男孩便眼睛一亮,從一個用舊報紙墊底的小紙盒裡掏出包得很緊的一包,「姐姐,這包還新,才剛進貨,沒碎。」
            嘉玲點點頭,從衣袖口袋中取出一張揉得平整的五元紙鈔,放入那個自製的硬紙盒中。「不用找了。」她總是這樣說。
            買完後她不急著走,會蹲下身來,指著那堆紙片問:「這些標籤你自己寫的?」
            男孩點頭,臉上浮起一點靦腆而堅毅的自豪。「我媽說字不能醜,買的人才信得過。」
            嘉玲輕輕一笑,把山楂片放進裙袋裡。那不是她真的喜歡吃的味道,甚至回去後常常就擱在書桌角落,過幾天忘了吃便扔掉。但那一份乾淨的努力,那一雙在煙氣與學生嘈聲中堅持自持的手,她無法不注意,也無法不買。
            這是她唯一會買的零食,不為味道,而為那個每日整理小攤、字寫得不錯、眼神裡透著明亮的小孩。她對別人從不提起這件事,但她知道,這樣一次次短短的交換,是她某種不能言說的牽掛。



            #AI小說24
            特警大隊的黨委例會,每月一次,按理說主題應是輪訓、考核、戰備,但這次,會議一開始,大家就知道,今天是「特別事項」。
            會議室裡窗簾拉下,氣氛凝重。副隊長劉成國忍不住開了口:
            「我就問一句——這個叫李嘉玲的女生,不是什麼幹部子弟,也不是涉密單位成員,就是個來自川西的孤兒女孩,幹嘛我們大隊要全天保護?」
            他說得不快,但聲音夠直白,連隊裡最穩的幾個人都抬頭望了他一眼。
            黨委書記鄭書銘臉不動,手指在桌面輕敲三下:「這是省委交下來的任務。原話我背給你們聽——『不得多問,但不能斷弦。』」
            他頓了一下,目光環視全場,「有時候,重點保護的不是人,是背後代表的東西。」
            另一名紀檢幹部咳了一聲,斟酌著說:「那是不是……和民族問題有關?」
            鄭書銘眼皮一抬:「沒說,不准猜。」
            他語氣仍平靜,但語意明白。
            「只說一句話——省委特別指示,要『確保她平安無虞直到畢業』。這任務從公安廳政治處一路壓下來,誰出錯誰擔責。我們不需要理解全部,只需要執行精確。」
            會議室內一陣靜默。空調聲像風箱一樣單調地吐著氣,牆角的紅色標語格外刺眼:
            「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行動果斷,守口如瓶。」
            過了一會兒,另一位老幹部低聲補上一句:
            「我做了三十年,看得出,這種不講出處的保護任務,往往是上面有更深的棋——不是她重要,是她象徵的東西被選中了。」
            「也許是民族統戰線上的某張牌,也許是黨建成效的範本……」他嘆了口氣,「也許是為了讓某個地方的群眾相信:一個孤兒,也能走進華西醫學院,也有人護著她走到底。」
            沒人再說話了。
            鄭書銘起身總結:「就這樣。我們不寫報告、不拍照、不留口風。李嘉玲的路,不是她自己選的,但我們要讓她走得穩,這是政治任務。」
            「她看不見我們,不代表我們不存在。」
            —
            當晚,李曉芸坐在女生宿舍樓對面的車裡,照例記錄嘉玲晚自習返宿時間。
            嘉玲背著書包,腳步輕慢,一如既往。
            她走過路燈時影子拉長,映在圍牆上,與那句無聲的交辦指令重合:
            「不得斷弦。」



            #AI小說25
            在公安系統的內部分類裡,特勤任務有一條暗語:「高風險即高榮譽。」
            但「嘉玲線」不在這條邏輯裡。
            她的保衛工作,對執行人員來說——幾乎毫無風險。
            不出車,不動武,不須攜帶標準槍械。甚至不需要兩人結隊互相掩護,只需一人輪崗、靜靜觀察、每日記錄。
            她的行止太單純了。早上六點半起床,七點到食堂,七點五十進自習室或教室,晚上十點四十五準時回宿舍。
            她不參加社團、不交際、不夜歸,也從未有異常通聯紀錄,手機通訊乾淨如白紙。
            有時她一整天都在圖書館最角落那排靠牆的位子,一動不動地看書、畫筆記、背解剖圖。
            特警們輪值這條線的時候,甚至可以在車上喝熱水、值班時順便批改內訓資料。
            有幹警開玩笑說:
            「她根本不需要我們保護,她需要的是時間。」
            大家都笑了。但沒人敢笑太久。因為他們知道——這條線錯不得。
            這是省委直接壓下來的指令,檔案蓋了「寒梅計畫」,層級僅次於反滲透行動。
            不是因為她重要,是因為**「她不能出事」。**
            李曉芸曾經這樣描述這份工作:
            「像是在跟著一道風。她不擾人、不改變什麼,但你必須確保這道風一直往前吹,不被打斷,不被攔住,不被染色。」
            這句話被她寫進了執勤週誌第七週報表的最後一欄。公安局政治處看到後只寫了一句批語:
            「意識清楚,情感節制,適合長線觀察崗位。」
            —
            有一天深夜,值班交接時,一位年輕幹警悄悄問李曉芸:「你覺得她知不知道?」
            李曉芸沒抬頭,只說:「她知道自己不被打擾,但不知道自己被守著。」
            對方想了想,問:「那我們是她的什麼?」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們不是她的守衛,我們是——她必須安靜無聲的背景。」




            #AI小說26
            那天中午,特警大隊辦公室裡,一場簡短的內部工作佈置會臨時召開。
            鄭書銘書記來得匆忙,沒脫外套,手中只夾著一張極簡的資料頁。他坐下第一句話就是:
            「李曉芸這一段工作太密了,得讓她休一休。」
            沒有人反對。大家都知道,嘉玲的線雖然平靜,卻細如絲,一旦拉斷就是大錯。
            「寒梅計畫」對外不能出聲,對內卻是本大隊壓力最大的行動之一。
            「原則上,還是派女幹部。」鄭書銘語氣平靜,「要有大學文化,最好是本科以上,說話有分寸,能沉得住氣。這不是臨檢查證,也不是安保人牆,這是政治警衛。」
            有人記錄,有人點頭。李曉芸低著頭,沒說話。
            「還有——」鄭書銘特別補了一句,聲音低了半度:「和四川大學黨委與保衛部通好氣,但不必讓學生處知道太多。」
            他手指輕點資料頁,「她的課程太專業,不像文史系的通識課,外人混個學生身份溜進去聽還能敷衍一下。」
            「她是臨床醫學——解剖、生理、藥理、技能操練。你不是醫學生,連筆記都抄不對。一進教室就露餡,不值當。」
            一名副隊長忍不住低聲說:「那……不跟課?」
            鄭書銘點頭:「不跟課。在外圍保持警戒,確保路線清晰,宿舍與教室間不出錯,不被陌生人接觸。實在不放心,可以協調大學內部攝控,遠程調取。人不到,但眼在。」
            他頓了一下,抬眼掃了一圈:「記住,這是保護人民群眾,不是情報行動。我們不是要知道她說什麼,而是要保證——她一直說得下去。」
            —
            會後,李曉芸把筆記收起來,一言不發地下樓。她習慣了獨自背負這項任務,但她也明白,這個女孩不同。
            她的世界裡沒有危險、沒有騷擾、沒有暴力。她的敵人是過度關心與非自願的安排。
            這一類人,不容許被驚動。
            她站在川大北門對街的站崗點,看見嘉玲從校內走出,抱著一疊厚厚的實驗資料。風掠過她的髮絲,她沒戴口罩,也沒戴耳機,表情平靜,像是要走過這座城市,誰也不驚動。
            李曉芸忽然明白,鄭書記那句話說得對——
            她不是不能被保護,而是不能被「打擾地保護」。




            #AI小說27
            《寒梅觀察守則》(內部講解手冊節選)
            四川省公安廳特警總隊內部資料(僅供培訓用)
            代號:寒梅計畫 —「關於與李嘉玲同志相關安全觀察作業指引」
            第一條:觀察不即接觸
            執行人員一律不得主動接觸觀察對象,除非發生明確風險。所謂風險,指的是可即時辨識之外部不明人員搭話、尾隨、偷拍、持有異常裝備或行為。
            ✦提示:她若自己向你開口,請避談身份,可回應「我也是這一區的朋友家長」等模糊語。
            第二條:關心不等於介入
            如見觀察對象情緒低落、面臨校園衝突等情況,可用非正式身份與校內幹部溝通處理,由學生會、宿舍長等角色居中協調。
            第三條:不裝熟、不打擾、不詢問私事
            觀察對象極度自尊、敏感且清苦成長背景,嚴禁任何帶有施捨語氣或「高看一眼」姿態之干涉。
            ✦違規例句(嚴禁出現):
            「妳爸媽是做什麼的呀?」
            「你們鄉下人怎麼那麼努力啊。」
            「不容易啊,一看你就特別懂事。」
            第四條:我們保的是體制象徵,不是個人恩情
            此人未來或許進入黨建、外事、民族工作序列,不得出現「幹警與她私人熟絡」風險。全程只許默默觀察,必要時介入,但不得留痕、不得留情。
            ✦結語:「她不是重點保護對象,她是我們國家希望的素材。」
            二、新加入女幹警的初次執勤心理描寫(小說化敘述)
            她叫齊然,北京政法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一口標準官腔川普。
            這是她第一次被編進「寒梅小組」,出任「非行動支援觀察員」。
            她原以為會是什麼反恐任務,結果只是一個女孩,一個念醫學的女孩。
            她站在華西校區正門口,看著遠處那個穿著舊風衣、抱著病理學教科書的瘦小身影走進宿舍樓,完全沒發現兩側馬路上的三人同時掏出無線耳機、低聲報備「目標已返」。
            「就這樣?」她問旁邊的李曉芸,前任觀察員。
            「就這樣。」曉芸淡淡道,「你不動她,她也不會動你。你觀察,不是要接觸,是要懂她什麼時候該被保護——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這樣的象徵。」
            齊然當晚回到值班小屋,翻開《寒梅觀察守則》讀了三遍,最後寫下一句話:
            「我們的槍不在手上,是藏在她身邊的空氣裡。」
            三、四川大學保衛部的內部會議應對片段
            地點:四川大學黨委保衛處辦公室
            會議性質:非正式工作協調例會
            出席:保衛處長、副處、學生事務幹事、學院聯絡員一名
            —
            處長放下紅頭文件,語氣比以往凝重。
            「這件事情,省委下來口頭指示,公安也沒多說細節,只說那個李嘉玲,必須全程配合。」
            副處皺眉:「這不是我們平時處理那種學生衝突吧?」
            「不是,」處長看了他一眼,「是上級盯人,不是我們盯人。」
            學生幹事猶豫了一下:「我們需要通知班導師或者學生會嗎?」
            處長搖頭:「不通知。只負責周邊協助與監控資料配合,宿舍樓的攝控系統不許擅關,保修、換件優先辦。其他事不問、不問、不問。」
            最後他掃一眼所有人:「一句話——別讓外面的人打擾她,也別讓學校裡的人因為她亂了。」
            「她不是普通學生,也不是特權份子。」他頓了頓,「她是政治象徵化的孤兒,中央在看,看她會走出什麼樣的故事。」



            #AI小說 28
            那日午後,川大東門外依舊喧鬧。陽光從教學樓間灑下,灼熱地照在磚紅色的牆面上,照出川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輪廓。
            街巷盡頭,李嘉玲腳步輕盈地走向牆根下一個熟悉的小販攤。她是四川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年僅十九,卻已是中央和省級聯合認定的特殊保衛對象,身分特殊,來自雅安農村。她總是衣著整潔、氣質寧靜,長裙及膝,馬尾低束,與旁人無異,卻又格外引人注目。身邊的人與她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不敢接近,卻無法忽視。
            她在那熟悉的小孩攤位前停下腳步。那是個約莫九歲的小男孩,書包背在身前,零食整齊擺在墊布上。山楂片、花生米、辣條、泡泡糖,紙片標價整整齊齊。
            不遠處,一群便衣特警靜靜地佇立在人群邊緣。他們是成都市公安局特警大隊派出的護衛小組,專門為李嘉玲設置的「靜護小組」,編號J-9,每日輪流值勤,確保她在校期間的絕對安全。
            其中一名年輕隊員杜峯看著嘉玲掏錢買下那包山楂片,忍不住壓低聲音說:「要不要查一下那小孩的背景?這零食來源不明,萬一嘉玲同志吃了不舒服……」
            旁邊的老隊員李紹輕笑一聲,嘴角一挑,語氣既輕鬆又警覺:「你小子還嫩。嘉玲同志每週都來這裡買,領導早有交代,『別張揚』三字記牢了。她這種人,有選擇自己的方式。」
            杜峯仍略顯不安:「可我們是她護衛人員,這要出了事……」
            李紹拍了拍他的肩膀,語帶調侃:「這樣吧,咱們買幾包自己試試,沒事就是沒事,這叫『替她把關』,合理合法,還體貼入微。」
            隊伍裡其他人忍不住笑出聲,王副隊長也接腔:「李哥有一套,來,山楂片我拿一包,辣條你別全搶,還有那個水果軟糖,我家小孩喜歡吃。」
            眾人笑聲壓得極低,畢竟知道身份特殊,不能引起過多注意。他們繞到一旁,以普通學生的模樣向小販買了幾樣零食。那小孩警覺地看了他們一眼,但見他們遞錢不囉嗦,態度隨和,也沒說什麼。
            而遠處的嘉玲,已轉過身,山楂片被她輕巧地放進裙袋,走進陽光下的樹蔭中。她並未回頭,但她總是知道護衛小組的動態。風輕拂髮絲,她仿佛輕聲自語,又像是在給後方的他們一句回話:
            「不用試吃,我的選擇,不會錯。」
            李紹咬開辣條一角,笑著搖頭:「這丫頭……比誰都清楚自己在幹嘛。」
            陽光落在街口磚縫裡,落在小販腳邊的標價紙片上,也落在那些笑著嘆氣的護衛臉上。這場靜默的守護,繼續潛伏在人群與日常之中。



            #AI小說 29
            省委聲音低而穩,但語氣一如既往帶有壓迫力:「嘉玲這個娃兒,幾個月來表現良好,學習突出,生活克制,沒給組織添亂,也沒讓我們的工作白做。」
            他頓了頓,緩緩看向廳長方向:「成都市公安局這幾位執行保衛任務的同志,工作踏實,反應得當。這不是什麼拿著盾牌追歹徒的活路,但比那還難。」
            眾人皆默然。
            省委轉頭看向政法委副書記:「這件事情遲早會有人察覺,也會有人從種種細節猜出一二。我們要讓幹部們明白,民族問題、孤兒政策、基層統戰、敵對勢力滲透——這些在四川是什麼級別的工作任務。」
            「成都市公安局的幾位同志,公安廳給予專項記功獎勵,政法委立卷歸檔。要立得住,寫得實,讓他們知道,中央和省委是看得見這種政治責任的。」
            他停了幾秒,語氣帶起一絲寒意:「將來中央來查民族統戰基層推進狀況,我們能端出這個人,能端出這套制度——不只是保了個女孩,是保了一條線、一張牌、一種敘事。」
            廳長立刻筆記,應聲:「是,我們今天就起草嘉獎通報。」
            —
            場景延伸:公安局特勤組內部通知(當日傍晚)
            成都市公安局政治處發布
            級別:機密
            文件名稱:《關於表彰寒梅計畫特勤人員的通知》
            經省公安廳批示、省委書記xxx同志親自提議,決定對參與「寒梅計畫」階段性任務並表現優良的以下同志予以記功:
            特警大隊 李曉芸(女):記二等功一次
            華西片區聯絡員 黃俊(女):嘉獎一次
            教育安全科支援人員 吳立新(男):通報表揚
            ……
            通報指出:「本次任務為重大政治穩控性質,對外不予說明任務性質,對內須提高政治認知,深刻理解本任務不僅是保護個人安全,更是保護民族地區敘事主權、保護未來幹部資源建設的基礎。」





            #AI小說 30
            #在四川是什麼級別的工作任務
            省委聲音低而穩,但語氣一如既往帶有壓迫力:「嘉玲這個娃兒,幾個月來表現良好,學習突出,生活克制,沒給組織添亂,也沒讓我們的工作白做。」
            他頓了頓,緩緩看向廳長方向:「成都市公安局這幾位執行保衛任務的同志,工作踏實,反應得當。這不是什麼拿著盾牌追歹徒的活路,但比那還難。」
            眾人皆默然。
            省委轉頭看向政法委副書記:「這件事情遲早會有人察覺,也會有人從種種細節猜出一二。我們要讓幹部們明白,民族問題、孤兒政策、基層統戰、敵對勢力滲透——這些在四川是什麼級別的工作任務。」
            「成都市公安局的幾位同志,公安廳給予專項記功獎勵,政法委立卷歸檔。要立得住,寫得實,讓他們知道,中央和省委是看得見這種政治責任的。」
            他停了幾秒,語氣帶起一絲寒意:「將來中央來查民族統戰基層推進狀況,我們能端出這個人,能端出這套制度——不只是保了個女孩,是保了一條線、一張牌、一種敘事。」
            廳長立刻筆記,應聲:「是,我們今天就起草嘉獎通報。」
            —
            場景延伸:公安局特勤組內部通知(當日傍晚)
            成都市公安局政治處發布
            級別:機密
            文件名稱:《關於表彰寒梅計畫特勤人員的通知》
            經省公安廳批示、省委書記xxx同志親自提議,決定對參與「寒梅計畫」階段性任務並表現優良的以下同志予以記功:
            特警大隊 李曉芸(女):記二等功一次
            華西片區聯絡員 黃俊(女):嘉獎一次
            教育安全科支援人員 吳立新(男):通報表揚
            ……
            通報指出:「本次任務為重大政治穩控性質,對外不予說明任務性質,對內須提高政治認知,深刻理解本任務不僅是保護個人安全,更是保護民族地區敘事主權、保護未來幹部資源建設的基礎。」



            潤物細無聲 (四) [031-040]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國城講堂04 論台灣經濟、產業與房價 20220121

              • 2024 Oct 04

              國城講堂14 論裴洛西訪台灣及韓國、中國軍事演習造成的影響及台灣的因應 20220810

              • 2024 Oct 05

              從國史館檔案看日本首相訪台

              • 2024 Oct 05

              潤物細無聲 (二) [011-020]

              • 2025 Jul 27

              奧運名稱「中華台北」的由來

              • 2024 Oct 11

              國城講堂06 論俄烏戰爭與台灣安全 20220227

              • 2024 Oct 05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