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韶華(一)[001~010]
2025 Oct 01 AI小說創作
#不負韶華1
月色如水,城郊那家隱秘的小旅館,玉玲身披素色外衣,悄悄溜出府,進入熟悉的房間。房內燈光昏黃,陳龍早已等候,見她進門,熱情地將她摟進懷裡,一番纏綿親熱之後,兩人靜靜靠在床上,滿室是混合著慾望與利益的氣息。
玉玲輕輕用手指畫著陳龍襯衫,眸中藏著一絲狡黠:「龍哥,今兒叫我出來,不會只想陪我快活吧?」
陳龍親昵地捏了捏她下巴,聲音壓得很低:「玉玲,這回真有大事要靠你。縣裡那幾個新工程,你也聽說了吧?只要你能幫我弄到書記辦公桌上的標底,剩下的我全包,事成給你一成好處。」
玉玲聽了,眼神一亮,嘴角浮起一抹笑意,輕聲問:「這可是真金白銀,龍哥不會只逗我開心吧?」
陳龍嘿嘿一笑,雙手環住她腰肢:「龍哥什麼時候虧待過你?只要你把標底價拿來,錢我立馬打到你賬上。往後你想要什麼,龍哥都給得起。」
玉玲低下頭,在他胸口輕輕一吻,聲音綿軟卻帶著幾分算計:「這事可不容易,書記那人疑心重,東西要弄出來得有法子。到時候你要配合我,一點馬虎不得。」
陳龍哈哈一笑,手往她背後遊走:「放心,只要你肯幫,咱們就沒辦不成的事。下回工程款到手,咱倆再好好樂一樂。」
玉玲側過身,雙眸亮晶晶地盯著陳龍:「那工程標底什麼時候要?我得先安排好下人,還得防著那狐狸精——現在書記正煩她,最好不過。」
陳龍拉她進懷裡,語氣一改剛才的溫柔,多了幾分商場上的冷硬:「越快越好。三天內,你能不能拿到?只要這一單做成,咱倆日子都翻身了。你在府裡也能橫著走,誰還敢不聽你的?」
玉玲想了想,臉上浮現一絲決絕與興奮,輕聲在他耳邊吐氣如蘭:「龍哥,你等我的好消息吧。只要你記得分我那一成,想要我什麼樣都行……」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利益和慾望交織的黑夜裡,新的陰謀已經悄悄展開。
#不負韶華2
隆林各族自治縣,地處廣西邊陲,靠近中越,市井向來熱鬧,什麼生意都有人做,什麼規矩都可以打破。陳龍正是在這裡起家,靠著膽大、腦靈和幾分運氣,這些年把灰色產業做得風生水起。錢,他是賺夠了,姑娘也沒少玩,官場、黑道,兩頭都有人脈。
但越到這地步,越讓他覺得——不能太高調,不能再「前面衝」。
**「這些年撈得夠多了,兄弟們也該分一分。人一旦太貪,早晚要出事。」**陳龍靠在客棧窗口,看著外頭縣城夜色,心裡盤算著:「這次只要把標底弄到手,幾個大工程到手,就是最後一票。錢分夠了,就把生意交給下面的人,我自己悄悄退到後頭,享清福去。」
他想起自己那些老兄弟,有的前幾年進去了,有的賭錢輸光了,只有自己憑著腦子還能穩穩坐在縣裡數錢。
「做這一行,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你。書記、公安、還有那些見不得人的對頭……想撈錢,得快、狠、準,還得會急流勇退。金盆洗手,才是老子該過的日子!」
陳龍低頭看著身邊的玉玲,心裡既滿足又警惕。他摸了摸她細膩的臉蛋,語氣溫柔但帶著囑咐:
「玲子,這票成了,我們就都好。你不用天天低聲下氣,我也不用再看誰臉色。錢進賬,我帶你去南寧、去越南,換個身份,重新過活……這世道,混久了總得有個落腳的地方。」
玉玲半真半假地撒嬌:「龍哥,你可不能騙我啊。到時候可別一拍屁股走人,把人家丟在這破地方。」
陳龍笑了,摟她進懷,語氣堅定:「放心,哥這輩子還沒騙過心上人。這次,咱倆要麼一起飛黃騰達,要麼一起撈個清白的下半輩子。」
他語氣雖輕,心裡卻再三盤算:「只要標底到手,工程下來,帳一結,就立刻收網。剩下的事,誰愛接誰接。那幫官、那幫兄弟,該給的給,該散的散……從此以後,再沒人知道陳龍這個名字。」
#不負韶華3
陳龍坐在床邊,點了根煙,眉頭緊鎖。雖說不識多少字,但這兩年形勢的變化,他比誰都敏感。中美貿易戰打響後,縣裡的生意就不像以前那麼好做。最近幾個月,他更是嗅到一股不尋常的「壓力」——
**「這年頭,風吹得怪。」**他在心裡嘀咕。
不久前省裡下來紅頭文件,明裡是講要和東盟國家搞好關係,暗裡卻是勒令各縣、各鄉嚴查「不乾淨的事」:賭博、走私、黃賭毒、黑社會,凡是影響形象的都得收斂。各級領導講話都變得正經嚴肅,公安局、紀委的人來來去去,氣氛一夜變了樣。
「咱雖然不是什麼大人物,可是這些年該賺的都賺了。現在省裡都要整肅邊境,萬一砸到自己頭上,那可怎麼收場?」
他拉過玉玲,語氣帶著警告和懷疑:「玲子,最近書記府裡動靜多,你做事一定要穩妥。這票錢撈到手,哥就真的不幹了。現在是誰都想往上爬的時候——只要你出半點紕漏,別說哥保不了你,你也連累我。」
玉玲懂事地貼著他:「放心,府裡那些人我都盯著。書記是死心眼,現在正信我,咱們只要小心行事,誰都查不到你頭上。」
陳龍點點頭,神情卻仍未完全放鬆。他明白,這片邊境向來魚龍混雜,但時代真的是不一樣了。
「再不走,等省裡、國家真的動真格,老子就是再有錢也難逃一劫。這一票,絕對是最後一票——錢夠了就退,老老實實過日子。」
煙頭在夜色中燃盡,陳龍望著窗外黑暗,心裡第一次生出了真正想「金盆洗手」的念頭。
#不負韶華4
這一年春天,百色市委專門下發一紙特別命令,任命四川雅安民族地區出身的博士醫生李嘉玲,來隆林各族自治縣掛職教育局黨委書記,兼理政法委工作。省裡交代得很明白:教育、治安、政風三位一體,必須有人一手抓,誰也不能耍滑頭。
李嘉玲來自四川大學臨床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學歷,不到三十,身形挺拔,氣質內斂,雙眼明亮而審慎。到任第一天,她穿著一身合體的藏青套裝,乾淨利落,臉上沒有一絲多餘表情。
會議室裡,縣裡一眾領導與部門負責人早已等候。有人小聲議論:
「這新來的書記,醫學院出身,還是臨床博士研究生,真能管得了我們這灘水嗎?」
「聽說是組織上特派的,兼管政法委……這可是要動真格的。」
李嘉玲坐定,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聲音冷靜而堅定:「我來這裡,是市委、省裡交辦的任務。今後,教育要提質,治安要出成績。違紀違法,誰都別想蒙混過關。」
她話語不多,卻句句擊中要害。幾位老領導暗暗心驚——這樣的女書記,既有知識份子的理性,也有醫生的精準,還帶著民族地區出來的韌勁,恐怕不好對付。
會後,李嘉玲單獨召集政法、公安、教育幾個部門負責人,語氣簡明:「這裡是邊境,特殊事多。我要的是數據、結果,不要敷衍。今後半年內,賭博、黃賭毒、黑惡勢力必須見成效,校園裡的歪風邪氣,也要清到底。誰要敢頂風作案,不管什麼關係,我都一查到底。」
她的目光裡有一種從外科手術室帶來的冷峻:「該動刀的地方,我不會手軟。」
#不負韶華5
#這就是過路神仙
李嘉玲還未到任,百色市委辦公室就已經氣氛緊張。市委書記親自主持會議,強調:「這次中央、省裡都交代了,李嘉玲同志是特保體系人才,從本科就是國家重點保護,全國模範,來隆林是帶著特殊使命的。全市政法資源,都要全力支持她的工作。」
縣委縣政府、公安局、紀委、教育局各路領導紛紛摩拳擦掌,誰都不敢怠慢。
嘉玲到縣那天,百色市委專門派專車護送,市裡政法委書記親自陪同下來,公安局長、法院院長、教育局長全部到場迎接。會議室氣氛肅殺,沒有人敢隨便插話。
嘉玲一進場,神情冷靜,舉止從容。她掃視一圈,淡淡道:「我這次來,是中央和省委的安排。百色市委、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教育系統都歸我統一協調指揮,有什麼情況可以直接給我報。今後誰再有推諉、陽奉陰違、官商勾結的問題,中央會親自過問。」
這番話一出,眾人皆感到一陣寒意。
有人在心裡暗自嘀咕:「這不光是掛職,這是『帶刀上任』!全市的政法力量都給她調度,還有中央背書,咱們誰都惹不起。」
從那天起,整個隆林縣裡空氣都像緊了幾分。政法口、紀檢口、教育系統、基層派出所,人人都感受到從上到下壓來的強大力量。
地方既有勢力(無論官場、商界還是黑白灰色地帶),人人自危。
而嘉玲本人,則以極其簡潔高效的方式進入狀態。每天清晨,召集縣政法委、公安局、教育局、紀檢聯席會議,要求數據上報、案件專報、重點人員每日監控名單直達她桌上。
外界都說:「李嘉玲是中央直通,市委也不敢不聽她的。」
嘉玲自己心裡清楚:
「我的任務,就是打破這裡的潛規則。誰不服從,誰就會被拉下馬。」
在廣西首府南寧,省委組織部的一次小型閉門會議上,幾位主官低聲交代:「中央這次派下來的李嘉玲同志,是國家重點培養的民族地區優秀人才。她從本科就被特保、一路綠燈,不是我們地方系統能隨便調整的。」
組織部副部長強調:「大家都要有大局意識。她這次到百色隆林,不是簡單地搞個政法或教育改革,主要是中央要她來民族地區歷練資歷,積攢邊疆治理、基層政法工作的經驗。這是給我們廣西面子,也是給地方一個『鍛煉未來高層』的機會。」
另一位省委副秘書長低聲補充:「大家心裡有數就行。今後嘉玲同志提出什麼工作要求,大家都全力配合,不能設置障礙,更不能在背後做文章。只要她能在我們廣西期間出色完成工作,將來她有更高發展,也會記得廣西的好。」
消息不久就在百色、隆林兩級黨政口流傳。
市委書記、縣委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主要領導私下也都心照不宣——
「這是中央的人,我們誰都不能碰。該支持的支持,該配合的配合,只要她在廣西這一站成績好,我們地方也都得利。千萬不能留下拖後腿、架空中央人才的把柄。」
有的老領導甚至半開玩笑:「這就是過路神仙,咱們當好接待員、協助員就行了。」
而嘉玲本人,也完全明白自己的路線。她行事果斷,不與地方深交,也不去謀取地方私利,凡事直接指揮、簡明高效。她的日記裡寫著:
「這裡只是我的一站。我要的是成績,是中央的信任,是民族地區治理經驗。廣西,是我的跳板,也是考場。」
#不負韶華6
#紅三代都沒這麼大陣仗
嘉玲到任不過一週,市委、縣委、縣政府就連續接到省委多項專項資金和政策通知——
一項是中央「東西部協作」專項扶貧資金,直接劃給隆林縣教育、基建兩個口子;
一項是全區邊境現代化治理試點方案,重點支持治安、校園綜合治理、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升級。
省委辦公廳專門打電話來督促:「這是中央領導親自點名的重點工程,一定要讓新來的李嘉玲同志全程參與、主導推進。」
市委常委會議之後,幾個老領導私下圍坐茶桌,彼此用家鄉話小聲商量:「這個李嘉玲,可不是普通的空降——紅三代都沒這麼大陣仗!」
有人放下茶杯,語帶感慨:「人家本科開始就是國家特保,全國模範,又是醫學博士,這次一來,中央馬上就給政策、給資金,這可是把人當未來領導班子培養啊。」
另一人補充:「你看這種力度——不光市委要讓,她說話比書記都管用。中央盯著,省委配合,咱們百色還能不把她當祖宗供著?」
還有人半開玩笑:「這背景比紅三代都硬,紅三代現在也要論資排輩。這種人才,政策和資源一起下來,將來進部委、進中央都是早晚的事。」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臉上都是「佩服」與「敬畏」,心裡則是打定主意——
「今後誰要跟李嘉玲對著干,不是和中央對著干?這種人辦事,咱們還是多配合,少出頭。」
而嘉玲則心裡明白:
「只有把中央政策、資源和本地改革統一起來,才能做出亮眼成績。這是我的考卷,也是給廣西和百色提分的機會。」
#不負韶華7
#中央鐵桶陣
不久前,百色市委辦公室突然收到來自自治區黨委的「極機密」文件——
內容很簡短:中央書記處丁薛祥常委親自協調軍委,要求武警廣西省總隊立即組建一支精幹小組,專責「隨時協助李嘉玲同志工作」,必要時可直接聽命於李嘉玲本人,與公安特案力量聯動。
市委書記看到文件後,半晌無語,明白這絕非尋常操作——
「這是什麼規格?武警隨時待命、中央常委協調……不就是告訴全市、全省:誰都不能對李嘉玲動一根汗毛,否則就是政治事故!」
消息傳到常委辦公室,大家會後私下議論:
「這下真是中央鐵桶陣了!公安部特案組在她手裡,現在連武警都能用。這種背景、這種陣仗,比紅三代還紅三代。」
「咱們啊,只能配合。你看,中央團隊要政績,就讓他們打幾個大案、清掉幾個惡勢力和奸商,咱們配合演戲,既有成績,地方班子也能順勢分一杯羹。」
「只要保住自己、保住基層,不被查到頭上,就等著沾光提級好了。真要動真格,也得先推出幾個『該死的』墊背,換中央團隊滿意,咱們再退可自保。」
市委書記思忖良久,心裡越發清楚:
「這回,地方黑惡、奸商都要收斂了。中央人馬來掃黑,誰還敢頂風作案?咱們只要順勢而為,何愁沒好處!」
而嘉玲則明白,這一切中央部署——公安、武警、資源政策——是給自己最大的「盾牌」與「刀」。
她暗自思忖:
「我要的是實打實的結果。只要把惡勢力清乾淨,百色老百姓才會真正得利。我背後是國家,是百姓。」
接著,百色市公安局迎來一批特殊的「調令」。這批新來的幹警並非普通交流,而是由公安部親自點將,特案從成都市公安局調離,且全部提級晉升,直接任命為百色市和隆林縣公安系統幾個關鍵崗位的領導——副局長、治安支隊長、刑偵大隊長等。
外界只知道這批人資歷不凡,實際上,這是中央為了保證李嘉玲「有槍可用、有隊可調」,專門為她量身配備的「護衛力量」。
這幾名幹警都是嘉玲在成都時的老護衛,當年就以敢打敢拼、忠誠可靠著稱。他們熟悉城市、鄉村黑惡勢力的手段,也明白「保護領導」和「專案打擊」的分寸和規矩。
一到百色,他們就成為地方公安系統的「特別領導」,對外是掃黑專班的骨幹,對內則是嘉玲可以直接調度、號令、依靠的鐵桿心腹。
地方公安局內部很快流傳:「這批人不僅業務精,來頭更大,聽說是公安部專門派下來保護李書記的,誰都不能怠慢。」
嘉玲第一次召見他們時,會議室氣氛格外安靜。她親自給每人遞上一份資料,語氣堅定:「這裡的工作很難,地方關係複雜。你們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全力掃黑除惡,不徇私情;二是確保專案小組、包括我個人的絕對安全。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原則,不要讓中央和公安部失望。」
幾名老部下齊聲答應:「請李書記放心,有困難衝在前頭,有險情死守到底!」
嘉玲心裡踏實了許多。她明白,自己雖然「空降」,但中央和公安部早已為她安排好一切後路——
「有這批人,我就不怕地方勢力暗中使絆。該動的,敢動;該救的,能救。」
自此,嘉玲在百色的「打黑掃惡」行動,真正有了堅強的臂膀與底氣,也讓整個地方黑惡勢力、甚至一些「保守」的官場中人,第一次感到強烈的不安和危機。
#不負韶華8
#最稀缺的複合型領導
本科期間,李嘉玲就在《NEJM》《The Lancet》這樣的一流國際醫學期刊發表了具有影響力的原創論文,被同行公認為國家頂尖科研新秀。碩博階段,她本可以留在北京協和、成都華西等國內外一流醫院做專職臨床與科研,甚至進入「千人計畫」重點團隊。
但在中南海的一次小型工作會議上,王滬寧常委翻閱著一份特殊的幹部人事資料。那份資料首頁,是四川雅安出身、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全國模範的李嘉玲——中組部近年重點栽培的民族地區高層人才。
王滬寧語氣平靜,語意卻極重:「民族工作、統戰工作,是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想真正把黨的旗幟插到邊疆最基層,必須用得上這些有能力、有情懷、敢打硬仗的少數民族年輕幹部。」
他親自點名:「李嘉玲這個同志,不僅學習突出、業務過硬、紀律嚴明,更有基層情懷,是從小地方一路打拼上來的。這次把她派到廣西邊境,是一步長棋——既是統戰,也是黨建,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石。」
王滬寧反覆強調:「我們要讓基層群眾、尤其是民族地區的群眾,看到黨的幹部和他們是一家人,能真正解決問題。嘉玲同志的經歷,就是我們民族團結、組織現代化的最佳樣本。」
他當場囑咐中組部、中央辦公廳:「她有什麼困難,組織要全力支持。地方要用、也要護。出現任何安全、阻力、輿情,組織部直接督辦。」
因此在嘉玲博士將畢業之際,中組部專門找她談話。領導態度極為誠懇:「嘉玲,你科研能力突出,走學術這條路必成大器。但組織和中央有更重要的任務——你要離開舒適圈,到最艱苦的地方,做最困難的事。」
她本以為這是組織普通的基層鍛煉。直到王滬寧常委專門點名,把她列為民族地區統戰、黨建、現代治理的「樣板工程」——
不再留北京、成都,不進研究院、不進部委,而是派往廣西邊境一線,直接帶隊打黑除惡、改革基層治理、樹立民族幹部新形象。
有資深領導私下感慨:「這不是普通的任務,而是中央對你人生道路的‘重新規劃’。你能成為未來新時代全國民族地區的第一幹部樣本,也能給整個國家治理輸送最稀缺的複合型領導。」
嘉玲心中雖然捨不得科研夢想,但她想起兒時舊事、也明白國家信任分量,最終下定決心:「做國家最需要的人,走國家最需要的路。」
王滬寧親自對中組部明確:「讓她離開科研前沿,就是要她有最基層的社會經驗。將來她會被用在更大的地方,甚至是組織體系的標杆和範本。」
於是——
一個本可在國際醫學舞台上閃耀的年輕才俊,懷著組織囑託、個人信念,獨自走進廣西百色、隆林這樣的複雜地帶,將國家治理、基層民生與打黑除惡,作為自己全新的“學術與人生課題”。
……
嘉玲赴任前,王滬寧還親自接見,語重心長地囑咐:「李同志,你這一步,是我們黨和國家統戰、民族、組織三線交匯的關鍵。要把基層建設好、群眾帶起來,讓大家看到新時代民族地區、女性幹部的風采。」
嘉玲鞠躬致敬,暗自立志:「一定不辱使命,讓黨和國家放心。」
#不負韶華9
#新來的女書記下手這麼快這麼狠
嘉玲到任第一個月,並未張揚聲勢。她以「市教育局黨委代理書記」的身份,親自走訪基層學校、暗中調查教務管理和資金流向。很快,經過她一線詢查和線人舉報,發現多個學校的教務主任長期「吃拿卡要」,甚至直接侵吞貧困生學習材料的專項補貼。
她並沒有馬上採取公開行動,而是召集數名公安部特案組成員,秘密搜集證據、監控轉賬記錄,鎖定其中幾名最典型的「小貪官」。
等到證據鏈完整,嘉玲沒有通知任何地方領導,直接以教育局黨委名義,聯合公安特案組在清晨展開行動——幾名教務主任被當場帶走,隨即「雙規」,押送公安局立案偵查。
這一舉動在市教育系統和整個百色官場都引發強烈震動:
——沒有人想到這位新來的女書記,下手這麼快這麼狠,「說動就動、說抓就抓」,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被查的主任家屬哭喊請託,原來關係再硬、線再粗,這次都沒人敢說半個字。
——全市教育系統紛紛自查,有的校長主動上繳不明資金,有的「老油條」甚至夜裡請假避風頭。
市委會議上,幾位常委互視一眼,心裡明白——
「這是給咱們立規矩!小貪先抓、風氣先正,等中央團隊後面發力,黑惡、奸商、保護傘一個都跑不了。」
而在基層社會,家長和老師紛紛議論:「新書記不一樣啊,真有本事!這麼多年沒人敢動的貪官,一來就全掃了,咱們的孩子以後有救了!」
嘉玲沒有高調慶功,只是簡單一句話:「民生小事,正是官場大事。貪腐不除,談什麼民族團結、教育公平?」
她的行動,成了百色教育、政法兩系統人人自危、自查自糾的「開場第一槍」。
#不負韶華10
嘉玲在查辦腐敗案件後,沒有讓基層陷入「人人自危」的氣氛。她很快指示財務動用專項經費,組織了一場專門面向偏遠山區、民族鄉鎮的表彰大會——四十多位在條件最艱苦、學生最弱勢的鄉村教師被點名嘉獎,現場頒發獎金和榮譽證書。
嘉玲親自到場,為那些長年無怨無悔照顧低保、留守兒童的教師一一頒獎,語氣誠懇:「你們才是真正改變這片土地的人。政府和組織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奉獻。」
那天會場上,不少老師和學生家長都紅了眼眶,紛紛感謝新來的女書記:「從來沒有人像她這樣重視我們窮山溝裡的老師!」
同時,嘉玲也沒有忽略「為政不力」的頑疾。對於暗中收費補課、評分不公、教學敷衍、群眾意見集中的教師和幹部,她一視同仁,該降級的降級、該記過的記過,毫不姑息。
教育局專門公布處分名單,全市上下「風聲鶴唳」,大家私下議論:「這位書記真有一套,打虎拍蠅,賞罰分明!」
很快,這些舉措在偏遠鄉村傳開——
「李書記真公道!」
「她查貪官,也疼苦老師,真正替窮人做事!」
在苗族、壯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村寨,越來越多家長主動給孩子辦轉學,送去書記點名表彰的學校。
嘉玲的聲名漸起,不僅在教育系統,在整個隆林縣、百色市的村村寨寨,成了老百姓口中的「鐵娘子」、「為民書記」
教師事跡
在隆林縣大山深處的苗寨小學,石美花是唯一的全職老師。她二十七歲,苗族,本地長大,畢業後本有機會到縣城教書,卻選擇回到家鄉,照顧那些最困難的孩子。
這些年,村裡許多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留守兒童。學校最困難的時候,連黑板和課桌都是她帶著學生家長修的。學生沒錢買書包和文具,她就把自己工資分出來,每個學期都給孩子們買本子、鉛筆。下雨天,她一個人撐著傘,背著最小的孩子趟泥路送回家。寒冬時節,誰家沒柴沒飯,她就幫著去砍柴、煮飯,甚至還幫一個孤兒家蓋了屋頂。
美花老師也特別關心低保生,發現有人沒有申請,她就親自跑鄉鎮、縣裡協調。因為她識字、會辦事,苗寨裡的老人家都親切喊她「阿花娃」。
有一次,學校補助金下來卻被教務主任私吞。美花老師不顧人情,寫信投訴,終於讓補助回到學生手裡。這也讓她遭到打擊報復,無法提級。
這次縣裡下來的表彰會上,嘉玲親自為她戴上大紅花,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當場宣布提級,感謝她多年的堅守。
嘉玲說:「我們有千百個石美花,這片土地就有千百個希望。」
村民反饋
頒獎那天,苗寨的老人和孩子們從山裡趕到縣城,很多人穿著民族服飾,擠在禮堂門口。
有老人掉著眼淚說:「阿花娃像親閨女一樣照顧我們家娃,我們一輩子都記得她的好。」
一位留守兒童的奶奶雙手合十:「美花老師自己家也苦,還常常給我們孫子買衣服、看病。沒她,這些娃娃都讀不起書啦。」
村裡年輕的媽媽們也都說:「阿花老師像個姐姐一樣,不會嫌我們窮,家裡有什麼難處她都幫忙想辦法。」
學生們擠在美花老師身邊,興奮地高喊:「老師我們愛你!以後我也要當老師!」
當天現場,嘉玲深受觸動,她向全市幹部強調:「這才是我們最該保護、最該支持的人。讓好老師有榮譽、有尊嚴、有奔頭,就是我們幹部的責任!」
表彰會之後,「石美花老師」的故事在隆林大山、百色各縣口口相傳,越來越多年輕人主動申請到偏遠鄉村教書,基層幹部也更重視對基層教師的關懷和激勵。
不負韶華(二)[011~020]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