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 (十九) [181-190]
2025 Aug 13 AI小說創作
#潤物細無聲 181
成都某富商,年過五十,姓賀,靠走私電子原料起家,後又靠灰色路徑做成資源回收、口岸物流生意,近年也參與房地產與高利貸投資。表面開著慈善基金會,實則專門在高校周邊尋找「姿色佳、背景乾淨」的女學生,以各種名目進行包養、控制,行徑隱晦而持續,幾年下來已有「熟門熟路」的門道。
他常派司機駕著高級商務車,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周邊盤旋,偶爾親自駕車從宿舍區一帶慢速行駛,或假借「基金會招實習生」進入校園活動場域,甚至與幾位院系校友組成「企業校友會」,在節日或校慶期間進行贈品與講座活動。校方多有警覺,但礙於無明確違規紀錄,又怕惹上麻煩,一直低調以待。
某日午間,他偶然遠遠看見嘉玲在運動場慢跑——一身灰白運動衣,長髮紮起,姿態俐落沉靜,不帶半分世俗脂粉氣。他愣住幾秒,喃喃道:「這個有味道。」
後來多次派人查詢,卻始終查不到背景。唯一知道的,是「李嘉玲、醫學院學生,學業特別突出,平日幾乎不與人來往,沒社交帳號,沒男朋友,傳說家境清寒」,但也有人耳語,她似乎有「不小的來頭」。
賀某仍不死心,特地安排「文化公益沙龍」進入醫學院學生會聯繫,想設宴邀請「優秀學生座談」,被醫學院教務處以「安排過滿」為由婉拒。
其後幾日,特警部門接獲上級提醒,有社會可疑人士在校園周邊頻繁出現,尤其對李嘉玲行跡過度關注,需即時排查防範。賀某的車牌號已在公安內網列為「不宜接觸人員」,由市局情報處監控中。
據說,省公安廳一位負責同志聽完簡報後,只淡淡說了一句:
「這種人,以往我們當作社會治安案件處理。現在涉及嘉玲同志,就不是一般案子,是政治安全、科研安全、民族工作安全三合一的問題。弄不好,就是滲透破壞。底線守不住,所有努力前功盡棄。」
次日,四川大學保衛處收到正式紅頭文件,提升華西校區保護等級,嘉玲所在寢區門禁強化,部分出入口臨時封閉,賀姓富商的活動則由專人調查處理,列入重點監控。
賀某最後一句話據說是:
「搞什麼?不過是個學生,有必要這樣?」
但他暫時沒出現在華西校區附近。
#潤物細無聲 182
#讓他嘗嘗什麼叫公安機關的鐵拳
成都市公安局召開專題會議,針對賀某頻繁出入高校周邊、試圖接近李嘉玲同志一事,全面部署後續應對。會議由副局長主持,黨委常委全員到齊,特警支隊、網安支隊、治安、情報部門等均列席。
黨委書記語氣沉著但帶壓力,開門見山:
「這個人,行跡不單純。不是在搞事業,是在搞資源。不是在助學,是在狩獵。他要接近誰都行,就是不能碰李嘉玲。這不是一般學生,也不是一般任務,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一位參會幹警補充資料:賀某名下實體企業多處登記變更、法人變名、資金流轉複雜,其中部分與福建、雲南等地涉黑線索有模糊關聯。部分活動表面為「文化慈善」,實則進行類似「溫水煮蛙」的財色圈養手法,近年與數名高校女生發生「非正當財務關係」,多為孤僻型、競爭壓力大的高學歷青年女性。
另一位幹警低聲道:「有些是我們過去認為‘不涉黑’的高級玩法。這回是踩到鋼絲了。」
黨委書記不客氣地打斷:
「這種人,不同於一般學生間的摩擦,我們公安機關要辦他,沒有那麼多顧忌。要盯緊,不准再出現第二次。」
語氣轉沉:
「他這種人有錢、有門道,表面還能掛慈善,若真有心,總有辦法靠近嘉玲。我們要有最壞打算,最高防備。如果他還不改,不聽,寧可整個剷除。不要給他留在成都的空間。哪怕只讓他‘自己明白’——知道這裡他玩不起。這不是尋常警務,是特殊政治任務。你們去辦,出事我負責。」
特警支隊長當場表示將增加便衣佈點、內圍巡查,另由市局情報處牽頭,成立臨時專案組,對賀某企業、資金、過往關係人進行深度排查。會議結束後,數據情報已同步至省公安廳三處,列入跨區域聯動監控。
有人會後私語:
「過去處理類似事,怕有‘影響’,這次是動真格了。誰碰那個姑娘,就是碰中央的面子。」
氣氛森然,沒人敢懈怠。
黨委書記的語氣壓得全場都靜了下來。他慢條斯理地掃視與會幹部,語氣卻愈發冷硬:
「我清楚得很,賀某這種人,在市裡不是沒根腳。人大、政協,甚至市委,多少都有人情關係在那擺著。他這人手頭也鬆,動不動拿個十萬、百萬出來哄女娃兒,說句不好聽的,還真有些人見怪不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話鋒一轉,聲調拔高:
「但你們要記得,上次有人送嘉玲同志一個包,一萬多而已,就搞得滿城風雨,鬧到省委、市委。這次再出問題,不是你們扛,是我扛,是整個成都市公安機關顏面無存!」
眾人神色緊繃,無人敢插話。
黨委書記重重敲了敲會議桌,咬字極重:
「現在是政治任務,你們都要有政治腦子。中央點名保護的青年榜樣,我們還讓外頭一個搞灰色錢的在門口打轉,丟不丟人?他不聽勸?不收手?那就讓他嘗嘗什麼叫公安機關的鐵拳!把他的辦公場所查清楚,把他名下公司查乾淨,把他的人際往來、資金流水全給我捋順了——整改到滾出成都!」
他起身,緩了一拍,聲音低卻帶勁:
「記住,就說是我說的。什麼人來說情、遞話,都沒用。這是紅線,不准碰。哪怕是市委領導來了,也給我擋回去。誰敢放水,我第一個辦他!」
全場沉默無聲,只聽筆記本的翻頁聲與記錄的鋼筆沙沙作響。
一位年資較深的幹警輕聲說道:「是,去辦。」
幾個年輕人看彼此一眼,迅速起身點頭:「明白,馬上動手。」
會後,一份極機密級別的「賀某行為軌跡及風險預評估專報」迅速起草完畢,送達分管副市長與省委政法委分管同志案頭。
氣氛,徹底轉入實戰狀態。
#潤物細無聲 183
一、中央文化線內部簡報節錄(絕密·僅供黨組核心參閱)
主題:關於四川實習女醫學生李嘉玲與藏區小學通信事件的深層影響初步評估報告
報送單位:中央文化安全與價值建設小組辦公室(文化線第五課)
要點摘要:
基礎事實確認:
該學生李嘉玲共寄出信件26封,目前回收回信草稿24份,已交地方統戰辦整理建檔。
全部信件語氣節制、無越界內容,但情感感染力強,帶有典型性敘事潛質。
潛在正面作用:
強化中央「統一多民族國家」下的跨區域情感聯繫,屬於「低強度民族連結」的自然樣本,有利於建構「共同體式情感記憶」。
在青少年語境中產生「精神親近」感,從而弱化地域隔閡,利於民族團結教育的「非制度灌輸」補位。
李嘉玲人物形象自然生成,無需高層強推,避免反感或「刻意標榜」之感,具備「天然親切性」。
需謹慎觀察之處:
若無制度引導,信件內容可能在地方引起「單邊依賴式投射」,特別是藏區學生將李嘉玲視為「母性角色」「道德導師」等心理投射,反而不利於基層幹部威信建構。
若藏區出現「誰得到嘉玲姐姐回信,誰就更有前途」的情感競逐,可能導致非制度性攀比或反向抵觸,需輔以教育引導。
某些回信中有過度柔性語彙,如「姐姐你是我們的星星」等表述,需關注是否逐步演化為「過度個人英雄敘事」。
初步建議:
不予干預,不予宣傳,不予打壓,但由各地統戰部門和教育部門負責輕柔管理。
可嘗試擴大此類正面情感連結,但不以嘉玲為唯一人物,避免「唯一化信仰」現象。
可將部分信件語錄編入內部培訓材料,作為未來“潤物細無聲”式民族敘事建構樣本。
二、會議內部對話節選(文宣線與統戰線聯席會)
地點:中宣部文化敘事室
文化線資深幹員乙(對文學敘事極敏感):
「她的信沒有什麼偉大口號,但字裡行間給人一種溫靜、堅定、可依靠的感覺——我們在文件裡寫不出這種東西。」
統戰系統研究員甲:
「但就是因為這樣才可怕。她不聲不響地,可能已經在小孩心裡替代了基層老師。她是四川來的,她的身份天然帶有“外部的光環”。這一點要注意。」
文宣辦室主任:
「既不造神,也不封殺。她不是神,不是政策機器,她是個普通學生。保持這個身份,反而最有力。」
三、後續決策指引
王滬寧同志閱後圈批:
「此類案例需納入“低位敘事資源庫”備用,勿急於導向。此即人民情感之流動,不可硬控。文化之力,在於長流,不在於橫斷。」
中央文宣辦隨即責成文化線第五課:
設立《基層信件與青少年敘事資源整理子庫》,將嘉玲信件、藏區回信與後續回響逐一入檔;
安排一組「柔性民族敘事觀察小組」進駐西南片區,觀察是否有類似自然生成角色浮現。
#潤物細無聲 184
成都市公安局黨委書記沒料錯。
賀某第一次在川大校園外看到嘉玲時,便怔住了。他那雙見慣形形色色女子的眼睛,竟生出幾分執拗的「非我莫屬」感。回到車上,他對司機說了一句:「那個女學生,乾淨、冷,像冰雕娃兒一樣,看得人上癮。」
幾日後,他又繞進川大南門附近商圈,戴了帽子,開著不掛公司牌的車。見到嘉玲與同學一同進書局,他便悄悄等在外頭。回到會所,他搖著杯子,對幾個生意場上的朋友半真半假地說:
「就交個女大學生娃兒,犯死罪啦?送個手機、衣服,也犯法?」
有人聽了,大笑:「她不是一般女學生吧?賀哥,聽說上面有交代,不得亂動的那種。」
賀某喝得臉紅,重重把酒杯一放:
「我就不信這個邪!有交代?哼,我又沒強搶,送東西也不行?要是連娃兒都不能追,還做什麼男人?你們看著——非拿下不可!」
旁人見他動真火,也不敢再勸,只互相交換了幾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當晚,賀某便讓手下安排人查了嘉玲的課表與宿舍出入情況,還試圖透過學校周邊熟人遞話、鋪路。他一貫靠著錢砸出辦法,這次也不例外。
只是他沒料到,他那幾通電話和一筆打給校內某人「小小感謝費」的轉帳,已經被公安側錄在案。市局內部,行動小組已進入潛伏期,技偵、網安、法制三科聯動監控,所有動向全被納入預警系統。
賀某的每一筆話語與動作,正被一份名為《高風險社會人員針對特定重點保護對象接觸預警報告》中,一行行更新著。
公安局黨委書記拿著最新報告冷笑一聲:
「有種。他要真不知死活,就讓他見識什麼叫國家機器。」
#潤物細無聲 185
賀某果然不信邪。他精挑細選,從海外代購一款限量款名牌皮包,附上一封措辭曖昧卻自認體面的信箋,讓人匿名送到學校收發室。包裝盒沉穩華貴,還附了一張價值不菲的代金券與高級會所會員邀請函。
不過禮還未送到人手,就被教務處直接退回。收發室小張眼尖,看清包裹人名後連夜通報了輔導員;而輔導員第一時間報告了校保衛處。隔天,成都市公安局內網立刻跳出紅框提示:「目標人物嘗試以高價禮物接觸重點保護對象。情資核實完畢,進入第二級預警處理流程。」
局黨委拍板,先禮後兵。
公安局派出兩位幹員,衣著得體,語氣謙和,拜訪賀某的辦公樓。茶剛端上,一人開口便說:
「賀先生,近來社會風氣很敏感,我們了解您有些舉動可能無心,但提醒您,現在不是什麼都能做的時候。」
賀某一聽,沒等話說完,哼了一聲,端起茶杯,緩緩一口飲盡。半晌,他放下杯子,眼神發冷:
「你們是來查我談戀愛的?追個女娃兒也要公安管?還是你們成都市局有空到這個地步?」
另一人還想緩和幾句,賀某已斜靠沙發,語氣不善:
「我曉得你們後頭誰在操作。也不過是一個學生,鬧這麼大陣仗,背後是不是有什麼人想借她鋪路?我在市裡吃了二十年飯,還沒見過哪個學生讓公安這麼伺候的。」
公安人員見他話裡帶刺、意圖試探內部訊息,心中警鈴大作。面上不動聲色,留下一句:「話,我們帶到了。賀先生好自為之。」
回到局裡,簡報送上。黨委書記看了,皺眉:「這傢伙不通。」
旁人低聲問:「怎麼辦?」
書記語氣低沉:「行禮不成,那就動法。不要讓他再靠近嘉玲一步——別讓市裡上下丟臉!」
桌面文件悄悄蓋上紅頭戳,轉入下一階段流程——依法採取預防性措施,啟動關聯背景排查、資金鏈追蹤、社交圈震懾。
成都公安鐵拳,正悄然蓄勢。
#潤物細無聲 186
賀某終於忍不住了。
那日黃昏,他穿著剪裁得體的深灰西裝,踩著定製皮鞋,特意選在川大校園內一處僻靜人行小徑蹲守。手上拎著一個小巧珠寶盒,裡頭是一條鑽石項鍊,據說是從深圳某私人工坊特製的單品。他心中盤算,這次若能當面說上話,軟硬兼施,或許能奪得一線機會。
嘉玲剛下完課,挎著書包往生科樓方向走去,一如往常,沉靜、內斂、目不斜視。誰知前方路口,賀某突地閃出身影,擋在她面前:
「嘉玲同學,別這樣,一句話都不給我?」
他語氣壓低,手一伸,遞上那盒珠寶。
嘉玲連看都沒看,繼續走。身體微一側,打算繞過他。賀某急了,一腳橫跨,再度擋住她的去路,語氣一沉:
「我不是壞人。你現在紅了,是機會,不是壓力。我可以給你未來。」
話音未落,只見兩側叢林中同時閃出兩人——一左一右,動作俐落。正是暗中執勤的特警隊員。
左側幹警喝令:「離她遠點!」
右側隊員迅速架住賀某手臂,將他壓向旁邊牆壁,反扣手腕。「涉嫌騷擾國家重點保護人員,帶走調查!」
賀某大驚失色:「幹什麼!我是來談感情的——」
特警冷冷回道:「談感情?你連她名字都不敢正面叫!」
嘉玲沒回頭,只是微頷,繼續朝樓前走去。背影平靜如昔,腳步未亂。
訊息很快傳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局黨委書記接過電話,沉聲確認細節後,猛然一拍桌面:
「真有不怕死的?好,好得很!給他好好辦,依法從嚴處置!他不是說成都是他地盤嗎?我倒要看看,誰罩得住他!」
黨委立刻決議:
賀某列入重點騷擾對象名單;
對其資金流與背景人脈立案調查;
凡涉其公司與第三方金流,設監測與追蹤檢查;
向省公安廳專報備此案進展,列為影響學術安全案件特辦對象。
有人低聲問:「會不會太重?」
書記冷笑:「一個人敢當街堵國家指定重點培養對象,不重點處理,我們保衛幹什麼吃的?今天是珠寶,明天就可能是危險物。去辦!」
局內空氣冷凝,一紙指令即將下達,全城警網,再度繃緊。
#潤物細無聲 187
省公安廳的電話打得直接、狠辣,毫無餘地。
廳領導語氣冷硬:
「這種人不辦,就是讓他和外界看不起我們公安機關!現在不是談什麼‘人情’的時候。他敢在國家重點保護對象頭上撒野,還敢公然頂撞執法人員,就是挑戰國家權威。記住:這不是普通治安問題,是政治問題!徹底整改,讓他滾出四川!」
片刻後,又補上一句:
「必要時,立案逮捕!」
接線員不敢怠慢,逐字逐句記錄下這條高壓指令,當即送達成都市公安局黨委。
局黨委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一致通過三項行動決議:
對賀某實施重點監控與人身限制:
吊銷其企業法人代表資格,約談其全部管理層,凍結關聯資金帳戶,聯合稅務、工商、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核查其公司過往五年內帳目與招投標記錄。
對其公司展開突擊清查與整改:
由經偵、網安、治安多部門組成專案組,進駐辦公地點,開展“無預警、全範圍”清查。發現虛構合同、資金來路不明、聘僱不合格人員等多項問題,當場勒令停業整頓。
組織對社會影響進行引導控管:
暫不公開通報,封鎖小道訊息,避免惡意炒作“女學生被追求、企業家被捕”等流言。由公安宣教處牽頭,統一發聲口徑,將案件定性為“干擾高校科研秩序、妨害國家重點項目安全”。
當日晚間,賀某的手機號、微信帳戶被永久封禁,幾個私密聊天群組被技術部門攔截,所有物流紀錄與快遞往來同步鎖定。夜裡十點半,特警隊開進其位於城西的別墅區,執行搜查令。
隔日清晨,賀某的公司大門貼上「責令停業整頓通知書」,員工陸續遣散,門口冷清,傳言四起。行業內私下流傳:「賀總得罪了中央重點項目,公安親自下場,完了。」
整個成都商圈迅速冷卻,一些與賀某熟識的中層人物立刻斷聯。某市人大代表甚至主動遞交聲明,與賀某“無商業來往、無資金瓜葛”。
嘉玲本人依然安靜讀書、實驗、撰寫。她未曾提起此事。特警一如往常在校園外巡邏,但氣氛似乎更加凝重,一圈人心知肚明:任何靠近她的“試探”,這次真的會出事。
#潤物細無聲 188
嘉玲雖然極其儉樸,但是儀態萬千,仍有許多男生想要送名貴禮物,手機、化妝品、名牌包甚至首飾給她,希望能和她交往。她一概不理,禮物全部退回。但在論文登上國際期刊之後,更是聲名大噪。公安局特警大隊特別又召開會議,商討這種頻繁送禮,如何處理。
成都市公安局特警大隊會議室燈光明亮,氣氛卻比往常更緊繃。
副局長親自主持,桌上擺滿了近來幾周的報告:某男生試圖送限量款手機;某名醫學生團購了名牌香水,想藉實驗室名義「集體贈送」;甚至還有家境殷實的學生私下託朋友送金飾——統統被攔下、退回。
副局長沉聲說道:
「同志們,這不是單純的學生送禮。這是利益行為趨近風險升高,是對保護對象的壓力和干擾。我們要換個角度思考——這些行為,在這個特殊個體身上,會演變成政治性事件。」
一位資深幹警接著發言:
「我建議,分類管理、定點監測。像化妝品、包包這類市場品,我們可以建立‘學生社交接觸物件管控機制’,設置警戒等級。特別是涉及價格超過500元的個人禮物,無論收不收,都應該納入關注範圍。」
另一位隊長點頭補充:
「目前嘉玲同志沒有接受任何東西,紀律和操守極強。但我們不能總靠她個人抗拒。未來如果有人包裝成‘課題資助’、‘學術合作’等名義混進來,怎麼辦?必須有一個預案。」
會議最終通過以下三項措施:
一、建立「潛在干擾接觸事件」日報制度
凡有學生、校外人員透過郵寄、轉交、聚會等形式接觸或意圖送禮,一律記錄備案。
由校園特警每日向市公安局上報簡訊,重大者專案處理。
二、啟動「學術人物防干擾機制(試點)」
聯合校方成立「科研人物聯絡組」,由公安、學校紀委與院系負責人組成。
一旦發現與嘉玲相關的高價物品流通、異常活動,即時通報、研判、預警。
根據必要情況,可進行個人風險對象約談、告誡或紀律處分建議。
三、製作學生指導通報,校內輔導同步跟進
以學校名義向全校通報:近期出現多起不當示好、干擾科研秩序的個人行為,校方與公安聯手應對。
提醒同學尊重學術人格與研究空間,不將私人情感綁架科研崗位。
會議最後,黨委專員補上一句,語氣極其堅定:
「我們要保護的,不只是嘉玲同志一人,而是中國科研未來的清明環境。我們看得見這樣的人才,別人也看得見,甚至境外敵對勢力也看得見。若是這種送禮追求的風氣蔓延,不只是對她的傷害,更可能演變成一種‘綁架式拉攏’——這種火苗,必須熄滅在萌芽中。」
會議結束,指令下達,行動啟動。成都公安的保護網,不再只是隱形的盾牌,更開始針對「人情利誘」這個灰色地帶,全面收緊。
#潤物細無聲 189
#釜底抽薪源頭治理
成都市公安局黨委會議室內,沉寂片刻之後,黨委書記語氣緩緩開口,帶著一種深沉而現代化的政治洞察:
「時代不同了。過去我們推崇艱苦奮鬥,那是因為物質匱乏、條件有限。現在呢?黨的改革開放,歷經幾代領導核心的英明領導,早就把中國帶入了物資極大豐富的時代。這情況下,一個女娃兒大學生——哪怕再有身份——用一下好一點的東西,也不是什麼特殊化、腐化。」
他頓了一下,看了一眼桌上的報告,語調更加堅定:
「嘉玲同志享受的是特殊科研津貼,中央掛了號,省裡還專門批了補助。她工資津貼加起來,不比一些副教授低。那我們何不換個思路:做做工作,鼓勵她合理消費、自己買些好一點的東西來用?不說炫耀,但像個樣子,像個身份。」
副局長立刻附和:
「書記這一點,極有道理。你看,現在那些送禮的人,就是抓住她簡樸低調,總想‘填補’什麼。如果我們讓她自己選擇、光明正大地使用得體物品,這些人反而沒有機可乘——死了這個心。」
另一位黨委委員也笑道:
「這就叫釜底抽薪,源頭治理。我們特警是保衛她的人身安全,黨委則保護她的精神環境。內外結合,才是全局。」
書記點頭,語氣嚴肅中帶著一絲欣慰:
「黨對人才的保護,從來不只是反間防諜,更重要的是精神與尊嚴。別讓我們黨栽培的人才,總穿舊鞋、揹破包,讓人笑話。你們懂吧?這不是虛榮,是要立住形象、立住尊嚴。」
隨後,會議達成具體決議:
【黨委工作部署】
一、勸導與尊重並行
由特警聯絡幹部、學校思想指導小組,私下向嘉玲同志了解日常需求,鼓勵其在合理原則下購置得體衣物用品,體現國家科研代表形象。
二、設立「科研人才尊嚴補助指導機制」
透過學校行政與紀檢部門協調,建立專項制度,保障高潛力學生的基本生活品質與社會形象,防止「過度樸素」反被利用。
三、對外輿論引導
必要時,由學校對外簡要說明:嘉玲同志所有用品,皆為本人合法收入自行購置,未接受任何社交饋贈,以堵絕流言蜚語與揣測。
會議結束時,黨委書記總結一句話:
「我們不只是在保護一個人,而是在護住黨培養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就要高高掛起,也要風雨不懼。」
與會者無不點頭稱是。這場會議,既是一次治安策略轉向,也是一場對「時代政治形象」的再塑工程的啟動。
#潤物細無聲 190
【四川省委書記批示】
「**艱苦奮鬥,是指精神。**至於物質生活,個人量力而為,配合經濟發展,**使用先進產品,是體現國家發展成果。**李嘉玲同志自己買、用點好的手機、化妝品、衣服鞋子,**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成都市公安局所提方案,思路靈活、準確,可予肯定。」
這段批示迅速被抄錄、轉達至成都市公安局黨委辦,公安局黨委書記閱後即表示:
「省委這批示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一個新時代治安觀念的具體指導。我們要以此為準,進一步強化‘人才保衛’的政治視角與現代治理方式。」
公安局隨即調整工作部署,進一步明確三點:
【後續落實要點】
一、正面引導形象
配合學校、媒體系統,構建新時代青年人才形象樣板。清廉樸素、不等於寒酸壓抑;學術精進,也可儀態得體。
二、阻斷不當接近
對所有以「禮物」名義進行接觸的個人進行記錄審查,是否構成滋擾行為或試圖建立不當關係,一律零容忍。
三、設立形象建議機制
公安與學校聯合成立**“保衛人才形象工作小組”**,定期了解嘉玲生活所需,從尊重、保護角度出發,給予必要支持與建議。
這批示也迅速在市內各級單位間傳閱,不少同志深感省委書記之高瞻遠矚:
「這不僅是在保護一位優秀學生,更是在給全社會釋放信號:人才不是要被神化成苦行僧,而是應該被正常、現代、尊嚴地對待。」
「艱苦奮鬥不是髒鞋破衣,是在精神上無所畏懼。嘉玲用好手機、穿得體衣服,不影響她的科研精神,反而是她自信的表現。」
省委書記此舉,既壓制了少數心懷妒意、藉故挑剔的輿論,也明確畫出一條新時代青年形象的制度性安全紅線。而對嘉玲而言,這也成了她個人生活與學術探索背後,最堅實的政治靠山。
潤物細無聲 (二十) [1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