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2)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7)
        • AI小說創作 (52)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6)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11) 王世杰 (1) 蔣中正 (14)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7)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4)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3)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3)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2)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4)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烏坵海戰 (1) 山海艦 (1) 臨淮艦 (1) 唐守治 (1) 聯合國代表權 (1) 東山島戰役 (1) 孫立人 (1) 王滬寧 (50) 蔣孝文 (1) 宋子安 (1) 孫義宣 (1) 戴倫 (1) 八爪章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不負韶華(八)[071~080]

            不負韶華(八)[071~080]

            2025 Oct 22 AI小說創作

            #不負韶華71

            政法委內部討論:「贖罪也要看社會影響」
            省政法委專案組召開會議。刑偵處處長翻著全洪案卷,眉頭緊鎖:
            「這案子從法律上講,情節極惡,按理就是死緩甚至死刑。」
            但辦案組副組長低聲補充:
            「不過他這次關鍵時刻供出所有同夥,交代人販子、越南黑幫名單,還捐出全部犯罪所得給本地孤兒院、福利院,社會反響不小。按中央最近‘以德懲惡、立功減刑’的精神——也不是沒有空間。」
            老法官翻翻批示:
            「黨報都點評了‘救濟弱勢、懲罰有度’,這種‘立功贖罪’模式,對偏遠地區治理也算新典型。判死緩容易,判二十年還能用他‘現身說法’以儆效尤,倒也有操作餘地。」
            法庭判決:「以功抵罪,從重從寬」

            法院最終判決:
            全洪因組織拐賣婦女兒童、情節惡劣,原本應判死緩;
            因主動供出跨境集團、認罪悔罪情況明確,又繳出全部贓款(共計一千五百萬元),用於本地社會福利事業,取得顯著社會效果;
            最終改判二十年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官宣判時,特別點名全洪「悔罪態度好,社會危害彌補較大」。

            社會輿論:褒貶不一,官場觀察
            縣裡微信群、村民議論:
            有人說:「都是有錢人才有命,普通人哪有機會‘贖罪’?」
            也有人感嘆:「不管怎樣,這麼多孤兒、福利院孩子能受益,總是好事。」
            官場私下則更現實:「這案子其實是‘政法委人情分寸’。誰都明白,寬嚴並濟、善惡有度,才是活路。」

            陳龍的警覺與思考
            陳龍聽到這消息,內心一凜:
            「這社會,還真是能人有活路。全洪本該沒命,關鍵時刻能‘立功’、能‘贖罪’,只要錢花得巧,人脈疏通得好,總有一線生機。」
            他暗自慶幸自己早早鋪好後路:「該砸錢就砸錢,名聲、善舉,都是保命符。」
            嘉玲與官場自省
            嘉玲聽聞後,只是淡淡搖頭:「社會就是這麼複雜,但只要錢真進了福利院、孩子真受益,法律也只能如此。真正的公道,還在每個人的選擇裡。」



            #不負韶華72

            嘉玲發現,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隆林縣裡的電瓶車數量激增。可不少老鄉貪圖方便,紛紛將低速電瓶車「升級」:加大電池、擴馬力、裝遮陽棚,還有直接拆除限速器的。這些自製「山區超跑」風馳電掣,尤其在集市、學校門口、小巷裡橫衝直撞,交通事故頻發。
            有一次,嘉玲剛出醫院門口,就親眼見到一輛電瓶車急轉彎失控,帶著一對母女直接撞倒在地,萬幸沒有傷及要害。現場圍觀的群眾議論紛紛,有人甚至抱怨:「書記,現在電瓶車太快,娃娃上學都怕。」
            嘉玲心知事態嚴重,立刻召集公安、交警、教育局、鄉鎮幹部聯席會議。她語氣嚴厲:「這種非法改裝,早晚要出大人命!再拖就是瀆職!」
            會議上,她明確三項鐵腕措施:
            全面排查、拆改:聯合公安、交警,逐村逐戶登記電瓶車,嚴查違規改裝,對不合格車輛一律拆解、報廢,不許流入市場。
            嚴厲懲罰、公開曝光:對違規經營和違規改裝商家,從重罰款,責令停業,名單、照片在村委會和微信群、縣廣播電台、學校門口公開曝光。
            交通安全教育進村寨、進校園:結合最近幾起事故案例,讓受害家庭現身說法,組織全縣學生和家長簽署交通安全承諾書。對違規駕駛的成年人,依法拘留、罰款,絕不姑息。

            嘉玲親自帶隊,下鄉巡查。有一次,抓到一位老漢用自製「超級電瓶三輪」拉著全家五口人去趕集,還開玩笑:「這是新出的‘隆林巴士’嗎?」結果當場下令扣車,還用手機拍照上傳微信群,說:「這不是本事,是違法!」
            群裡年輕人發土味段子調侃:「李書記查得比交警還兇,隆林電瓶車賽道全線收檔!」
            幾家電瓶車改裝小作坊老闆私下抱怨:「再這樣下去,飯碗都沒啦!」
            但村裡的老人、家長紛紛叫好:「李書記這回是為咱老百姓積大德!娃兒安全最要緊!」
            甚至還有孩子模仿嘉玲,在學校操場演「抓電瓶車」,笑成一片。
            嘉玲笑道:「小朋友,長大了可不能違規哦!要當安全模範!」
            這場鐵腕整治,讓隆林縣的電瓶車事故數量大幅下降。縣裡交警統計半年後發現,涉及電瓶車的傷亡事故同比下降八成,學校門口再也沒人「飛車搶道」。
            隆林老鄉口耳相傳:「這女書記,管天管地,連電瓶車都不放過!」但說完,誰都笑著豎大拇指。



            #不負韶華73

            全洪突然表示想求見嘉玲,說還有機密事項交代。
            嘉玲心想沒有甚麼好怕的,前往市公安局特別拘留所。市公安局知道「李書記」早已是威震全自治區的人物,不敢怠慢。
            單獨會面,壓力與敬畏
            探監室燈光昏暗,監獄領導恭敬地將嘉玲請進,全洪早已被帶來,坐在小桌前,見嘉玲進門,渾身顫抖,竟以頭撞桌,重重磕了三下:
            「李書記,救命之恩,大恩大德,全洪沒齒難忘!」
            嘉玲一怔,抬手制止:「你冷靜點,有什麼話慢慢說。」
            全洪低聲傾訴,「最後一份心意」
            全洪淚眼婆娑,壓低聲音,顫聲道:
            「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是李書記你給了我一條命。聽說你一直惦記著給縣醫院買台什麼達文西手術儀器,這事全縣甚至市裡都知道。我之前做各種生意,正規非正規渠道也賺了不少,以前隨便買了一批黃金保值,這幾年金價大漲,估計現在也有一千五百多萬,沒被查到。現在就放在……(低聲報出地點)。」
            「這錢本來就是髒錢,全洪這一生作惡多端,也沒臉留什麼後人。我想把它全交給李書記,為縣裡、為孩子、為百姓做最後一件事。也算給自己積點德,死也瞑目了!」

            嘉玲驚愕與深思
            嘉玲聽得心頭一震,既沒料到全洪如此「磕頭謝恩」,更沒想到他會提出這筆錢作為「臨終贖罪」。
            一方面,她清楚這錢來自犯罪被告,按理應全部上繳國庫,不能私自動用。
            另一方面,她又深知——這筆錢若用來購置醫療設備,的確能救無數人命,對基層醫療、對百姓、對醫院都是天大好事。
            此時此刻,嘉玲只覺萬分為難——法理與情理、紀律與民生、規矩與善意,在心頭反覆角力。
            她沉聲道:「這件事很大,我得仔細想想,不能輕易做決定。你先把具體位置寫下來,其他的我會依法處理。」
            全洪淚如雨下,只是不斷磕頭:
            「李書記,全洪這輩子沒幹過一件好事,就求你成全這回……」

            嘉玲獨自離開,內心掙扎
            離開監獄時,嘉玲心情無比複雜。
            窗外天色昏黃,她在車上靜靜沉思——
            「如果這錢能救人,真該用嗎?如果不用,就讓它塵封、流失?」
            「可我身為政法委領導,能不能為了醫院開這個先例?萬一留下把柄,自己前功盡棄?」
            她知道,這是一場真正的抉擇,也是身為領導者、醫者、清官,最無法逃避的人性試煉。


            #不負韶華74

            玉玲登門,話裡藏針
            這日傍晚,嘉玲剛結束門診,辦公室門口就有特警低聲稟報:「書記,玉玲同志求見,自稱有急事。」
            嘉玲微一沉吟,讓人領進來。
            玉玲今日格外打扮得端莊得體,語氣溫柔,笑意盈盈,客氣道:
            「李書記,今天來是為了代一位本地企業家表個心意——我們縣的陳總,最近得知縣醫院想引進一台高端的達文西手術儀器,這是全縣的大事。陳總願意無償捐助一千五百萬元,專項用於儀器購置,只盼能為隆林百姓出一份力。」
            她一邊說,一邊遞上事先準備好的捐贈申請書和“愛心企業”材料。
            臉上恭敬,言語中卻極為謹慎——既不居功,也不談條件,禮數周全。

            嘉玲心生疑竇,禮貌應對
            嘉玲一邊聽,一邊心裡暗自起疑:
            這捐款來得蹊蹺,金額時機太剛好,背後必然有貓膩。
            陳龍在本地口碑複雜,如此主動行善,未必單純。
            但面上仍然溫和,收下資料,淡淡道:
            「企業家願意支持民生大事,是好事。這事要經過審核、財務、公示等程序。還請轉達謝意,具體流程等院方和縣裡會有正式回覆。」
            玉玲見嘉玲不動聲色,也不強求,微笑道:「一切聽書記安排,陳總就想出力,不求留名。」隨即起身告退。

            密令查底,展現領導謹慎
            玉玲走後,嘉玲第一時間喚來李曉芸——那位身手不凡、背景清白的女特警。
            「曉芸,這筆捐款來得不尋常。我懷疑有人想洗底。你帶幾個可靠人,今晚就查查陳龍過去三年的所有財務往來,特別是現金流、資產、地下金庫,看看有沒有未申報的可疑資金,別驚動對方,也不能打草驚蛇。」
            李曉芸點頭:「明白!書記,今晚就查。」
            嘉玲補充一句:「要查得乾淨,要有證據。咱們既要用好善舉,也不能讓壞人借這種事漂白自己,更不能讓國家資產出了問題。」
            獨自思忖,權衡利弊
            夜深時分,嘉玲獨坐窗前,心思如潮水翻湧:
            「世道複雜,善惡本就難分。若這錢真是惡所得,該怎麼辦?可如果拒之門外,百姓的希望、醫院的進步又是一場空……」
            她心頭明白,這是又一道最難的考題——
            如何在法理、人情、善惡之間,做出一個既無懈可擊、又真正有益於百姓的抉擇。
            李曉芸憑藉公安系統敏銳的嗅覺和嚴密的行動,悄悄查閱陳龍的行蹤、賬戶、私人聯絡記錄,很快發現一條異常——
            玉玲和陳龍除了在公開場合「企業家與縣婦聯名義」多次同框,私下聯繫也極為頻繁,甚至有數次深夜同車出入郊區別墅、酒店,時長極久。
            綜合各類側面證據,李曉芸斷定:兩人不僅關係密切,極可能有私情。
            她一邊驚詫於消息敏感,一邊更加小心,把所有調查資料親自帶回只交給嘉玲。

            嘉玲的決斷:權力場上的沉默
            嘉玲聽完彙報,眉頭微皺。她早已知曉玉玲的複雜身分——既是縣委書記的妾、又與地方黑道富商勾連,如今親自送來「善款」,更顯事態難測。
            但她只是沉默片刻,平靜道:
            「這件事你要嚴守秘密,不能和任何人提起,哪怕再信得過的同事、朋友,一句都不許走漏。所有材料,鎖進你辦公桌的最裡層,不許留電子痕跡。」
            李曉芸低聲答應,神情更加肅然——她明白,這種「祕密」一旦外流,不僅是地方官場大亂,甚至會惹出不可預測的後果。

            官場智慧:裝蒜與紀律
            嘉玲沒有表現任何異樣,更沒有在工作會議、私人交流中提及半句玉玲與陳龍的關係。
            她心裡清楚——
            「這種事,不管官、黑、還是情,都不是明面能動的東西;一旦有人落井下石、借題發揮,只會攪亂全局,讓所有正事都難以推進。」
            「自己來這裡,是要做事,不是要參與宮鬥。該查的查,該辦的辦,該裝聾作啞,就要會裝蒜。」
            對下屬的提醒與信任
            臨別時,嘉玲特意叮囑:
            「這不是怕誰,是保護你,也保護我們這點事業。官場有時候,知道太多沒用的事,就是災難。」
            李曉芸重重點頭,心中暗下決心:只為書記辦事,永不多嘴。



            #不負韶華75

            嘉玲回到辦公室,獨自端起茶杯,目光凝重地望向窗外。
            「陳龍這人,黑白兩道都混得太深。現在主動送錢,看似做善事,實則多半另有所圖——這筆錢一旦收下,他將來有事,必然拐彎抹角要我回報。哪怕當下再乾淨,將來‘還人情’就是大麻煩。官場最大的忌諱,就是被人拿住‘把柄’。這種錢,不可不慎。」
            她思索良久,又想到全洪:
            「全洪已經被定罪,至少還要在牢裡坐上十年八年。那筆錢既已註明來源,是‘悔過贖罪’,只要走合法流程、專項用於醫療事業,既不欠人情,也容易對外交代。」
            她心中權衡——
            陳龍的錢,來路雖然可能洗白,卻藏著一層深不見底的官商交易和未來風險。
            全洪的錢,雖然也是“髒錢”,但正是罪犯主動贖罪、依法追繳,不僅名正言順,還可作為“以惡轉善”的典型案例。
            「善惡之間,本就模糊。但底線就是:用錢辦事,不能給自己留尾巴,更不能讓惡人因此換來好處。」
            嘉玲眼神一凝,下定決心:
            「該拒絕的要堅決拒絕,該公開、依法的錢,一分不少也一分不多。這才對得起百姓,對得起自己這個位置。」
            她心裡更明白:
            「人情、關係、利益,誰也躲不開。但只要守住底線,不做虧心事,就能走得長遠。」

            深夜急診,壓力如山
            夜色濃重,縣人民醫院的燈光仍未熄滅。急診室門口突然傳來一陣慌亂——一名農婦,腦底動脈瘤破裂,情況萬分危急。值班醫生立刻撥通嘉玲的電話。
            她剛剛從鄉下回來,鞋上還沾著泥,眼裡布滿血絲。剛一進教育局辦公室,聽到病情,來不及換衣服,衝進手術室。
            極限手術,身心俱疲
            手術室裡,嘉玲強撐著疲憊的身軀,步步為營,刀下分毫不差。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嘉玲的手指微微顫抖,但每一步操作都堅實果斷。終於,動脈瘤夾閉成功,病人脫離危險。
            手術後的孤獨反思
            她脫下手術衣,走出手術室,只覺眼前發黑,勉強靠牆站定。
            護士關切地端來熱水,她擺擺手,獨自走到醫院長廊盡頭的窗邊,望著漆黑夜色。
            心中波濤洶湧——
            「再這樣下去,我遲早累死在手術台上。今天是我,明天呢?萬一哪天沒人頂得上,這些病人怎麼辦?沒設備、沒人手,靠一腔熱血能撐多久?」
            嘉玲苦笑,身為醫者與領導的雙重責任壓在肩頭,她第一次清晰地感到自己也有極限。
            下定決心,設備必須到位
            她暗下決心——
            「再難也得把達文西手術儀器買到手,不只是為我一個人,更是為全縣百姓、為這些沒人可救的重病人……死了,一切都無用;活著,才有希望。」
            她知道,正是這一刻的孤獨與堅持,讓她更加明白,領導就是要用最難的選擇,換最真的安全和福祉。
            深夜守候,眾心如一
            醫院大門外,夜已深沉,但燈火未滅。
            幾十位病人的親友,從各村騎摩托、步行趕來,三三兩兩站在醫院廣場、長椅上,或坐或立,眼裡滿是焦灼和疲憊。
            有老人雙手合十,低聲念叨:「菩薩保佑,李醫生保佑。」
            有孩子裹著毯子靠在父親懷裡,昏昏欲睡。
            還有熱心鄰居提來熱茶、饅頭,大家傳遞著簡單的安慰。
            每隔一陣子,就有人問護士:「裡頭怎麼樣啦?李醫生還在裡面嗎?」

            樸實鄉情,守望互助
            有漢子低聲說:「我們隆林這幾年能救命,全靠李書記、李醫生,她要累倒了,咱這山裡人哪有命活?」
            一位老人紅著眼眶:「我孫子上次摔斷腿,也是李醫生半夜親自接回來的。人說當官的冷,其實她最熱心!」
            小賣部大媽自發煮了薑湯,一杯杯送到守夜的人手裡。誰都沒走,誰都在等著那扇手術室的燈熄滅。
            手術結束,歡呼與感恩
            終於,清晨將至,手術室燈光漸暗。
            嘉玲面色蒼白地走出來,護士大聲宣佈:「手術很成功,病人暫時脫離危險,謝謝大家支持!」
            人群瞬間爆發出低低的歡呼與長舒的歎息。
            有人跪地磕頭,有人熱淚盈眶,一個大叔忍不住喊出聲來:「李醫生,您是咱們隆林的大恩人!這醫院有你,咱就有希望!」
            感激與傳頌,點亮偏鄉
            有婦女悄悄把一束野花放到醫院門口,低聲對孩子說:「等你長大,也要學李醫生,有用的人生才有福氣。」
            這一夜,縣人民醫院外的燈光格外亮。
            第二天,整個鄉鎮都在傳:「昨夜又是李醫生救了人,咱山裡還是有大好人!」


            #不負韶華76

            百姓自發奔走呼籲
            手術之夜後,消息迅速傳遍全縣。村裡微信群、鄉鎮廣播、菜市場閒談,都在議論:
            「李醫生再不換新設備,遲早會累倒!」
            「人命關天,這點錢該省嗎?」
            「這年頭,能治大病的醫生,能有幾個?」
            幾位農婦、老人自發組織簽名,村長、村支書帶頭去縣衛健局遞交請願:「大家願捐錢、願做義工,就想幫醫院快點買下那台新設備!」

            醫院內部的團結與反思
            院長、科主任們也在辦公會上討論:「不能總靠李醫生硬撐!這種高強度手術,全市三甲醫院都沒幾個人能長年獨立操作。再拖下去,人才守不住,病人也會流失。」
            有年輕醫生主動請纓:「我們願意跟李醫生學新技術,但設備不到位,怎麼學?領導再不推動改革,醫院遲早還是老樣子!」
            輿論與媒體發酵
            地區媒體很快跟進報導:
            《隆林縣深夜守候——基層醫生的責任與壓力》
            《急需高端醫療設備,百姓自發請願呼聲高漲》
            「李嘉玲書記兼醫生,帶領隆林醫療事業進入新時代?」
            新聞很快傳到市裡、省裡,衛健部門領導也開始討論追加專項經費。

            嘉玲推動改革、公開透明
            嘉玲召集院班子、縣領導、群眾代表,公開宣布:
            「大家的善款、企業家和社會力量的捐助、政府專項資金,全部進行公開透明管理,將購置最先進的達文西手術儀器。新設備到位後,我本人帶隊培訓年輕醫生,讓技術能留下、人才能壯大。醫院改革,從硬件到管理都會同步推進!」
            她特別強調:
            「感謝每一個出力的百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是全縣人民自己的醫院。今後任何一分善款、每一筆採購,都接受社會和媒體監督。」
            百姓歡呼、醫護振奮
            村民們聽了現場廣播,有人當場落淚:「有這樣的書記、醫生,咱隆林山裡也能像省城一樣看大病啦!」
            年輕醫生們重燃鬥志:「只要有好設備、好師父,咱們不出山也能學到最先進技術!」

            社會影響與未來展望
            全縣醫療改革成為自治縣標杆,省裡、市裡多家媒體競相報導。
            基層「群策群力、共建醫院」成新模式,許多偏遠地區紛紛來取經。
            大家不知道的是,嘉玲已經下定決心,決定動用全洪的秘密資金。


            #不負韶華77

            達文西手術儀器到院,全城轟動
            新設備運抵縣人民醫院那天,院裡院外擠滿了老鄉。人群早早守在門口——
            有的帶著孩子,有的攙扶老人,還有剛剛被嘉玲救過的病患家屬,送來大紅橫幅和土特產,場面熱烈。
            當工人把嶄新的達文西手術儀器推進手術室時,院長幾乎熱淚盈眶,年輕醫生們紛紛掏出手機拍照。
            有人高聲喊道:「李醫生,您是咱隆林的大恩人!」
            更多鄉親自發鼓掌,幾位老人甚至帶頭磕頭感恩:「我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好的設備,真是祖宗保佑!」

            醫院振奮,基層改革新氣象
            院方召開簡短儀式,嘉玲只說一句話: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全縣百姓、醫院同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後要用好這台儀器,救更多人的命,也要帶出更多本地醫生!」
            年輕醫生感動地說:「有了這設備,咱再也不用把命運押在一個人身上,隆林醫院也能站起來!」
            全縣微信群、朋友圈、媒體都在刷屏:「李嘉玲又辦了一件大事!」

            嘉玲的孤獨與超脫
            人群散去,夜色下嘉玲獨自走在醫院長廊,窗外燈火閃爍。
            她心裡很清楚——
            這一切,得來不易,也可能帶來各種非議、風險。
            但不論官場如何,她只是憑良心做事,真正救人。
            嘉玲低聲自語:
            「上級要辦我,就讓他辦! 這官不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我一個人,沒在怕的。能留下一間更好的醫院,對得起百姓,就夠了。」
            她目光堅毅,心境反而前所未有地清明與坦然。
            改革者的背影
            夜深時分,嘉玲望著新儀器閃爍的紅燈,心頭默念——
            「世道再亂,終歸要有人堅持。」
            「我活著,只為一件事——做對得起天地、百姓、良心的人。」



            #不負韶華78

            專案小組赴縣,調查起因
            省政法委專案小組抵達隆林縣人民醫院。查帳、調取資金流、約談會計、走訪群眾,一切按規定進行。很快發現:
            新購達文西手術儀器的資金,來源是「重犯全洪」交代的犯罪贓款,未經層層上報審批,而是直接由縣級統籌用於醫療器械購置。
            這種做法雖有「地方黨政一把手批准」、民意支持,但從制度來看,屬於“先斬後奏”,程序有重大瑕疵。

            內部討論:法理與民情的兩難
            調查結束,專案小組小會室內,組長眉頭緊鎖:
            「依法依規,犯罪所得應全部上繳國庫,由上級統一分配。李嘉玲同志這麼做,算‘違規挪用贓款’,是個大問題。」
            副組長嘆口氣:
            「可是,這設備一落地,隆林醫療水平一躍成全市之首,媒體連日來都是‘百姓自發請願、基層醫者獨撐大局’。要是硬查、硬辦,恐怕群情激憤,還壓不住輿論。」
            法制科長低聲補一句:
            「不止這樣,桂西現在基層治理重點在‘穩’,特別是李嘉玲同志反黑、扶貧、救醫,大功一樁樁在民間、在媒體。辦她,怎麼交代?」
            領導沉吟,舉棋不定
            組長抿著茶,沉思良久:
            「從法理講,必須處理。但從大局、民心講,不能動。況且此舉也沒有私利,全部用於民生。」
            「也許……需要上報省裡、甚至問中央主要領導的態度。」
            他最終輕聲道:
            「此事暫緩結論。所有材料封存,上報省政法委和分管副省長,靜待指示。」

            民間輿論的反作用力
            調查期間,群眾、病患家屬自發到醫院門口守候。
            有人激動表示:
            「李書記救過多少人命,憑啥辦她?」
            「儀器是救命的,全洪那錢不用,還讓它爛掉?上面領導要真心為老百姓想,就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微信群裡、網評下,都是:「不能寒了幹實事的人心!」
            嘉玲冷靜自處,不卑不亢
            嘉玲主動配合調查,提供所有流程、文件,面對質詢只淡淡道:
            「一切行為,完全公開、專項、專款專用,無任何私利。如果上級認為應該問責,我本人無怨無悔。但請求所有款項不得收回,確保設備服務百姓,這是我唯一的請求。」
            她語氣平靜,心裡卻毫無懼色:「這官不當也罷,來這世上一場,不枉做過幾件對得起百姓的事。」

            領導層的最終抉擇(預埋懸念)
            專案小組上報材料後,省政法委、分管副省長討論熱烈,始終難下結論。
            有領導拍板:「功過不能相抵,但大功大過,不能一刀切!此案要留意輿情和上級政治風向。」
            嘉玲的未來命運,暫時懸而未決,成為全桂西官場和輿論關注的焦點……



            #不負韶華79

            調查期間,嘉玲向市委請假,表示想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ESD 是一種進階的內視鏡技術,用於切除早期胃癌或十二指腸癌。透過將內視鏡深入消化道,醫師便能在腸胃壁的黏膜下層進行精準切割與剝離,使腸胃道早期癌症病人不需被手術刀劃破肚皮,就能獲得治療。
            市委常委會收到嘉玲的請假申請,不少領導私下頷首稱許。教育口的分管副市長笑道:「隆林這女書記,手藝了得還不滿足,還主動要求到華西醫院進修ESD,這可是連不少省級醫院主任都沒完全掌握的先進技術!」
            政法委書記轉頭低聲說:「這回咱們市裡的醫療水平,又要靠她帶一波升級了。她學回來,以後偏遠縣城早癌都能微創處理,百姓可受益了!」

            嘉玲的心情記述:
            嘉玲提交假條的時候,特別標註了進修內容與計劃目標:
            「本次進修預計一個月,地點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外科。計劃研習消化道早期癌症的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掌握臨床操作流程及並發症處理。返崗後將在隆林縣人民醫院帶教,提升本地消化道腫瘤診療水準,造福邊疆群眾。」
            組織部門馬上配合辦理相關手續。市委書記在會議上語重心長地說:「基層幹部有這種學習熱情,黨和政府必須全力支持。李嘉玲同志不僅行政能力強,專業本事更是響噹噹。等她學成回來,我們市裡還要召開現場推廣會!」
            市裡的醫院同行私下傳開話題——
            「李嘉玲書記要去華西學ESD?她手術本來就比誰都細,這一學,隆林的老百姓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到大醫院開刀了!」
            「有本事的醫生當書記,還自己花時間去進修,這可真是幹部裡頭少有的‘全能型’!」
            群眾反應也很真實——
            微信群裡村醫留言:「李書記學回來,咱鄉下也能治大病啦!」
            小賣部老闆開玩笑:「書記這麼能學,老天真給咱們送了一個仙女醫生下來!」

            嘉玲內心暗記:
            「我學醫不只是為了治病,更是為了讓最基層的老百姓有更多選擇。只要我能學會一項先進技術,帶出來一支團隊,就能少讓一個鄉親走彎路,受病苦。我是書記,更是醫生。」
            在全縣上下和醫療同仁的關注中,嘉玲踏上前往華西醫院的進修之路。
            ——這一切,也再一次讓她成為基層“帶頭學習”的標竿人物。




            #不負韶華80

            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氣氛緊繃
            會議室內,氣氛異常凝重。
            政法委書記語氣強硬,正色道:
            「制度是底線!李嘉玲同志做的確有成績,但程序違規事實清楚。如果人人效仿,國家和黨的紀律還有何威信?黨建、法治、財政制度都要垮了!」
            統戰部強調政治影響
            統戰部部長站起來,沉聲反駁:
            「不能只算‘法紀帳’,還要算‘政治帳’!隆林的基層工作,全靠李嘉玲一手撐起。‘火箭筒都打不死’的傳說全桂西都在講,結果倒在黨的處分下,群眾怎麼想?基層統戰、幹部積極性一下子全垮了!」

            三、組織部懷疑中央意圖
            組織部部長則更謹慎,低聲提醒:
            「大家別忘了,李嘉玲同志身份特殊,是中央特保人物,傳聞中央書記處有人直接批過條子。誰知道是不是中央在試探我們治理能力?我們處分下去,惹中央不高興,廣西官場誰來擔責?」
            自治區黨委書記權衡定奪
            自治區書記望著眾人,語氣沉穩:
            「你們說的都對。這事已經超過我們廣西的權限和分寸,不能妄動。材料如實上報中央,讓中央拍板。咱們該負責的程序要清楚,該維護的大局要穩住。大家守住口風,嚴防輿情外洩!」

            自治區政府主席態度強勢,點破本質
            在常委會氣氛膠著之際,自治區政府主席語氣平靜,卻話語分量極重:
            「同志們,你們說制度、說紀律,沒錯。但這樣的縣級幹部,我在廣西跑遍了,也沒見過第二個!她頂得住壓力,能帶隊伍、能創業績、還能救命,咱們缺的是這種人!
            你們說要處分她,可想過沒有——一處分下去,別說基層官員寒心,群眾反彈會有多大?你們怕群眾包圍醫院、舉牌子,那才是真的維穩壓力!」
            自治區政府主席敏銳點出“中央測試”思維
            自治區政府主席語氣一轉,更深一層提醒:
            「再說——我就不信中央沒動過這心思。李嘉玲什麼背景、什麼來歷,難道真只是個掛職醫生?我看,多半是中央特意下來,讓她幹幾件‘出格的事’,就是為了看看我們廣西能不能給能人一個發揮空間,能不能守住民心、維住大局。
            真要把她罰了,中央要問:‘你們只會照本宣科?讓能幹事的人寒心?百姓鬧起來又不會安撫?’這才是真的麻煩!」

            自治區黨委書記定調:以穩為主,報中央、靜觀其變
            自治區黨委書記一錘定音:
            「我的意見很明確:先不上報批評、不主動懲處、不散佈消息,一切材料如實上報中央,咱們等指示。
            同時,內部自查自省,把相關程序補齊。絕不能讓這件事變成‘維穩事故’、‘基層幹部寒心潮’,那才是全省官場的大敗筆!」
            他特意叮囑:
            「省委辦公廳、政法委、組織部,都要嚴防消息外洩。誰在這個節骨眼上傳了小道消息,問誰的責任!」
            常委們無言,氣氛陡然緩和
            一時間,會議室氣氛緩和下來,沒人再提“必須處分”。
            眾人都知道,這已不是“執行條文”的問題,而是“政治分寸”和“官場自保”的考驗。
            廣西官場暗流涌動,卻又空前沉默,每個人都在等中央的動向。

            定調:層層上報、靜候中央
            案卷與報告當天連夜起草,所有部門按政治敏感事件加密處理,嚴防傳聞發酵。
            廣西自治區黨委內部短時間內風聲鶴唳,所有幹部私下傳閱,各懷心思。
            省會內外,官場與媒體、基層與群眾,關於「李嘉玲案」的討論暗流湧動。


            作者註:廣西壯族自治區相當於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相當於他省的省委書記,是第一號人物,「自治區政府主席」相當於他省的省長,一般是黨委副書記,第二號人物。



            不負韶華(九)[081~090]
            • 王滬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潤物細無聲 (十一) [101-110]

            • 2025 Jul 31

            國城講堂04 論台灣經濟、產業與房價 20220121

            • 2024 Oct 04

            從1954年艾森豪特使符立德訪台看當時台美關係的幾個面向

            • 2024 Oct 23

            不負韶華(四)[031~040]

            • 2025 Oct 11

            國城講堂05 論蔣經國與轉型正義 20220220

            • 2024 Oct 05

            潤物細無聲 (十四) [131-140]

            • 2025 Aug 06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