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十一)[101~110]
2025 Nov 05 AI小說創作
#不負韶華101
三甲醫院專家“舉報風波”
隆林縣人民醫院門口這幾天又熱鬧起來。
先是省城傳來消息,有三甲醫院的“專家”組團上書衛健委和省委,質疑嘉玲「非眼科專業,違規動手術」,甚至指責她「擾亂醫療秩序、衝擊正常收費機制」。傳聞中還有人冷嘲熱諷:
「一個下鄉醫生,敢跟我們專家搶飯碗?沒這個規矩!」
嘉玲聽了,只是笑笑,淡然自若。她對醫院院長、護士長說:
「有規有矩,該怎麼查就怎麼查,我沒做過的事,誰也別冤枉我;我做過的事,老百姓自有評說。我是醫生,治病救人不分專業,只問對不對得起良心和病人。」
百姓自發聲援
這消息一傳開,群眾炸了鍋。一大早,幾百個病患家屬、手術過的老人、小孩、甚至外縣的患者,紛紛自發聚集在縣醫院門口,高舉橫幅:
「李醫生是我們的恩人!」
「如果沒有李醫生,我這雙眼睛早瞎了!」
「專家不來,李醫生來,我們信她!」
有年輕媽媽哭著說:
「我們窮人去不起大醫院,李醫生收得便宜,還救我媽的命!要是她被整下去了,誰管我們?」
老人們不會寫標語,就抱著糧食、雞蛋,現場喊號子,甚至請來鎮上的民間歌手現場“打油詩”:
「省城專家醫術高,收費高得上雲霄。李醫生刀下仁心,窮人有病不用愁!」
嘉玲的態度
嘉玲見了,不為所動,只讓護士安撫群眾,維持秩序,自己照舊穿上白大褂看門診。
有領導私下提醒她:“要不要跟省裡解釋解釋?”
嘉玲只笑道:
「該解釋的醫院去解釋。我只管我的病人和手術,有問題就按規矩辦。」
省裡領導的思考
消息到了百色市委和自治區衛健委。領導私下感嘆:
「這要真嚴格按條文處理,還能在貧困縣保住幾個能做手術的醫生?」
「群眾擁護這樣大,專家再有理也難擋民意!」
那天黃昏,天氣轉涼。群眾不願散去,嘉玲親自出來,誠懇說:
「大家放心,我做的每一台手術,都有記錄、有證人。該怎麼查怎麼查。我能在這裡,就是全縣群眾給我的信任,也是組織給我的責任。」
眾人熱淚盈眶,掌聲雷動。
作者註:《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2021年通過,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十四條: “醫師經註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 這條明確規定:醫師只能在其註冊時確定的執業範圍內執業。超出這個範圍就屬於違法行為。想要找麻煩的醫師們,就用這條上告省委。
#不負韶華102
自治區政府的處理現場
自治區衛健委辦公樓,法規處、醫政處的幹部正在討論。
「《醫師法》寫得很清楚,不能讓非眼科醫生做眼科手術……但這李嘉玲是誰?一個誰都不敢動的人,咱們也得掂量掂量。」
有人說: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看現在全自治區,哪個貧困縣有這樣的眼科醫生?咱們敢把她停了,第二天群眾包圍省政府!」
最後,自治區主席直接拍板:
「補個程序!讓醫政處、衛健委領導走個會簽,把李嘉玲同志執業範圍增補‘眼科急診’,專門備案。這人是中央特保,還有民望,誰敢再添亂就是不懂政治!」
很快,內部一份「特急」紅頭文件下達:
「因應隆林縣基層醫療現實,特批李嘉玲同志執業範圍涵蓋眼科急診與基層白內障手術,自治區衛健委、自治區醫師協會協同備案。」
衛健委某副主任嘆道:
「這就是‘依法辦事、靈活執行’的中國特色!誰讓她是群眾心中的‘神醫’、中央欽點的特保,正規辦理就是了。」
嘉玲的態度
院長找到嘉玲說:「李書記,省裡已經把你的執業範圍補上了,您現在‘合法’做手術,誰也查不了您的麻煩。」
嘉玲笑著說:
「多謝各位領導和同志的理解。規矩是規矩,我聽組織安排。鄉親需要的時候,只要我有這本事,能做一台是一台。」
民間評議
老百姓一聽,無不拍手稱快:
「還是省裡明白事理,不是只會卡人、打壓人!」
「李醫生終於不怕被人整啦,咱們窮人的眼睛有救啦!」
還有人開玩笑:
「現在就算閻王爺想搶人,也得先問問省裡蓋不蓋章!」
醫院門口,嘉玲主動走出來,站在台階上,向聚集的老鄉、患者和媒體說明:
「大家不用擔心,我這次能繼續做手術,是多虧了省衛健委、市委和縣委的領導理解基層困難,特別批准了我的執業範圍。說到底,這是咱們黨和政府體恤民情,關心大家的福祉。希望大家都記得,有困難還是要找組織、找政府,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好處。」
人群一陣鼓掌,七嘴八舌討論:
「還是李書記會做人,從不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都是說黨好、領導好。」
「你看人家多謙虛,不像有的幹部做點小事就邀功。」
「不光會做事,還懂規矩,怪不得升得快!」
一個老人低聲對旁邊人說:
「書記這人厲害——做官會做,做人也會做。啥時候都是把大家的好處放前面,難怪這麼多老百姓擁護她!」
還有人感慨:
「她是中央派來的,也是為咱老百姓說話的!這樣的人,活該一路青雲啊!」
有人建議合個影、送面錦旗,還有人自發喊起‘感謝黨、感謝李醫生’的口號,現場氣氛歡快融洽。
#不負韶華103
一天,嘉玲坐在縣醫院辦公室翻著本地過去幾年慢性腎病、肝病的病例統計,心裡沉甸甸的——
「這裡窮,農民生病就去小藥攤買散裝藥丸、祖傳祕方,便宜是便宜,可吃下去誰知道是啥?不少人因為假藥、劣藥,拖成腎衰竭、肝損傷,等到進醫院都沒法治了……」
她心頭暗暗下決心:
「光靠醫院便宜還不夠,必須要徹底打掉假藥劣藥團夥!好在政法、公安歸我統管,這仗我來打!」
嘉玲馬上召集縣公安局、衛健、藥監等部門,開會布置:
「群眾病根在醫藥,咱們縣裡還有多少黑藥鋪、流動藥販,必須查清楚!重點排查假藥流入農村和學校的情況,要敢於動真碰硬,一查到底!」
公安局長、藥監所長都表態:
「李書記放心,我們馬上成立專項小組!」
短短數日,全縣就查處了幾個流動黑藥販和鄉鎮衛生院外的黑藥攤,收繳大批假藥劣藥。
現場抓獲一個假藥販時,嘉玲親自到場,用專業知識當場拆解「藥丸」成分,告訴群眾:
「這藥不是治病,是害人!老鄉們看病要去正規醫院,藥要有票據,有國家監管標識。」
縣裡立刻出公告:
堅決打擊假藥劣藥,舉報有獎!
公布縣醫院、鄉鎮衛生院便民服務和減免標準,鼓勵群眾有病早治,拒買假藥。
村民們紛紛稱讚:「
「還是李書記有心,咱窮人能看得起病,還不怕吃到假藥!」
「俺們村急性腎病少多了,都是李醫生的功勞!」
嘉玲心裡明白,掃除假藥只是第一步,還要靠健康教育和醫療保障慢慢養成新風氣。她暗自記下:
「等縣裡經濟再好點,還要推行全民健康普查和科普宣教,真正讓大家病有所醫、藥有所信。」
#不負韶華104
嘉玲每日依然奔波在基層醫院、學校和縣政法辦公樓間。她全無所覺,始終如一,只問心無愧。
但她不知道,遠在南寧,還有北京,中組部早已有人暗中「下來調研」過數次。那些她以為很普通的細節——
收養失聰孤兒李威,親自安排到成都救治;
白內障手術不收提成,堅持“只收公價”,一分不貪;
親自帶隊掃蕩假藥黑販,冒風險堅持科學救人;
每次群眾有難,從不邀功,始終說“是黨的恩情、組織的關心”;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被暗中考察的組織部同志記錄在案,詳細整理、逐層匯報。甚至她每次在院子裡陪孤兒們學習、檢查福利院衛生,都有人在悄悄觀察,與群眾座談,詢問她的口碑。
在北京,中組部考察報告這樣寫道:
「李嘉玲同志於隆林自治縣兼管政法、教育、衛健等工作期間,政治立場堅定,愛民如子,廉潔奉公,能夠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其個人操守、群眾威望、專業能力和組織紀律,均為本地基層幹部之翹楚。…… 建議列為後備重點,納入全國優秀基層幹部庫,適時調用。」
而嘉玲此刻還在夜診結束後,揉著酸痛的肩膀,笑著對護士說:
「這世道總會越來越好。只要我們不忘初衷,基層的路,就永遠有人走下去。」
[中組部基層幹部考察專項匯報(摘要)]
對象:李嘉玲同志,女,四川籍,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教育局黨委代理書記,兼政法、衛健等職。
一、日常工作及個人操守
收養失依兒童
李嘉玲同志於2025年春,主動收養乞討黑幫解救孤兒李威(聾啞),不顧個人聲譽及經濟負擔,親自安排該生送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繫原導師醫療團隊,推動成功完成罕見聽覺重建手術。其個人承擔全部額外費用,從未主動宣揚。
醫德高尚,嚴守規範
本人雖非眼科專業,但因基層醫療資源極度不足,主動承擔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堅持按醫院標價收費,拒絕一切藥品及手術提成。
有患者家屬曾欲酬金致謝,李嘉玲同志一律婉拒。經查近三年個人賬戶、名下財產,無異常增收。
嚴打假藥,主動擔責
利用兼管政法、公安、衛健職權,協調縣藥監、公安、基層醫療機構,發起打擊假藥劣藥專項行動,查處多個假藥流通鏈條。親自下鄉宣講醫學知識,普及健康科普,強化基層防病治病意識。
二、群眾口碑及社會反饋
民意評價高,影響深遠
隆林及鄰近縣群眾普遍評價“李醫生不收禮、不吃回扣、治病救人親如親人”;部分地區自發傳頌“有李書記跟閻王搶人”的段子。
有孤兒、貧困生、殘疾兒童多次集體向上級領導反映,請求保留嘉玲同志醫生、書記雙重身份,擁護基層醫療改革。
基層醫療水平提升明顯
經統計,2024-2025年度白內障等眼疾治療量提升近三倍,腎衰、藥源性肝損傷病例下降。群眾主動反映“買藥不用再怕吃壞身體”“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三、政治品質與組織紀律
政治立場堅定,組織觀念強
重大決策必請示上級,遇輿情危機主動承擔責任,始終以黨性原則、組織利益為先。歷次榮譽、專利、論文均未以個人名義公開宣傳,對黨、對組織始終保持高度忠誠。
敢於擔當,敢於碰硬
面對省城三甲醫院專家質疑,始終坦然接受組織檢查與補正;對假藥、黑惡勢力堅決掃蕩,曾多次親自掛帥指揮行動,堅持“有違規、補程序,有問題、及時糾正”。
四、組織建議
建議將李嘉玲同志列為“全國優秀基層幹部”儲備名單,適時進一步提拔使用。
建議擇機向中央主要領導專報該同志先進事跡,推廣基層優秀醫療與黨建工作經驗。
建議進一步強化對該同志個人安全及健康保護。
(附:群眾座談會紀要、現場訪查照片、財務審計報告、政法衛健聯合檢查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意見書等)
#不負韶華105
中組部領導層在辦公桌前傳閱丁薛祥常委的批示:
「報告很好。不過你們負責同志注意一件事:李嘉玲同志不是普通的基層幹部。」
一時屋內鴉雀無聲。副部長輕咳一聲,把紅頭文件輕輕放回桌上,低聲道:
「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會後,組織部一位老幹部低聲對同事說:
「這就是上面畫圈點將啊。不是說她有什麼特權,而是說她屬於‘組織特別關注、特殊安排’的人,別按照一般基層流程辦事。咱們只管按中央精神辦理,莫再多問了。」
很快,流言在小圈子裡傳開:
「李嘉玲同志,這是有‘紅圈’身份的人。」
「上面有人,還是那種能直通常委、掛了特保身份的。」
「她去哪兒,都是‘考察、鍛煉、完成特殊使命’——不是尋常提拔。」
有人感慨:
「這種幹部,看起來在基層,其實中央在看、全國都在看。將來就是要做大事的,千萬別給人家添亂,反而要多幫襯才行。」
而遠在廣西隆林的嘉玲,對這些傳聞一無所知,只是照舊忙於門診和基層調研,從未想過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早已在北京高層的案頭細細審視……
#不負韶華106
南盤江驚現棄嬰,老鄉直奔李書記
一天傍晚,革步鄉江邊的幾個村民正趕著黃牛放牧,忽然聽見江面遠處傳來微弱的嬰兒哭聲。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條破舊的小木船順著江流飄來,船裡裹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孩,哭聲穿透暮色,令人揪心。
眾人趕忙將船撈靠岸。嬰孩皮膚蒼白,身上僅有幾件單薄舊衣和一張草草書寫的紙條,看來是有人棄嬰於江上,任其生死聽天。
老村長當即招呼村民報告派出所。有人低聲道:「這事大了,隔江就是貴州遵義,說不定牽扯外省戶籍,還可能有販嬰案。這種事,咱鄉派出所怕是沒法處理,得報到縣裡去。」
另一個婆婆撫著孩子直掉眼淚:「只有李書記能管這事,咱這裡,除了李醫生,誰還真能救個孩子?」
嘉玲親赴現場,跨省協調
消息很快傳到縣裡。嘉玲正在醫院門診,聽聞南盤江發現棄嬰,立刻帶著特警和醫護人員趕赴現場。
到江邊,她先細細檢查嬰兒狀況——孩子體溫偏低、皮膚脫水,極需緊急醫療救護。嘉玲當場吩咐:
「先用乾淨衣物包好,這孩子必須先送縣醫院急救。派人看好現場,保留一切痕跡和物證。」
她又看了紙條和孩子衣物的標記,初步判斷這不是本縣本鄉的家庭——很可能與對岸的貴州遵義有關。
隨後,嘉玲親自打電話給貴州省遵義市民政局、公安局,說明情況,請求兩地警方聯手調查。
特警李曉芸立刻分工,查閱周邊幾天出生、失蹤嬰兒的報案。嘉玲則安撫現場群眾:
「大家放心,無論是哪裡的孩子,來了我們隆林,都是我們的責任。救命要緊,查案我來負責。這孩子若真無人可歸,也可以暫時交給我做監護人。」
老鄉議論,群眾信服
江邊圍觀的群眾聽了這話,紛紛點頭,有人低聲道:
「李書記心腸好,這麼多孤兒都管,這孩子有救了!」
「隔省的案子,她都能管,這才是咱們信得過的領導!」
還有年長的婦女感慨:
「過去這種事,大概也就聽天由命,現在只要李醫生還在,哪個娃兒都有活路!」
嬰兒隨即被送往縣人民醫院,嘉玲安排全程醫護監護,並立即將棄嬰情況上報民政部門,進入跨省調查流程。她還特意交代:
「所有能幫孩子找到家人的線索都要查,但絕不能讓孩子再次流落。縣裡有福利院,有我這個臨時媽媽在,孩子一定有個去處!」
這一帶山高路遠,南盤江蜿蜒而過,兩岸一邊是廣西百色,一邊是貴州遵義。老百姓世世代代通婚、趕集、做買賣,雞犬之聲相聞,說的是壯語、苗話、貴普、廣西白話混雜。
近幾年,隨著「李書記」的大名遠揚,不僅廣西本地,連貴州一帶的村寨,也時常聽人提起她。貴州那頭的群眾議論:「聽說對岸廣西那個女書記,不但醫術高,還敢掃黑除惡、救過孤兒,連火箭筒都炸不死!」「是那個從四川來的李嘉玲吧?據說她現在是縣裡的神醫,帶過兵、能開刀,還不收病人錢。真要有難處,還是要去對面隆林找她幫忙。」
每逢趕場日,貴州村民過江賣農產品,總有人打聽:「你們見過李書記沒?聽說這個女領導辦事公道、又不怕事,不像別地官那樣擺官架子。」
這種流傳,一點點把「李書記」變成了兩省邊界的口碑傳奇。
有孩子生病、老人看不見、打假藥遭遇難處,都有人遠遠地從貴州山路翻過來,說一句「我要找李醫生、李書記」。
就連貴州遵義的基層幹部,有時遇到治理難題,也會說:「要是能請李嘉玲過來掛個兼職,咱這邊的事,怕也能成一半!」
有時,廣西這邊群眾笑著說:
「現在這南盤江,兩岸都知道李書記的名,這才是做了點真事的人!」
自從李嘉玲來到隆林,這邊的鄉親們對外總是底氣十足。以前遇到貴州那頭的親戚、老鄉,難免要被調侃一句「你們廣西窮啊」「廣西那邊的官還不如咱們貴州管用」之類,如今全變了。
每次趕集、過江、喝酒、辦事,說起「李書記」的故事,隆林這頭的老鄉就腰桿一挺,笑著說:
「我們這兒那個女書記,不但管學校、醫院,還親自收孤兒,掃黑除惡,救過那麼多命,連火箭筒都炸不壞,現在連貴州那邊都知道她了!」
有老人拍著大腿說:
「別的地方有甚麼了不起?我們這裡,天仙都下凡了!李書記要是男的,早當省長啦——可她偏偏還是個大美人!」
還有些少年人戲謔:「要是哪家姑娘能跟李書記學個三分本事,怕是能橫著走到貴陽城裡去!」
故事每講一次,就多添一分神采。
有人說她能治絕症,有人說她抓黑幫像抓雞一樣容易,有的甚至說她是中央派來的「救星菩薩」。每一段都被說得天花亂墜,旁人也不覺得誇張,反而聽得津津有味。
每逢貴州那邊的親戚過來串門、辦事,總忍不住問:「李書記現在還在隆林嗎?能不能讓我們也見一面?」
隆林的老鄉們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這裡可不是一般地方,有李書記在,天塌下來都有人頂!」
#作者註:在中國,貴州的經濟發展、人均所得、糧食產量都比廣西好
#不負韶華107
一棟宅子裡,黑幫頭目聚在一起,神色凝重。
一人低聲道:「這次風頭不對,咱們賣假藥、開地下藥廠的路子恐怕要斷了。」
另一個大漢不信:「過去哪年不是這麼喊?鄉里領導來了,先喊一輪‘嚴打’,過幾個月不還是老樣子?」
那人搖搖頭,語氣低沉:「這次不一樣。你們知道新來的李書記嗎?她本來是大醫院的外科醫生,聽說是博士,還在大城市當過副主任醫師。別看年紀輕,手裡那是一點不軟。」
又一人狐疑:「你咋知道的這麼細?」
說話的人壓低聲音:「我有親戚在縣醫院做護工。前些天一個老太婆白內障手術,就是她親自下刀,患者一分錢紅包沒送成。你想想,這種人,她要查我們假藥,肯定連根拔起!」
大漢還不信:「你怎麼知道不是唬人的?」
那人重重一拍桌:「你要是不信,問問城裡賣藥的老許,已經查到他庫房去了。這次不光查門市,連廠房、上游供貨的路子都一網打盡——全靠那個李書記,調動衛健委、公安、藥監幾路人馬一起上的!」
有人嘆氣:「學醫的書記,還懂公安,咱們這些老路子,全給她看透了。這廣西,怕是真的換天了。」
另外一處的黑幫也在商議。因為製造假藥需要化學設備,因此也有兼做提煉毒品的。這種東西比假藥利潤高出數倍,但在中國,抓到必死。來自雲南的黑幫頭子楊虎,就有這樣的設備在百色,擔心被嘉玲帶公安破獲,憂心不已,召集屬下商議對策。
夜深,百色郊外一間宅子內燈光閃爍。楊虎神色陰鬱,面前一桌心腹。
楊虎悶聲說:「最近那個姓李的女書記,不光掃假藥,連藥廠、化學設備全查一遍。你們說,咱們這套東西,還能藏多久?」
手下甲皺眉:「虎哥,以前也有公安查過,但都知道規矩,頂多打點一筆錢,過了這一輪風頭也就過去了。」
手下乙接話:「這次不是以前那些‘鄉巴佬領導’——聽說這女書記是醫學博士,還專門查藥品流向、設備購買。咱們這套製藥設備,她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不是能搞毒品的!」
另一人補充:「她現在公安、衛健委、藥監三邊一起動手,還有外省支援——聽說連武警都能調。這次動真格了。」
楊虎額頭冒汗,低聲問:「那你們的化工線路轉移得怎樣?萬一被她查到,這可是大案!」
手下苦笑:「虎哥,這回風聲太緊,連我們供貨的化學品上游都有人被抓。再說了,李嘉玲管得這麼死,還有外省協查,雲南那邊的老朋友都說最好不要再惹事。」
恐慌與抉擇
會議陷入沉默,楊虎咬牙說:「現在誰要是敢多搞一點,就是找死!所有東西,能藏的就藏,該毀的就毀。我已經聯繫了南邊越南的路子,實在不行就徹底撤人!但記住,一旦有風吹草動,第一時間跑——命比錢重要!」
手下紛紛點頭,有人悄聲:「過去咱們怕公安,現在是怕這個李書記。她不光懂抓人,還懂技術,連藥瓶上的批號都能查到人,這是要咱們‘全家死絕’的路子!」
在外頭守風的幫眾低聲議論:「早說了,女人當官厲害!這個李嘉玲,根本不講人情世故,專治我們這種人!這次是真的天要變黑廠房裡煙氣瀰漫,
一名頭目黃群嘆了口氣:「咱們還是按老規矩,風頭過了,李嘉玲升上去,換個普通書記,一切還不是老樣子?等她離開,咱們再復出就是。」
另一名頭目陳家強搖頭:「你們這種想法太天真。再等個一年半載,咱們這點老底全查光了!你看看,現在化工原料都進不來了,地下藥房快撐不住了。要不……找幾個外省來的亡命之徒,把那女書記一次解決,不就天下太平?」
有人臉色發白,低聲說:「陳哥,這李書記不是一般人,她身邊武警、特警都有,連公安局都聽她的,動她容易嗎?要真鬧大,省裡市裡都得翻天!」
陳家強冷哼:「再狠的人,不過一條命。只要給夠錢,總有不要命的肯幹。咱們是混這一行的,不能只會等天收,得動點真格的!」
楊虎臉色陰沉,猛拍桌子:「都給我閉嘴!你們都當這是鬧著玩?殺一個政法委書記,還是中央特保?事成了咱們也得跑路,事敗了,祖宗十八代都得死!這種事不是想想就能幹,給我好好研究清楚,走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
眾人一時不敢再言語,屋內只剩下沉重的喘息聲和昏黃燈泡的嗡鳴。
有人咬牙,有人垂頭,有人心裡已經動搖,有人暗自盤算逃路。
這一幕,黑幫對李嘉玲既恨又怕,組織也開始分裂,正是新舊秩序交鋒的時刻,為後續更大的衝突埋下了種子。
#不負韶華108
陳家強坐在昏暗角落,心裡盤算著:
「這楊虎看著狠,其實就是個莽夫。李嘉玲是個殺神——公安、武警都聽她的,現在風聲那麼緊,黑道各路都被打得東躲西藏。繼續跟著楊虎幹,只會越陷越深,最後跟著一起完蛋。」
「但要是真能弄死李嘉玲——無論是買兇還是意外,中央、省裡肯定大動干戈。屆時第一個被追殺的肯定是楊虎,他那些製毒、販毒的底子全露出來,跑都來不及。」
「至於我?只要提前準備好跑路的錢、證件,出事當晚就溜去老撾,憑我這些年積攢的人脈,能在邊境躲一陣子。等省城、市裡鬧得天翻地覆,風頭一過,警力分散、各路黑幫元氣大傷,我再回來收拾殘局。」
「那時候,沒了李嘉玲這個死盯的女書記,也沒了楊虎這個老大——隆林、百色這塊地盤,誰還敢跟我搶?」
他不動聲色地看了看四周,眼裡閃過一絲陰狠與得意。
陳家強背後靠著舊牆,抽著煙,心中如盤珠落玉盤:
「這地方啊,誰都知道,天高皇帝遠。你說國家再怎麼嚴查,廣西、雲南、貴州這一帶,隔壁就是老撾、緬甸、越南,多少人混個新身份,一溜煙就沒影了。中國這邊警察再神通廣大,真要抓人出境,哪有那麼容易?」
「再說,假藥、毒品這些東西,雖然國家查得狠,可人有病就得吃藥,有癮就得要貨。中國不讓賣,老撾、緬甸、越南、甚至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那些國家窮,管得鬆,市場大著呢!」
「中央有時候看著嚴,其實還得考慮大國外交——要不然怎麼穩住東盟?我們這點事,翻不起多大浪花,只要人不在中國境內,他們也追不到哪去。」
「再換一個女書記,再來十個李嘉玲,還能管得過國界嗎?等這風頭一過,新的‘生意’還得我們這些老手來帶。官場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他計算著帳本,心頭自有盤算:
備妥換洗身份證件(假護照、泰國證、越南辦的永久居留)
藏好現金與珠寶,能隨時跑路
早聯絡好境外接應,落腳點、接頭人全安排明白
甚至還有人脈幫他在老撾蓋起臨時廠房,準備一旦風聲過去,立刻恢復制藥、煉毒、走私。
「只要能撐過這陣子,過兩年又是一條好漢!」
陳家強心裡愈想愈煩躁,煙頭在指縫裡燙出一個黑點,他猛地彈出去:
「李嘉玲這女人,比我們還狠!手腕不一般,辦事比警察都熟練——今天抓假藥,明天查設備,後天說不定就盯上我這個廠子。」
他心裡明白:
「在這片地界,混黑道是九死一生。以前碰到的官,大多是混日子的、能打點的,頂多就是關幾年放出來,又是一條好漢。可李嘉玲不一樣,她是中央的人,真要讓她逮住,不死也是無期!中國這地方,哪有什麼人權、什麼國際法可講?被抓進去,家裡老婆孩子都得受牽連。」
他想著想著,心頭更冷:
「萬一李嘉玲升官,當上了縣委、市委,甚至進省裡,手一揮,把這一片全翻個底朝天。那時候,別說動她,就是想見她一面都難。現在不下手,機會就徹底沒了。」
他一邊盤算,一邊忍不住自嘲:
「這地方跟台灣、歐美不一樣,那些地兒,黑幫還能跟官僚講人權、講證據、耍關係、請律師、搞減刑。我們這兒,要是被李嘉玲這種死盯著,還想活著出來?想都別想!」
#不負韶華109
在隆林縣政府辦公樓裡,嘉玲剛剛處理完一份教育經費的文件,就接到祕書小莫的通知:「李書記,有個外地企業家帶著團隊來,說是要推廣種咖啡,想見您談一談。」
嘉玲微微一笑,心想近年來農業產業轉型的消息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種茶、種果樹、搞電商的都見過,這咖啡倒是頭一回有人正式上門。她點頭讓小莫帶人進來。
沒多久,會議室裡坐下來三個人:領頭的是個戴金絲邊眼鏡的中年人,自我介紹道:「李書記,我姓楊,是雲南過來的,這兩年我們在雲南普洱做咖啡種植,感覺廣西這邊的地理氣候也很適合,特地想來隆林看看,有沒有可能和地方政府合作,帶動群眾一起種咖啡。」
嘉玲笑道:「你們是看上我們這裡的氣候和土地資源啦?但隆林老鄉過去種的還是傳統農作物居多,推新產業不是嘴上說說這麼簡單。請問你們準備怎麼做?」
楊先生早準備好PPT和宣傳冊,說明咖啡經濟效益,還強調有收購保障、種植技術指導,甚至願意提供苗木和培訓。還提到:「其實越南邊境那邊的咖啡產區距這不遠,隆林這裡的地貌、溫度、雨水都相近,只是老鄉們還沒接觸過而已。這產業起來,能帶動不少就業。」
嘉玲思索片刻,問:「你們這套種植模式在雲南村裡推得順利嗎?產量和收購價都能保證?萬一價格跌了,會不會砸到老鄉手上?還有,咖啡對土壤有沒有特殊要求?」
楊先生一一解釋:「其實咖啡現在國內消費增長快,我們公司和幾家大型連鎖咖啡店都有長期合約收購,老鄉們按合同來,不會賠本。土壤我們專門帶技術人員來做測試,還能帶動本地青年的農業技術培訓……」
嘉玲問得更細,連「咖啡對本地水源會不會有影響」「農殘、病蟲害怎麼防」都問到,企業家不住點頭:「書記問得專業,我們也正想和政府、合作社深入對接。」
談完,嘉玲說:「這事我得和農業、鄉村振興、村支書們再專門調研一下。不怕你笑話,隆林老鄉過去種玉米水稻、連甘蔗、茶葉都剛剛上手,要讓他們種咖啡,真得謹慎點。這樣——」
她想了想,說:「先找兩三個自然條件合適的村寨做試點,企業派技術員長駐,和縣裡農技推廣站協作。先種小規模,種成了,老鄉能賺到錢,我再擴大推廣。不成功,賠不起的咱就不讓老百姓冒這風險。你們願不願意?」
楊先生一聽,連聲說:「願意願意!只要縣裡支持,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會議結束,嘉玲親自送企業家下樓。幾個村支書早等在樓下聽消息。嘉玲拍拍他們肩膀:「咖啡這事,咱們先別著急,回去多問問村裡有沒有人有興趣、肯學新技術。種得好就推,種不好不強求。大家說對不對?」
村支書們齊聲道:「李書記說得對!咱隆林老百姓最信您了!」
企業家在旁聽了,暗自佩服——這位女書記,果然比省城的領導還懂基層、還謹慎,推新事業也顧全老鄉風險,這合作有盼頭!
會議室裡的笑聲,和隆林秋日的陽光一樣,明亮又溫暖。
#不負韶華110
陳家強皺著眉,獨自抽著煙,腦子轉得飛快:
「早聽說這李嘉玲,進醫院做手術,白內障水晶體一分提成都不要——這種人,錢是砸不動的。以往碰到的書記、局長,總有個遠親近戚,總能找到管道送禮遞錢,這李嘉玲倒好,孤身一人,沒家沒業,連一個遠房表親都沒有。真要送點錢,她一句‘不用’就打回來——油鹽不進!」
「再說了,縣裡老鄉都服她,名聲比天還大。換誰當領導都想巴結她,說句話就能升官。這樣的人,不是‘擋路虎’還有誰是?」
他越想越急,臉色愈發陰沉:
「留著她在廣西,咱們這條路徹底斷了;升官更難對付,進省裡、市裡,就不是我們這種小地方能動的了。只要她還在一天,我們就沒活路。再不下手,等她羽翼豐滿,別說下手,連找個人能靠近她都難。」
他決心已定:
「錢、情、權——這三樣全都沒用。只有一條路,乾脆徹底解決這個天生剋星!」
陳家強躺在小旅館的床上,昏黃燈光下,望著天花板斑駁的水跡,心裡盤算著:
「如果要下手,哪種法子最乾淨、最難查到我?」
槍?
「這邊邊境,老撾、越南的槍不難弄,價錢也不算貴。問題是槍聲一響,附近的老鄉、武警全動起來——我得安排兩套車輛,第一時間溜到邊境,一天內進老撾。」
伏擊?
「這女人常下鄉,偏僻小路多,搞車禍、設障礙、埋地雷都有可能。只要能把她逼下車,一槍解決,再從林子裡溜走。可問題是她身邊護衛不少,特警、武警隨身,動手難度很大。」
下毒?
「下毒風險低,但要能接近她吃的飯,這就得買通她身邊人……難!這女人太警覺,群眾對她心服口服,誰會幫我?」
雇殺手?
「邊境有不少窮途亡命之徒,老撾話我會講,找個當地人動手,事成之後帶著錢跑路。」
他想到這裡,眼中閃過一絲狠色:
「等這一票幹成,我立刻翹頭,帶著女人和錢進老撾。廣西公安再有本事,也管不到國境外!到了老撾,辦廠、換身份,可以混得如魚得水。風聲一過,廣西這片天,還不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