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2)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7)
        • AI小說創作 (52)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6)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11) 王世杰 (1) 蔣中正 (14)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7)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4)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3)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3)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2)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4)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烏坵海戰 (1) 山海艦 (1) 臨淮艦 (1) 唐守治 (1) 聯合國代表權 (1) 東山島戰役 (1) 孫立人 (1) 王滬寧 (51) 蔣孝文 (1) 宋子安 (1) 孫義宣 (1) 戴倫 (1) 八爪章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不負韶華(十一)[101~110]

            不負韶華(十一)[101~110]

            2025 Nov 05 AI小說創作

            #不負韶華101

            三甲醫院專家“舉報風波”
            隆林縣人民醫院門口這幾天又熱鬧起來。
            先是省城傳來消息,有三甲醫院的“專家”組團上書衛健委和省委,質疑嘉玲「非眼科專業,違規動手術」,甚至指責她「擾亂醫療秩序、衝擊正常收費機制」。傳聞中還有人冷嘲熱諷:
            「一個下鄉醫生,敢跟我們專家搶飯碗?沒這個規矩!」
            嘉玲聽了,只是笑笑,淡然自若。她對醫院院長、護士長說:
            「有規有矩,該怎麼查就怎麼查,我沒做過的事,誰也別冤枉我;我做過的事,老百姓自有評說。我是醫生,治病救人不分專業,只問對不對得起良心和病人。」
            百姓自發聲援
            這消息一傳開,群眾炸了鍋。一大早,幾百個病患家屬、手術過的老人、小孩、甚至外縣的患者,紛紛自發聚集在縣醫院門口,高舉橫幅:
            「李醫生是我們的恩人!」
            「如果沒有李醫生,我這雙眼睛早瞎了!」
            「專家不來,李醫生來,我們信她!」
            有年輕媽媽哭著說:
            「我們窮人去不起大醫院,李醫生收得便宜,還救我媽的命!要是她被整下去了,誰管我們?」
            老人們不會寫標語,就抱著糧食、雞蛋,現場喊號子,甚至請來鎮上的民間歌手現場“打油詩”:
            「省城專家醫術高,收費高得上雲霄。李醫生刀下仁心,窮人有病不用愁!」


            嘉玲的態度
            嘉玲見了,不為所動,只讓護士安撫群眾,維持秩序,自己照舊穿上白大褂看門診。
            有領導私下提醒她:“要不要跟省裡解釋解釋?”
            嘉玲只笑道:
            「該解釋的醫院去解釋。我只管我的病人和手術,有問題就按規矩辦。」
            省裡領導的思考
            消息到了百色市委和自治區衛健委。領導私下感嘆:
            「這要真嚴格按條文處理,還能在貧困縣保住幾個能做手術的醫生?」
            「群眾擁護這樣大,專家再有理也難擋民意!」
            那天黃昏,天氣轉涼。群眾不願散去,嘉玲親自出來,誠懇說:
            「大家放心,我做的每一台手術,都有記錄、有證人。該怎麼查怎麼查。我能在這裡,就是全縣群眾給我的信任,也是組織給我的責任。」
            眾人熱淚盈眶,掌聲雷動。

            作者註:《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2021年通過,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第十四條: “醫師經註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範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 這條明確規定:醫師只能在其註冊時確定的執業範圍內執業。超出這個範圍就屬於違法行為。想要找麻煩的醫師們,就用這條上告省委。



            #不負韶華102

            自治區政府的處理現場
            自治區衛健委辦公樓,法規處、醫政處的幹部正在討論。
            「《醫師法》寫得很清楚,不能讓非眼科醫生做眼科手術……但這李嘉玲是誰?一個誰都不敢動的人,咱們也得掂量掂量。」
            有人說: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看現在全自治區,哪個貧困縣有這樣的眼科醫生?咱們敢把她停了,第二天群眾包圍省政府!」
            最後,自治區主席直接拍板:
            「補個程序!讓醫政處、衛健委領導走個會簽,把李嘉玲同志執業範圍增補‘眼科急診’,專門備案。這人是中央特保,還有民望,誰敢再添亂就是不懂政治!」
            很快,內部一份「特急」紅頭文件下達:
            「因應隆林縣基層醫療現實,特批李嘉玲同志執業範圍涵蓋眼科急診與基層白內障手術,自治區衛健委、自治區醫師協會協同備案。」
            衛健委某副主任嘆道:
            「這就是‘依法辦事、靈活執行’的中國特色!誰讓她是群眾心中的‘神醫’、中央欽點的特保,正規辦理就是了。」

            嘉玲的態度
            院長找到嘉玲說:「李書記,省裡已經把你的執業範圍補上了,您現在‘合法’做手術,誰也查不了您的麻煩。」
            嘉玲笑著說:
            「多謝各位領導和同志的理解。規矩是規矩,我聽組織安排。鄉親需要的時候,只要我有這本事,能做一台是一台。」
            民間評議
            老百姓一聽,無不拍手稱快:
            「還是省裡明白事理,不是只會卡人、打壓人!」
            「李醫生終於不怕被人整啦,咱們窮人的眼睛有救啦!」
            還有人開玩笑:
            「現在就算閻王爺想搶人,也得先問問省裡蓋不蓋章!」

            醫院門口,嘉玲主動走出來,站在台階上,向聚集的老鄉、患者和媒體說明:
            「大家不用擔心,我這次能繼續做手術,是多虧了省衛健委、市委和縣委的領導理解基層困難,特別批准了我的執業範圍。說到底,這是咱們黨和政府體恤民情,關心大家的福祉。希望大家都記得,有困難還是要找組織、找政府,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好處。」
            人群一陣鼓掌,七嘴八舌討論:
            「還是李書記會做人,從不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都是說黨好、領導好。」
            「你看人家多謙虛,不像有的幹部做點小事就邀功。」
            「不光會做事,還懂規矩,怪不得升得快!」
            一個老人低聲對旁邊人說:
            「書記這人厲害——做官會做,做人也會做。啥時候都是把大家的好處放前面,難怪這麼多老百姓擁護她!」
            還有人感慨:
            「她是中央派來的,也是為咱老百姓說話的!這樣的人,活該一路青雲啊!」
            有人建議合個影、送面錦旗,還有人自發喊起‘感謝黨、感謝李醫生’的口號,現場氣氛歡快融洽。


            #不負韶華103

            一天,嘉玲坐在縣醫院辦公室翻著本地過去幾年慢性腎病、肝病的病例統計,心裡沉甸甸的——
            「這裡窮,農民生病就去小藥攤買散裝藥丸、祖傳祕方,便宜是便宜,可吃下去誰知道是啥?不少人因為假藥、劣藥,拖成腎衰竭、肝損傷,等到進醫院都沒法治了……」
            她心頭暗暗下決心:
            「光靠醫院便宜還不夠,必須要徹底打掉假藥劣藥團夥!好在政法、公安歸我統管,這仗我來打!」
            嘉玲馬上召集縣公安局、衛健、藥監等部門,開會布置:
            「群眾病根在醫藥,咱們縣裡還有多少黑藥鋪、流動藥販,必須查清楚!重點排查假藥流入農村和學校的情況,要敢於動真碰硬,一查到底!」
            公安局長、藥監所長都表態:
            「李書記放心,我們馬上成立專項小組!」
            短短數日,全縣就查處了幾個流動黑藥販和鄉鎮衛生院外的黑藥攤,收繳大批假藥劣藥。
            現場抓獲一個假藥販時,嘉玲親自到場,用專業知識當場拆解「藥丸」成分,告訴群眾:
            「這藥不是治病,是害人!老鄉們看病要去正規醫院,藥要有票據,有國家監管標識。」

            縣裡立刻出公告:
            堅決打擊假藥劣藥,舉報有獎!
            公布縣醫院、鄉鎮衛生院便民服務和減免標準,鼓勵群眾有病早治,拒買假藥。
            村民們紛紛稱讚:「
            「還是李書記有心,咱窮人能看得起病,還不怕吃到假藥!」
            「俺們村急性腎病少多了,都是李醫生的功勞!」
            嘉玲心裡明白,掃除假藥只是第一步,還要靠健康教育和醫療保障慢慢養成新風氣。她暗自記下:
            「等縣裡經濟再好點,還要推行全民健康普查和科普宣教,真正讓大家病有所醫、藥有所信。」


            #不負韶華104

            嘉玲每日依然奔波在基層醫院、學校和縣政法辦公樓間。她全無所覺,始終如一,只問心無愧。
            但她不知道,遠在南寧,還有北京,中組部早已有人暗中「下來調研」過數次。那些她以為很普通的細節——
            收養失聰孤兒李威,親自安排到成都救治;
            白內障手術不收提成,堅持“只收公價”,一分不貪;
            親自帶隊掃蕩假藥黑販,冒風險堅持科學救人;
            每次群眾有難,從不邀功,始終說“是黨的恩情、組織的關心”;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被暗中考察的組織部同志記錄在案,詳細整理、逐層匯報。甚至她每次在院子裡陪孤兒們學習、檢查福利院衛生,都有人在悄悄觀察,與群眾座談,詢問她的口碑。
            在北京,中組部考察報告這樣寫道:
            「李嘉玲同志於隆林自治縣兼管政法、教育、衛健等工作期間,政治立場堅定,愛民如子,廉潔奉公,能夠自覺踐行群眾路線。其個人操守、群眾威望、專業能力和組織紀律,均為本地基層幹部之翹楚。…… 建議列為後備重點,納入全國優秀基層幹部庫,適時調用。」
            而嘉玲此刻還在夜診結束後,揉著酸痛的肩膀,笑著對護士說:
            「這世道總會越來越好。只要我們不忘初衷,基層的路,就永遠有人走下去。」

            [中組部基層幹部考察專項匯報(摘要)]
            對象:李嘉玲同志,女,四川籍,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教育局黨委代理書記,兼政法、衛健等職。
            一、日常工作及個人操守
            收養失依兒童
            李嘉玲同志於2025年春,主動收養乞討黑幫解救孤兒李威(聾啞),不顧個人聲譽及經濟負擔,親自安排該生送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繫原導師醫療團隊,推動成功完成罕見聽覺重建手術。其個人承擔全部額外費用,從未主動宣揚。
            醫德高尚,嚴守規範
            本人雖非眼科專業,但因基層醫療資源極度不足,主動承擔白內障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堅持按醫院標價收費,拒絕一切藥品及手術提成。
            有患者家屬曾欲酬金致謝,李嘉玲同志一律婉拒。經查近三年個人賬戶、名下財產,無異常增收。
            嚴打假藥,主動擔責
            利用兼管政法、公安、衛健職權,協調縣藥監、公安、基層醫療機構,發起打擊假藥劣藥專項行動,查處多個假藥流通鏈條。親自下鄉宣講醫學知識,普及健康科普,強化基層防病治病意識。

            二、群眾口碑及社會反饋
            民意評價高,影響深遠
            隆林及鄰近縣群眾普遍評價“李醫生不收禮、不吃回扣、治病救人親如親人”;部分地區自發傳頌“有李書記跟閻王搶人”的段子。
            有孤兒、貧困生、殘疾兒童多次集體向上級領導反映,請求保留嘉玲同志醫生、書記雙重身份,擁護基層醫療改革。
            基層醫療水平提升明顯
            經統計,2024-2025年度白內障等眼疾治療量提升近三倍,腎衰、藥源性肝損傷病例下降。群眾主動反映“買藥不用再怕吃壞身體”“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三、政治品質與組織紀律
            政治立場堅定,組織觀念強
            重大決策必請示上級,遇輿情危機主動承擔責任,始終以黨性原則、組織利益為先。歷次榮譽、專利、論文均未以個人名義公開宣傳,對黨、對組織始終保持高度忠誠。
            敢於擔當,敢於碰硬
            面對省城三甲醫院專家質疑,始終坦然接受組織檢查與補正;對假藥、黑惡勢力堅決掃蕩,曾多次親自掛帥指揮行動,堅持“有違規、補程序,有問題、及時糾正”。

            四、組織建議
            建議將李嘉玲同志列為“全國優秀基層幹部”儲備名單,適時進一步提拔使用。
            建議擇機向中央主要領導專報該同志先進事跡,推廣基層優秀醫療與黨建工作經驗。
            建議進一步強化對該同志個人安全及健康保護。
            (附:群眾座談會紀要、現場訪查照片、財務審計報告、政法衛健聯合檢查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專家意見書等)


            #不負韶華105

            中組部領導層在辦公桌前傳閱丁薛祥常委的批示:
            「報告很好。不過你們負責同志注意一件事:李嘉玲同志不是普通的基層幹部。」
            一時屋內鴉雀無聲。副部長輕咳一聲,把紅頭文件輕輕放回桌上,低聲道:
            「大家都聽明白了吧?」
            會後,組織部一位老幹部低聲對同事說:
            「這就是上面畫圈點將啊。不是說她有什麼特權,而是說她屬於‘組織特別關注、特殊安排’的人,別按照一般基層流程辦事。咱們只管按中央精神辦理,莫再多問了。」
            很快,流言在小圈子裡傳開:
            「李嘉玲同志,這是有‘紅圈’身份的人。」
            「上面有人,還是那種能直通常委、掛了特保身份的。」
            「她去哪兒,都是‘考察、鍛煉、完成特殊使命’——不是尋常提拔。」
            有人感慨:
            「這種幹部,看起來在基層,其實中央在看、全國都在看。將來就是要做大事的,千萬別給人家添亂,反而要多幫襯才行。」
            而遠在廣西隆林的嘉玲,對這些傳聞一無所知,只是照舊忙於門診和基層調研,從未想過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早已在北京高層的案頭細細審視……



            #不負韶華106

            南盤江驚現棄嬰,老鄉直奔李書記
            一天傍晚,革步鄉江邊的幾個村民正趕著黃牛放牧,忽然聽見江面遠處傳來微弱的嬰兒哭聲。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一條破舊的小木船順著江流飄來,船裡裹著一個襁褓中的嬰孩,哭聲穿透暮色,令人揪心。
            眾人趕忙將船撈靠岸。嬰孩皮膚蒼白,身上僅有幾件單薄舊衣和一張草草書寫的紙條,看來是有人棄嬰於江上,任其生死聽天。
            老村長當即招呼村民報告派出所。有人低聲道:「這事大了,隔江就是貴州遵義,說不定牽扯外省戶籍,還可能有販嬰案。這種事,咱鄉派出所怕是沒法處理,得報到縣裡去。」
            另一個婆婆撫著孩子直掉眼淚:「只有李書記能管這事,咱這裡,除了李醫生,誰還真能救個孩子?」

            嘉玲親赴現場,跨省協調
            消息很快傳到縣裡。嘉玲正在醫院門診,聽聞南盤江發現棄嬰,立刻帶著特警和醫護人員趕赴現場。
            到江邊,她先細細檢查嬰兒狀況——孩子體溫偏低、皮膚脫水,極需緊急醫療救護。嘉玲當場吩咐:
            「先用乾淨衣物包好,這孩子必須先送縣醫院急救。派人看好現場,保留一切痕跡和物證。」
            她又看了紙條和孩子衣物的標記,初步判斷這不是本縣本鄉的家庭——很可能與對岸的貴州遵義有關。
            隨後,嘉玲親自打電話給貴州省遵義市民政局、公安局,說明情況,請求兩地警方聯手調查。
            特警李曉芸立刻分工,查閱周邊幾天出生、失蹤嬰兒的報案。嘉玲則安撫現場群眾:
            「大家放心,無論是哪裡的孩子,來了我們隆林,都是我們的責任。救命要緊,查案我來負責。這孩子若真無人可歸,也可以暫時交給我做監護人。」

            老鄉議論,群眾信服
            江邊圍觀的群眾聽了這話,紛紛點頭,有人低聲道:
            「李書記心腸好,這麼多孤兒都管,這孩子有救了!」
            「隔省的案子,她都能管,這才是咱們信得過的領導!」
            還有年長的婦女感慨:
            「過去這種事,大概也就聽天由命,現在只要李醫生還在,哪個娃兒都有活路!」
            嬰兒隨即被送往縣人民醫院,嘉玲安排全程醫護監護,並立即將棄嬰情況上報民政部門,進入跨省調查流程。她還特意交代:
            「所有能幫孩子找到家人的線索都要查,但絕不能讓孩子再次流落。縣裡有福利院,有我這個臨時媽媽在,孩子一定有個去處!」

            這一帶山高路遠,南盤江蜿蜒而過,兩岸一邊是廣西百色,一邊是貴州遵義。老百姓世世代代通婚、趕集、做買賣,雞犬之聲相聞,說的是壯語、苗話、貴普、廣西白話混雜。
            近幾年,隨著「李書記」的大名遠揚,不僅廣西本地,連貴州一帶的村寨,也時常聽人提起她。貴州那頭的群眾議論:「聽說對岸廣西那個女書記,不但醫術高,還敢掃黑除惡、救過孤兒,連火箭筒都炸不死!」「是那個從四川來的李嘉玲吧?據說她現在是縣裡的神醫,帶過兵、能開刀,還不收病人錢。真要有難處,還是要去對面隆林找她幫忙。」
            每逢趕場日,貴州村民過江賣農產品,總有人打聽:「你們見過李書記沒?聽說這個女領導辦事公道、又不怕事,不像別地官那樣擺官架子。」
            這種流傳,一點點把「李書記」變成了兩省邊界的口碑傳奇。
            有孩子生病、老人看不見、打假藥遭遇難處,都有人遠遠地從貴州山路翻過來,說一句「我要找李醫生、李書記」。
            就連貴州遵義的基層幹部,有時遇到治理難題,也會說:「要是能請李嘉玲過來掛個兼職,咱這邊的事,怕也能成一半!」
            有時,廣西這邊群眾笑著說:
            「現在這南盤江,兩岸都知道李書記的名,這才是做了點真事的人!」
            自從李嘉玲來到隆林,這邊的鄉親們對外總是底氣十足。以前遇到貴州那頭的親戚、老鄉,難免要被調侃一句「你們廣西窮啊」「廣西那邊的官還不如咱們貴州管用」之類,如今全變了。
            每次趕集、過江、喝酒、辦事,說起「李書記」的故事,隆林這頭的老鄉就腰桿一挺,笑著說:
            「我們這兒那個女書記,不但管學校、醫院,還親自收孤兒,掃黑除惡,救過那麼多命,連火箭筒都炸不壞,現在連貴州那邊都知道她了!」
            有老人拍著大腿說:
            「別的地方有甚麼了不起?我們這裡,天仙都下凡了!李書記要是男的,早當省長啦——可她偏偏還是個大美人!」
            還有些少年人戲謔:「要是哪家姑娘能跟李書記學個三分本事,怕是能橫著走到貴陽城裡去!」

            故事每講一次,就多添一分神采。
            有人說她能治絕症,有人說她抓黑幫像抓雞一樣容易,有的甚至說她是中央派來的「救星菩薩」。每一段都被說得天花亂墜,旁人也不覺得誇張,反而聽得津津有味。
            每逢貴州那邊的親戚過來串門、辦事,總忍不住問:「李書記現在還在隆林嗎?能不能讓我們也見一面?」
            隆林的老鄉們笑得合不攏嘴:
            「我們這裡可不是一般地方,有李書記在,天塌下來都有人頂!」

            #作者註:在中國,貴州的經濟發展、人均所得、糧食產量都比廣西好



            #不負韶華107

            一棟宅子裡,黑幫頭目聚在一起,神色凝重。
            一人低聲道:「這次風頭不對,咱們賣假藥、開地下藥廠的路子恐怕要斷了。」
            另一個大漢不信:「過去哪年不是這麼喊?鄉里領導來了,先喊一輪‘嚴打’,過幾個月不還是老樣子?」
            那人搖搖頭,語氣低沉:「這次不一樣。你們知道新來的李書記嗎?她本來是大醫院的外科醫生,聽說是博士,還在大城市當過副主任醫師。別看年紀輕,手裡那是一點不軟。」
            又一人狐疑:「你咋知道的這麼細?」
            說話的人壓低聲音:「我有親戚在縣醫院做護工。前些天一個老太婆白內障手術,就是她親自下刀,患者一分錢紅包沒送成。你想想,這種人,她要查我們假藥,肯定連根拔起!」
            大漢還不信:「你怎麼知道不是唬人的?」
            那人重重一拍桌:「你要是不信,問問城裡賣藥的老許,已經查到他庫房去了。這次不光查門市,連廠房、上游供貨的路子都一網打盡——全靠那個李書記,調動衛健委、公安、藥監幾路人馬一起上的!」
            有人嘆氣:「學醫的書記,還懂公安,咱們這些老路子,全給她看透了。這廣西,怕是真的換天了。」

            另外一處的黑幫也在商議。因為製造假藥需要化學設備,因此也有兼做提煉毒品的。這種東西比假藥利潤高出數倍,但在中國,抓到必死。來自雲南的黑幫頭子楊虎,就有這樣的設備在百色,擔心被嘉玲帶公安破獲,憂心不已,召集屬下商議對策。
            夜深,百色郊外一間宅子內燈光閃爍。楊虎神色陰鬱,面前一桌心腹。
            楊虎悶聲說:「最近那個姓李的女書記,不光掃假藥,連藥廠、化學設備全查一遍。你們說,咱們這套東西,還能藏多久?」
            手下甲皺眉:「虎哥,以前也有公安查過,但都知道規矩,頂多打點一筆錢,過了這一輪風頭也就過去了。」
            手下乙接話:「這次不是以前那些‘鄉巴佬領導’——聽說這女書記是醫學博士,還專門查藥品流向、設備購買。咱們這套製藥設備,她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不是能搞毒品的!」
            另一人補充:「她現在公安、衛健委、藥監三邊一起動手,還有外省支援——聽說連武警都能調。這次動真格了。」
            楊虎額頭冒汗,低聲問:「那你們的化工線路轉移得怎樣?萬一被她查到,這可是大案!」
            手下苦笑:「虎哥,這回風聲太緊,連我們供貨的化學品上游都有人被抓。再說了,李嘉玲管得這麼死,還有外省協查,雲南那邊的老朋友都說最好不要再惹事。」

            恐慌與抉擇
            會議陷入沉默,楊虎咬牙說:「現在誰要是敢多搞一點,就是找死!所有東西,能藏的就藏,該毀的就毀。我已經聯繫了南邊越南的路子,實在不行就徹底撤人!但記住,一旦有風吹草動,第一時間跑——命比錢重要!」
            手下紛紛點頭,有人悄聲:「過去咱們怕公安,現在是怕這個李書記。她不光懂抓人,還懂技術,連藥瓶上的批號都能查到人,這是要咱們‘全家死絕’的路子!」
            在外頭守風的幫眾低聲議論:「早說了,女人當官厲害!這個李嘉玲,根本不講人情世故,專治我們這種人!這次是真的天要變黑廠房裡煙氣瀰漫,
            一名頭目黃群嘆了口氣:「咱們還是按老規矩,風頭過了,李嘉玲升上去,換個普通書記,一切還不是老樣子?等她離開,咱們再復出就是。」
            另一名頭目陳家強搖頭:「你們這種想法太天真。再等個一年半載,咱們這點老底全查光了!你看看,現在化工原料都進不來了,地下藥房快撐不住了。要不……找幾個外省來的亡命之徒,把那女書記一次解決,不就天下太平?」
            有人臉色發白,低聲說:「陳哥,這李書記不是一般人,她身邊武警、特警都有,連公安局都聽她的,動她容易嗎?要真鬧大,省裡市裡都得翻天!」
            陳家強冷哼:「再狠的人,不過一條命。只要給夠錢,總有不要命的肯幹。咱們是混這一行的,不能只會等天收,得動點真格的!」
            楊虎臉色陰沉,猛拍桌子:「都給我閉嘴!你們都當這是鬧著玩?殺一個政法委書記,還是中央特保?事成了咱們也得跑路,事敗了,祖宗十八代都得死!這種事不是想想就能幹,給我好好研究清楚,走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

            眾人一時不敢再言語,屋內只剩下沉重的喘息聲和昏黃燈泡的嗡鳴。
            有人咬牙,有人垂頭,有人心裡已經動搖,有人暗自盤算逃路。
            這一幕,黑幫對李嘉玲既恨又怕,組織也開始分裂,正是新舊秩序交鋒的時刻,為後續更大的衝突埋下了種子。



            #不負韶華108

            陳家強坐在昏暗角落,心裡盤算著:
            「這楊虎看著狠,其實就是個莽夫。李嘉玲是個殺神——公安、武警都聽她的,現在風聲那麼緊,黑道各路都被打得東躲西藏。繼續跟著楊虎幹,只會越陷越深,最後跟著一起完蛋。」
            「但要是真能弄死李嘉玲——無論是買兇還是意外,中央、省裡肯定大動干戈。屆時第一個被追殺的肯定是楊虎,他那些製毒、販毒的底子全露出來,跑都來不及。」
            「至於我?只要提前準備好跑路的錢、證件,出事當晚就溜去老撾,憑我這些年積攢的人脈,能在邊境躲一陣子。等省城、市裡鬧得天翻地覆,風頭一過,警力分散、各路黑幫元氣大傷,我再回來收拾殘局。」
            「那時候,沒了李嘉玲這個死盯的女書記,也沒了楊虎這個老大——隆林、百色這塊地盤,誰還敢跟我搶?」
            他不動聲色地看了看四周,眼裡閃過一絲陰狠與得意。

            陳家強背後靠著舊牆,抽著煙,心中如盤珠落玉盤:
            「這地方啊,誰都知道,天高皇帝遠。你說國家再怎麼嚴查,廣西、雲南、貴州這一帶,隔壁就是老撾、緬甸、越南,多少人混個新身份,一溜煙就沒影了。中國這邊警察再神通廣大,真要抓人出境,哪有那麼容易?」
            「再說,假藥、毒品這些東西,雖然國家查得狠,可人有病就得吃藥,有癮就得要貨。中國不讓賣,老撾、緬甸、越南、甚至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那些國家窮,管得鬆,市場大著呢!」
            「中央有時候看著嚴,其實還得考慮大國外交——要不然怎麼穩住東盟?我們這點事,翻不起多大浪花,只要人不在中國境內,他們也追不到哪去。」
            「再換一個女書記,再來十個李嘉玲,還能管得過國界嗎?等這風頭一過,新的‘生意’還得我們這些老手來帶。官場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他計算著帳本,心頭自有盤算:
            備妥換洗身份證件(假護照、泰國證、越南辦的永久居留)
            藏好現金與珠寶,能隨時跑路
            早聯絡好境外接應,落腳點、接頭人全安排明白
            甚至還有人脈幫他在老撾蓋起臨時廠房,準備一旦風聲過去,立刻恢復制藥、煉毒、走私。
            「只要能撐過這陣子,過兩年又是一條好漢!」

            陳家強心裡愈想愈煩躁,煙頭在指縫裡燙出一個黑點,他猛地彈出去:
            「李嘉玲這女人,比我們還狠!手腕不一般,辦事比警察都熟練——今天抓假藥,明天查設備,後天說不定就盯上我這個廠子。」
            他心裡明白:
            「在這片地界,混黑道是九死一生。以前碰到的官,大多是混日子的、能打點的,頂多就是關幾年放出來,又是一條好漢。可李嘉玲不一樣,她是中央的人,真要讓她逮住,不死也是無期!中國這地方,哪有什麼人權、什麼國際法可講?被抓進去,家裡老婆孩子都得受牽連。」
            他想著想著,心頭更冷:
            「萬一李嘉玲升官,當上了縣委、市委,甚至進省裡,手一揮,把這一片全翻個底朝天。那時候,別說動她,就是想見她一面都難。現在不下手,機會就徹底沒了。」
            他一邊盤算,一邊忍不住自嘲:
            「這地方跟台灣、歐美不一樣,那些地兒,黑幫還能跟官僚講人權、講證據、耍關係、請律師、搞減刑。我們這兒,要是被李嘉玲這種死盯著,還想活著出來?想都別想!」


            #不負韶華109

            在隆林縣政府辦公樓裡,嘉玲剛剛處理完一份教育經費的文件,就接到祕書小莫的通知:「李書記,有個外地企業家帶著團隊來,說是要推廣種咖啡,想見您談一談。」
            嘉玲微微一笑,心想近年來農業產業轉型的消息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種茶、種果樹、搞電商的都見過,這咖啡倒是頭一回有人正式上門。她點頭讓小莫帶人進來。

            沒多久,會議室裡坐下來三個人:領頭的是個戴金絲邊眼鏡的中年人,自我介紹道:「李書記,我姓楊,是雲南過來的,這兩年我們在雲南普洱做咖啡種植,感覺廣西這邊的地理氣候也很適合,特地想來隆林看看,有沒有可能和地方政府合作,帶動群眾一起種咖啡。」
            嘉玲笑道:「你們是看上我們這裡的氣候和土地資源啦?但隆林老鄉過去種的還是傳統農作物居多,推新產業不是嘴上說說這麼簡單。請問你們準備怎麼做?」
            楊先生早準備好PPT和宣傳冊,說明咖啡經濟效益,還強調有收購保障、種植技術指導,甚至願意提供苗木和培訓。還提到:「其實越南邊境那邊的咖啡產區距這不遠,隆林這裡的地貌、溫度、雨水都相近,只是老鄉們還沒接觸過而已。這產業起來,能帶動不少就業。」
            嘉玲思索片刻,問:「你們這套種植模式在雲南村裡推得順利嗎?產量和收購價都能保證?萬一價格跌了,會不會砸到老鄉手上?還有,咖啡對土壤有沒有特殊要求?」
            楊先生一一解釋:「其實咖啡現在國內消費增長快,我們公司和幾家大型連鎖咖啡店都有長期合約收購,老鄉們按合同來,不會賠本。土壤我們專門帶技術人員來做測試,還能帶動本地青年的農業技術培訓……」
            嘉玲問得更細,連「咖啡對本地水源會不會有影響」「農殘、病蟲害怎麼防」都問到,企業家不住點頭:「書記問得專業,我們也正想和政府、合作社深入對接。」
            談完,嘉玲說:「這事我得和農業、鄉村振興、村支書們再專門調研一下。不怕你笑話,隆林老鄉過去種玉米水稻、連甘蔗、茶葉都剛剛上手,要讓他們種咖啡,真得謹慎點。這樣——」
            她想了想,說:「先找兩三個自然條件合適的村寨做試點,企業派技術員長駐,和縣裡農技推廣站協作。先種小規模,種成了,老鄉能賺到錢,我再擴大推廣。不成功,賠不起的咱就不讓老百姓冒這風險。你們願不願意?」
            楊先生一聽,連聲說:「願意願意!只要縣裡支持,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會議結束,嘉玲親自送企業家下樓。幾個村支書早等在樓下聽消息。嘉玲拍拍他們肩膀:「咖啡這事,咱們先別著急,回去多問問村裡有沒有人有興趣、肯學新技術。種得好就推,種不好不強求。大家說對不對?」
            村支書們齊聲道:「李書記說得對!咱隆林老百姓最信您了!」
            企業家在旁聽了,暗自佩服——這位女書記,果然比省城的領導還懂基層、還謹慎,推新事業也顧全老鄉風險,這合作有盼頭!
            會議室裡的笑聲,和隆林秋日的陽光一樣,明亮又溫暖。


            #不負韶華110

            陳家強皺著眉,獨自抽著煙,腦子轉得飛快:
            「早聽說這李嘉玲,進醫院做手術,白內障水晶體一分提成都不要——這種人,錢是砸不動的。以往碰到的書記、局長,總有個遠親近戚,總能找到管道送禮遞錢,這李嘉玲倒好,孤身一人,沒家沒業,連一個遠房表親都沒有。真要送點錢,她一句‘不用’就打回來——油鹽不進!」
            「再說了,縣裡老鄉都服她,名聲比天還大。換誰當領導都想巴結她,說句話就能升官。這樣的人,不是‘擋路虎’還有誰是?」
            他越想越急,臉色愈發陰沉:
            「留著她在廣西,咱們這條路徹底斷了;升官更難對付,進省裡、市裡,就不是我們這種小地方能動的了。只要她還在一天,我們就沒活路。再不下手,等她羽翼豐滿,別說下手,連找個人能靠近她都難。」
            他決心已定:
            「錢、情、權——這三樣全都沒用。只有一條路,乾脆徹底解決這個天生剋星!」

            陳家強躺在小旅館的床上,昏黃燈光下,望著天花板斑駁的水跡,心裡盤算著:
            「如果要下手,哪種法子最乾淨、最難查到我?」
            槍?
            「這邊邊境,老撾、越南的槍不難弄,價錢也不算貴。問題是槍聲一響,附近的老鄉、武警全動起來——我得安排兩套車輛,第一時間溜到邊境,一天內進老撾。」
            伏擊?
            「這女人常下鄉,偏僻小路多,搞車禍、設障礙、埋地雷都有可能。只要能把她逼下車,一槍解決,再從林子裡溜走。可問題是她身邊護衛不少,特警、武警隨身,動手難度很大。」
            下毒?
            「下毒風險低,但要能接近她吃的飯,這就得買通她身邊人……難!這女人太警覺,群眾對她心服口服,誰會幫我?」
            雇殺手?
            「邊境有不少窮途亡命之徒,老撾話我會講,找個當地人動手,事成之後帶著錢跑路。」
            他想到這裡,眼中閃過一絲狠色:
            「等這一票幹成,我立刻翹頭,帶著女人和錢進老撾。廣西公安再有本事,也管不到國境外!到了老撾,辦廠、換身份,可以混得如魚得水。風聲一過,廣西這片天,還不是我的?」
            • 王滬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潤物細無聲 (十八) [171-180]

            • 2025 Aug 13

            國城講堂06 論俄烏戰爭與台灣安全 20220227

            • 2024 Oct 05

            潤物細無聲 (一) [001-010]

            • 2025 Jul 27

            不負韶華(七)[061~070]

            • 2025 Oct 21

            潤物細無聲 (三十六) [351-360]

            • 2025 Sep 29

            舊金山和約簽訂前的討論

            • 2024 Oct 04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