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使用說明
  • 關於我們
  • 部落格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與酥餅教授對談---深音廣播 (2)
    • YouTube頻道 (20)
      •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17)
        • AI小說創作 (51)
          • 期刊論文與著作 (1)
            李登輝 (1) 蔣經國 (6) 軍購 (2) 幻象2000 (1) 戰鬥機 (1) 鄧小平 (1) 和平統一 (1) 和平協議 (2) F4幽靈機 (1) 美國軍售 (1) 勇虎戰車 (1) 舊金山和約 (1) 台灣地位未定論 (1) 杜勒斯 (5) 顧維鈞 (3) 葉公超 (11) 王世杰 (1) 蔣中正 (14) 開羅宣言 (1) 聯合國託管 (1) 日本戰爭賠償 (2) 以德報怨 (2) 藍欽 (7) 齊世英 (1) 公投 (1) 核四 (1) 轉型正義 (2) 俄烏戰爭 (3) 民族自決 (1) 上海合作組織 (1) 中國 (2) 美國 (1) 歐盟 (1) 罷免 (1) 地方派系 (1) 政治家族 (1) 統戰 (1) 房價 (1) 量化寬鬆 (1) 社會住宅 (1) 國防產業 (1) 中美貿易戰 (1) 矽盾 (1) 國防安全 (1) 黨國體制 (1) 烏克蘭 (3) 俄羅斯 (3) 疑美論 (1) 刺槍術 (1) 制空 (3) 民團 (1) 古巴導彈危機 (1) 印度 (1) 印太戰略 (1) 反分裂法 (1) 台海戰爭 (1) 制海 (2) 登陸戰 (1) 反艦飛彈 (2) 北約 (2) 日俄領土爭議 (1) 核武 (1) 巴基斯坦 (1) 中巴友好關係 (1) 伊朗 (1) 沙烏地阿拉伯 (1) 北韓 (1) 中索安全合作架構協定 (1) 台灣香港移民政策 (1) 台灣海峽內海論 (1) 聯準會升息 (1) 教改 (1) 廣設大學 (1) 技職體系 (1) 裴洛西 (2) 半導體 (1) 英國脫歐 (1) 南韓 (1) 中國軍演 (1) 中華民國建國 (1) 袁世凱 (1) 孫中山 (1) 南越 (2) 北越 (2) 越戰 (2) 新加坡 (1) 馬來西亞 (1) 英國 (1) 越南民主共和國 (1) 東德 (1) 西德 (1) 兩德統一 (1) 日本首相 (1) 安倍晉三 (1) 佐藤榮作 (1) 岸信介 (2) 吉田茂 (1) 中日戰爭賠償 (0) 中日和約 (2) 沈劍虹 (1) 中國代表權 (4) 反攻大陸 (3) 聯合國 (3) 中華台北 (1) 徐亨 (1) 嚴家淦 (1) 國際奧會 (1) 奧林匹克運動會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1) 聯合國2758決議案 (1) 蒙古國 (1) 外蒙古 (1) 蔣廷黼 (1) 外蒙入聯 (1) 俞國華 (1) 韓戰 (3) 聯合國否決權 (1) 茅利塔尼亞 (1) 甘迺迪 (1) 陳誠 (3) 艾森豪 (3) 符立德 (3) 杜魯門 (3) 艾奇遜 (2) 美援 (1) 美軍協防台灣 (3) 美軍顧問團 (3) 神諭計畫 (2)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 尼克森 (1) 麥克尼 (1) 蔡斯 (1) 鍾華德 (1) 周至柔 (1) 大陳島 (2) 日內瓦會議 (1) 外島 (1) 控蘇案 (1) 美國侵臺案 (1) 羅柏遜 (1) 紐西蘭提案 (1) 沈昌煥 (1) 福爾摩沙決議案 (1) 史迪威 (1) 馬歇爾 (1) 國共內戰 (1) 周宏濤 (1) 第七艦隊 (3) 潘公展 (1) 對日和約 (1) 五二四事件 (1) 俞鴻鈞 (2) 劉自然事件 (1) 八二三炮戰 (1) 金門砲戰 (1) 第二次台海危機 (1) 一江山島 (1) 華沙大使級談判 (1) 王叔銘 (1) 莊萊德 (3) 史慕德 (4) 段茂瀾 (1) 法國 (1) 越南 (1) 黎鐵漢 (1) 李彌 (1) 黃杰 (1) 孤軍 (1) 雷德福 (1) 海南島 (1) 麥克阿瑟 (1) 劍魚號 (1) 彭孟緝 (1) 黃少谷 (1) 周書楷 (1) 馬康衛 (1) 魯斯克 (1) 蔣宋美齡 (1) 保君達 (1) 于焌吉 (1) 烏坵海戰 (1) 山海艦 (1) 臨淮艦 (1) 唐守治 (1) 聯合國代表權 (1) 東山島戰役 (1) 孫立人 (1) 王滬寧 (50) 蔣孝文 (1) 宋子安 (1) 孫義宣 (1) 戴倫 (1) 八爪章魚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韓戰對中華民國的影響

            20220625 第六次讀書會

            韓戰對中華民國的影響

            2025 Aug 12 從國史館檔案看台美關係

            今天(2022/06/25)是韓戰爆發的七十二周年,因為韓戰對臺灣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今天特別來談韓戰跟台灣的影響,當然還是會跟以往一樣使用國史館的檔案,讓大家了解現在在台灣社會大家所誤解的事情,從過去的史料出發,來看韓戰以前台灣的情況,還有韓戰之後美國對台灣的態度變化。

            過去的讀書會大家都知道,韓戰之後美國宣布協防台灣海峽,蔣中正總統一度是想要參加韓戰,他參加韓戰有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美國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因素對中華民國參加韓戰的這個決定,這些晚點都能夠討論到。我們也會談到韓戰發生之後,美國對於臺灣的支援,當然這些支援也包括了對臺灣這種政治跟經濟跟軍事的一些指導,這些指導當然也讓臺灣、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不是這麼全然的接受。像這些最後都對今天的臺美關係還是持續的產生影響。

            在韓戰過程之中,其實蔣中正總統也不是沒有想過反攻大陸的問題,因此在1953年,就是韓戰剛剛結束,剛剛停火不久,蔣中正總統就發動了一次從中華民國撤退到臺灣以來,第一次的反攻大陸的行動,這次行動就是東山島戰役。但是不幸的是,以失敗收場,這點是非常的可惜。不過當然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反攻大陸其實當年東山島戰役成功了,是不是也有辦法繼續反攻大陸,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從許多史料方面,包括相對的實力,美國的政策及臺灣當時的狀況,來做分析跟評判。


            6月25號,是韓戰爆發的紀念日。對韓國來講,韓戰爆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韓戰為什麼會爆發?這個當然我們今天就不多敘述。總的來講,就是朝鮮半島出現了兩個國家,在二次大戰之後日本投降,然後朝鮮半島分別由美國跟蘇聯的進佔接受日本的投降,就國際法的意義來講,比較接近日本撤退之後,朝鮮半島的南北雙方暫時由美蘇兩國代管,但是美國並沒有長期代管的意願。在日軍投降遣送回日之後,美國就積極的撤軍,讓朝鮮半島恢復成為獨立的國家。但是美國所支持的朝鮮半島獨立國家就是現在的大韓民國,遭到蘇聯支持的北部共產黨政權阻撓。因此原來在聯合國計畫中的在全韓舉行統一選舉,然後美蘇軍隊撤出,後來就沒有落實,而是在1948年分別宣佈成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南邊的大韓民國,一個是北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我想這個大家都很清楚,我們現在就來聽一首韓國紀念625戰爭。在韓國一般把韓戰稱為625衛國戰爭,或625戰爭的一個影片,當然因為是韓國自己拍攝,所以當然是強調他們的勝利。不過裡面也有講得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想這個大家看了這個影片之後,我們再來討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Ky1AfPns

            我們現在看過的韓國紀念625戰爭的歌曲,其實對臺灣來講,不管是基於我們的鄰國還是韓國對我們的重要性,今天都應該要有一些紀念韓戰的活動,但是可能在臺灣的社會完全沒有人注意到這些事情,所以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剛才大家看到韓戰的影片,其實韓戰對臺灣的影響非常大,韓戰是發生在1950年,那個時候國民政府已經遷到臺灣來,所以韓戰爆發之後,中華民國跟美國關係中的十大議題,在過去讀書會裡面,我們都有跟大家討論過,這十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對於國民政府,當時從領有臺灣變成統治,美國是不是支持?第二個,美國是不是支持臺灣地位未定論?韓戰爆發以後,中華民國雖然關係暫時穩定下來,但是還是有十個議題,這個在過往的讀書會裡面我們也都提過,我們再把他統整一下:第一個是對於國府領有臺灣的支持,第二個就是美國是不是支持臺灣地位未定論,因為在1950年1月5號,美國曾經宣佈過臺灣地位基本上歸屬於中國是沒有爭論,但是在韓戰爆發之後,杜魯門又改口說臺灣的地位,必須要對日和約簽訂之後,由聯合國來決定。他為什麼要這樣講?因為他認為國民政府恐怕沒有辦法真的防守臺灣,臺灣落入中共之手,如果照之前美國的政策,把臺灣視為是中國的領土的話,那中共取得臺灣,在國際法上就有一定的合法性,這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中共即將要取得臺灣的時候,美國就要趕快在法理上把臺灣從中國這邊切割開來,這樣子就他保衛臺灣,才不至於說會被認為是介入中國的內政,這個觀念其實一直到整個1950年代、1960年代一直都是如此。所以這個臺灣地位未定論的這點,其實是基於美國對於要把臺灣在法理上從中國分離出去,以便讓美國保衛臺灣有所依據,不至於是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這個作為一個基本的政策主張。但是臺灣地位未定論,被海峽兩岸兩個中國政府所激烈反對,這點我們在之前的讀書會也都講過,中共當然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也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然他領有臺灣就沒有法律依據,所以第一和第二這兩個議題可以說是連在一起的。

            第三個,就是臺灣問題是不是要交給聯合國決定。這當然跟第二個是有關聯的,因為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前提,就是臺灣地位要交給聯合國來共同決定。
            第四個就是韓戰讓美國出動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但是韓戰的進行其實在當時沒有人能夠預料到底會進行多久,所以中華民國其實就很擔心說,韓戰如果結束了,是不是美國還會繼續協防臺灣海峽?

            第五個,就是美國是不是會繼續支持協防外島。其實臺灣一般有一個說法就是認為在1949年10月25日,中共進犯金門,這就是所謂的古寧頭戰役,古寧頭戰役勝利之後,很多人就認為好像臺灣的安全就得到確保,中共從此就再也不敢進犯金門,這個其實是不符合歷史的。因為1950年海南島淪陷,然後接下來中華民國陸續放棄了現在大家都沒有聽過的廣東海岸外的離島,包括像南澎列島啦,還有大家比較知道的,就是舟山群島、上下大陳島等等。所以並沒不是說金門戰役勝利了之後,中共從此之後就對外島沒有野心,還是說臺灣的局勢真的穩定下來,並沒有。因此國民政府就非常擔憂,美國到底會不會協助協防外島。因為如果美國不協防外島的話,所謂的外島在中共的攻擊之下,其實都是相當危險的。這個跟大家一般的印象認為說金門戰役之後,我們外島就穩若磐石,這個是不符合歷史的。但美國對外島的態度,其實一直來講都非常明確,一方面外島在軍事上難以防守,另外一方面,協助防守外島就是捲入中國的內戰,因為外島在法理上是毫無爭議的中國領土,沒有接受過中國以外任何政權的統治,而且美國認為防守外島其實對防衛臺澎其實沒有什麼具體的作用。因此外島問題,在我們過往的讀書會都不斷地提到,都是中華民國跟美國關係中的最大問題。那國民政府為什麼要防守外島?大家都很清楚,主要就是要為了作為反攻大陸的跳板,因為國民政府缺乏船艦,所以必須要先把部隊部署在外島,一旦時機成熟,從外島直接登陸大陸沿岸要比橫越臺灣海峽還要來的方便,而且具有戰術上的奇襲性,所以反攻大陸的議題跟外島議題是分不開的。但是美國長期以來是反對中華民國反攻大陸,一方面是軍事上中華民國沒有這樣的能力,另外一方面美國很可能會捲入這場戰爭。第三個也就是我們經常忽略的,就是當時美國認為中華民國的經濟狀況根本不足以支持任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個等一下我們會提到。

            韓戰之後,美國開始對臺灣實施軍援跟經援,美國的軍事援助跟經濟援助可以說是當時中華民國的命脈。民國40年度中央政府的歲出,以當時的臺幣計算是十一億,但是在同一年,美國對臺灣的援助,包括軍援跟經援差不多就有四十億台幣,就是一億美元,還有很多物資基本上是不列入計價。所以各位可以想像中華民國在1950年代初期,可以說是完全要靠美國的援助,其實不是靠美國的援助,根本是在靠美國的,這個我不曉得用哪個詞比較好,也就不是援助,而是沒有美國的話,是根本沒有辦法存立的。當然韓戰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美國對臺灣的經濟援助跟軍事援助,跟韓戰也有密切的關係,這個我們等會也會提到。所以韓戰如果真的結束了之後,軍事援助跟經援會不會結束?這也是中華民國非常擔心的。

            第八個就是美國是不是會跟中共政權有所接觸,因為臺灣人其實說實話,不管政治立場如何,對剛才十個問題都有很多的迷思跟誤解。其中一個迷思特別是獨派的朋友比較常講,中共在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取得了中國代表權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國際上承認的國家。其實這是完全不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10月1號正式成立了之後,到1950年全世界承認他的國家大概已經有20多個,在國際上他已經完全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只是在聯合國沒有中國代表權,還有大部分的西方國家還沒有承認他而已。因此在中華民國還有聯合國會籍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在聯合國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代表列席,這件事情中華民國的反對是無效的,所以也就是說在1971年之前很久的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間就已經是一個正式的國家,因此國民政府就非常擔心,美國會不會在各個方面跟中共政權有所接觸。

            韓戰爆發後,中共在1950年年底派軍參戰,之後成為共產黨軍隊的主力,跟美國發生了激烈的戰鬥,1951年美國就希望跟共產黨討論停戰的問題,當然共方也有意願跟聯合國,也就是以美國為主,討論停戰的問題,因此雙方就開始停戰的談判。但是停戰談判卡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在1951年,韓戰進行了大概一年左右,就有大概好幾萬的共產黨部隊,投降到聯軍這邊,其中來自於朝鮮就是北韓的戰俘,當然在大韓民國這邊就全部把他們留下來,那在中共這邊投降的戰俘,當時在停戰談判中,中共要求停戰的前提,就是把所有投降的中共戰俘全部遣返中國大陸,這個在國際法上來講當然是必要的,也是正確的。因為停戰之後,各自投降的軍人都遣返原來的國家,這是國際法的規定,也是絕大多數國家的戰俘投降當然都是希望能夠求生存,當然之後他們都是希望在戰後能夠回到自己的故鄉。但當時的韓戰出現了一個很特殊的狀況,就是中共戰俘很多人是不想回大陸,那各位朋友知道他們想來哪裡嗎?臺灣!!很好,但是他們想要來這個另外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臺灣,共方當然嚴詞拒絕,因為拒絕的原因是說,第一個,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是偽政權,而且再怎麼樣來講,譬如說印度方面,蘇聯方面,尤其蘇聯就認為中華民國也不是參戰國,憑什麼接收參戰方的戰俘?這個說法憑良心講是有一定的說服力,但是戰俘的意見很堅持,就是絕對不願意返回中國大陸,願意來到臺灣,所以後來有所謂的123自由日,因此美方認為戰俘必須要依照他們的意願回到他們所要的地方。為什麼美方要加入這個但書?因為當時北韓戰俘,絕大多數不願意回北韓,照國際法來講的話,戰俘應該是沒有不想回自己的母國,但是因為北韓那時候是共產統治,那許多北韓戰俘是不願意回到已經赤化的故國,願意留在大韓民國就是南韓,這當然說不定也有威脅利誘的成分。好像剛才大家看到那個影片,為什麼要請大家先看那個影片,就是其實雙方對於對方投降的戰俘都有相當不人道的行為,當然共方是相當的殘酷,但是韓方這邊對於北韓中共戰俘也有脅迫甚至殺害的情況,剛才那個影片就拍出有一段就是有一堆人已經投降了,但是那個韓軍還是把他們全部殺死。所以老實說韓國轉型正義的成功,對歷史史實的真相揭露,還是比較誠實,當然是題外話。照理說就是各自戰俘都要回到各自的國家,可是北韓戰俘不想回北韓,美國為了要支持大韓民國,因此也就順道支持中共戰俘不想回中國大陸的主張,讓中共非常的憤怒,因此停戰談判就一直拖延下來,從1951年停戰談判一直持續,但是在停戰談判達到協議之前,雙方還是繼續的在進行戰爭,所以就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名字叫談談打打,打打談談,邊打邊談,邊談邊打,後來在越南戰爭裡面是這個樣子,那到了1953年,因為蘇聯領袖史達林逝世,蘇聯新的領導階層決定,不要再繼續在這個地方跟美國持續作戰。所以1953年在蘇聯的壓力之下,才在朝鮮戰場上結束了雙方的戰火。朝鮮戰爭其實是近代亞洲從二次大戰之後傷亡第二大的一場戰爭,雙方傷亡的平民跟軍人超過300萬,像剛才這個影片有北韓屠殺韓國平民的鏡頭,這個是真實的。在北韓發動南侵,一路攻打到南韓的最南邊,一路實施土地改革跟紅色恐怖,殺害了非常多的韓國知識分子、地主、富農、政府官員等等這些人,後來韓軍光復的時候,對於當時被懷疑親共的人或者是左派分子、或者是跟共產黨合作的人,不管他們是自願還是被迫,也遭到非常殘酷的鎮壓,所以大韓民國跟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可以說都是韓戰的受害者,雙方都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從這點來講,台灣反而是受益者,這個等會我們還會再提到。


            這個停戰談判因為戰俘問題拖延,所以中華民國方面就非常擔心說,第一美國會不會跟中共有所接觸,接觸沒有關係,擔心的這兩件事情,第一會不會就此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合法性,第二就是在作戰的過程當中,因為中共是這個共方的主力,停戰不停戰中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共雖然在戰場上的損失遠大於聯合國就是美韓方面,但是他也具有決定戰局的實力,也就是說中共不點頭是不可能停戰的,所以當時蔣中正總統就非常擔心,美方會不會要中共停戰,因此拿別的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台灣--作為談判的交換條件。因為他很擔心中共很可能會拿台灣作為結束韓戰的交換條件,而且在1952年的年底,美國進行了總統大選,當時共和黨的候選人艾森豪,他的主要政見就是要結束韓戰, 因為韓戰是在他前任民主黨的杜魯門總統任內打起來,打到1952年年底其實美國人民已經很不想再打了,艾森豪就以結束韓戰作為他參選總統的主要政見,然後他也順利當選。因此他當選之後,中華民國當然就非常擔心說,艾森豪當選之後履行了他的選舉諾言結束韓戰。他如果想要結束韓戰的話,就有可能遷就中共方面的要求,台灣可能就會被犧牲。因此當時蔣中正總統非常擔心這一點,不過好在艾森豪很夠義氣,在艾森豪擔任總統的八年大概是中華民國跟美國關係的黃金時期,沒有特別拿台灣作為交易籌碼,這一點可以說是讓今天的台灣不至於淪入中共統治,艾森豪其實是對台灣來講可以說是影響非常巨大,完全是值得台灣人去紀念他的。

            在聯合國裡面,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政權之後,他佔有中國99.7%的土地,因此聯合國裡面的中國代表權,到底應該是北京政權還是台北政權,在1949年之後就變成一個主要的議題。蘇聯方面,甚至包括像英國、歐洲等許多國家都認為佔有土地就應該具有代表權,不論他的政府是不是基於民主的方法而產生,所以英國還有歐洲很多國家,包括瑞典、荷蘭、更不要說是共產集團,支持中共持有聯合國裡面的中國代表權。後來有很多的第三世界國家,從殖民地的狀態獨立之後,也在聯合國裡面支持中共有中國代表權,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現在獨立成為國家,這個政權未必是由民主的方式產生,可是我獨立成為國家之後,我當然應該在聯合國裡面享有這塊國家的代表權,譬如說喀麥隆成立了喀麥隆共和國,那我這個喀麥隆共和國政府不一定是喀麥隆人選出來的,但是我在聯合國裡面當然就應該要有喀麥隆的代表權,這些國家幾乎全部都是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所以各位朋友就可以想見支持中共具有中國代表權的力量跟國家一定是逐漸成為多數,因為這個邏輯跟他們自身是相同的。中華民國持有的立場是中共是一個共產政權、是一個侵略者,中華民國是始自1912年建立的政權,那很明顯的這種歷史說法、民主說、歷史說,跟全世界其他國家形成的動力跟現況是不相符合的,所以在聯合國裡面中華民國想要爭中國代表權其實是很困難的,但是美國方面也不願意看到聯合國裡面美國的盟邦遭到排除,所以早在韓戰的時候,美國就希望中華民國以台灣的統治為基礎,在聯合國裡面保有會籍,但是被中華民國所嚴肅拒絕。這樣一直到1971年為止,中國代表權問題一直都是中華民國跟美國爭執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華民國跟美國的關係其實一度都鬧得很僵,這個在以後的讀書會裡面我們會提到。(參見中國代表權與蒙古加入聯合國)

            最後美國因為美援送了很多的物資、貸款還有武器裝備到台灣,但是他發現中華民國政府很多方面讓美國非常的不滿意,因此美國對於中華民國的財政、經濟跟軍事不免有非常多的意見,這個就讓中華民國方面非常的感冒,一直到今天我們之前的讀書會都提到,台灣是不是有特定的族群對美國的態度始終都不是太友善。我們上個月大家都記得我們講的劉自然事件(五二四事件),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美國每年軍援經援台灣的經費比台灣自身的預算還多,結果落到一個被砸大使館的下場,這一點其實都是當時中華民國政府對於美國意圖要干預台灣的主權,特別是如果大家想到跟前面那個一二三那些問題連在一起,就會更加理解中華民國的焦慮。因此這十個問題就是韓戰爆發後,中華民國跟美國關係中的十大議題。那今天大家看起來,這十個議題是不是還有很多在台灣跟美國關係的今天,它的遺跡、它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失,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1)
            現在大家有沒有看到這是台灣銀行發行準備的畫面,這個就是在史料裡面我們發現到的就是當時台灣的經濟狀況,這個大家都很清楚,某些人經常講說國民政府帶了黃金來穩定了台灣的金融救了台灣,但是我們來看到這是1950年6月3號,就是韓戰爆發前,有關於中華民國的財政經濟狀況具體的事證。這是1950年6月3號,俞鴻鈞是當時的行政院長、向蔣中正報告黃金的狀況。大家看到這個的準備情形,中央台灣銀行發行黃金,當時提到自上年(1949年、民國38年)6月起至11月起,按月發行檢查報告,均以黃金十足準備,至上年12月據稱,因應墊付軍政費,準備已感不足,也就是說那時候黃金已經不足了,所以就只好繼續調黃金,於是續由本行撥借黃金22萬6千市兩,然後到本年4月,就是1950年、民國39年4月,黃金準備又形不足了,怎麼辦呢?

             (1)
            到了39年5月31日本行實在存金只剩下54萬2911市兩,也就是說國民政府帶來的黃金,根據國史館的史料,用到民國39年6月只剩下54萬兩。而且這個兩是市兩,市兩等於幾公克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去換算(1市兩=31.25公克)。所以當時台灣的經濟狀況其實是已經非常的困窘。

             (2)
            韓戰爆發之前,其實美國已經預料中華民國是守不住台灣。在韓戰爆發之後,1950年6月27日,美國遞交給台灣的備忘錄,大家看到就是這張泛黃的紙片,這張泛黃的紙片其實就是中華民國生存,從民國39年到現在110年的命脈,也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讀的,我覺得這個應該要列入歷史課本作為紀念,因為這張紙決定了台灣的安全以及未來。這張紙就是在韓戰爆發之後,美國緊急跟中華民國遞交了一份備忘錄,就是說「美國政府對於北韓軍隊進攻大韓共和國,就大韓民國,所引起的太平洋區域安全問題,由於其本身在日本的責任及其對於該區和平的一般注意,不能予以漠視,因此美國第七艦隊奉令阻止來自中國大陸以台灣為目標之攻擊,並已完成必要部署。」也就是說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是美國協防台灣的依據,從那個時候一直到今天2022年,我們可以看到可以說台灣的關鍵命運,就掌握在這張紙上,第七艦隊已奉命阻止來自中國大陸以台灣為目標,在今天2022年6月25號,我們來緬懷這段歷史。
            但是這個備忘錄,其實後面也還有一些但書,但書是什麼呢?裡面說閣下當然了解,大家知道閣下指的是誰嗎?就是蔣中正先生。「倘閣下所指揮之海空軍事行動,無論其對象為中國大陸,亦或中國領水中,或者是海上之航運仍復繼續進行,則對於第七艦隊所承擔之上項任務,自不相容。」他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說第七艦隊奉令阻止來自中國大陸的攻擊,這件事情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可是如果你繼續攻擊大陸,老實說就跟我們第七艦隊協防你這個地方就不相容。不相容的意思是什麼呢?道理就很簡單,就是你繼續攻擊大陸,你要反攻大陸的話,我就不再協防你。那也就是說你們中華民國自己就看怎麼辦,你要我們協防,你就不要攻擊大陸。如果你不要我們協防,那你當然就繼續下去。也就是說中華民國講說反攻大陸這件事情,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證明是不可能,因為美國的備忘錄很確定就是說美國協防台灣,但是你只要反攻大陸我協防就終止,所以你要協防還是要反攻大陸,你們自己選擇。
            (2)
            以當時的狀況來講的話,當然中華民國如果不靠美國的協防,不要說反攻大陸,根本沒有能力守衛台灣,大家看到那個黃金都快要用完,怎麼還有可能防衛台灣。那中共當時是不是具有攻擊台灣的實力呢?美國評估也是有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張紙,其實就是台灣命運的關鍵。
             (2)
            然後我們又看到這張備忘錄裡面其實寫得很清楚,就是說「美國政府此舉之動機,不但出於其對於太平洋區域之和平及安全的深切關懷,而且深切關懷以外,還基於其對於中國及台灣人民之未來自由與幸福。」這句話大家看到了什麼事情?這個很清楚,美國在備忘錄裡已經把中國跟台灣並列了,所以這點其實是很清楚。中國跟台灣人民,中國跟台灣已經並列了,在這個地方的中國當時指的是中華民國,因為對中共他們是稱中國大陸,所以這個其實在當時來講,我們已經看到美國的兩個中國政策以及基本的態度就形成。

             (2)
            對外島方面,我們看到在7月23日當天,美國駐華代辦師樞安又跟葉公超外交部長會面,他說什麼呢?他說「倘中共向台灣跟澎湖以外的島嶼進攻,美國將不參加其防衛,但美國政府絕不妨碍中國政府在各該島上或由各該島出發之防衛作戰行動」,也就是說你們要防衛外島的話我不會干預,但是如果說中共要攻打外島的話,你們要自己防禦。你們的外島美國不干預,但是美國不參加他的防衛。這段話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美國從他們的立場有退讓了一些,也就是說台灣本島美國是願意防衛,但是外島美國不參加防衛,不過你們如果要防衛外島的話,美國也不會妨礙。所以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們要把你們的部隊調去防禦外島的話,美國原則上是不會干涉的。因此這一點就非常的清楚,所以美國政府認為說如果中共從大陸向金門開砲的話,那中國當然是可以還擊,美國是不反對的。因此後來,長年的砲戰其實就是在這個原則下進行,但是美國其實也警告「中國政府(中華民國)已經接受美國政府的提議停止向大陸攻擊。因此美國第七艦隊也受命執行這個命令,中國政府如果違反這個命令就沒有履行對美國的諾言」,也就是說,你當時還要繼續反攻大陸的話,就沒有履行對美國的諾言。那也因此就是說反攻大陸這件事情自始至終,老實說都在美國的反對之下,所以成功的可能性當然就非常低。反攻大陸唯一要成功的可能性只有一項,就是可以在美國不支援的情況之下,我們如果可以獨立自己反攻大陸的話,那當然也就無所謂美國要不要去管,也不在乎美國管不管。這樣各位可以理解嗎?

            (2)
            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其實美國警告說第七艦隊不參加金門的防衛,但是如果中國守軍被逼撤出該島的時候,那海空軍的掩護撤退也屬必須,也就是說我們是希望說如果我們要從金門撤出的話,希望第七艦隊能夠協助,因為在當時共軍在金門已經集結了,小型登陸艇及武裝機帆船達到一千三百艘以上,這個數量其實是相當多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當時美國的態度就非常清楚,韓戰的過程中,美國會幫你守好台澎,那外島部分美國不想橫生枝節,所以對於外島部分很抱歉,你們就自己想辦法啦。大概是這樣的概念。

            (2)
            其實這個很多人說關於金馬的問題,要不要從金門撤退,其實當時中華民國因為考慮到這種狀況的嚴峻,所以其實已經考慮要從金門撤退,最早考慮要從金門撤退的,就是蔣中正總統自己本人。在1950年7月26號,就是韓戰爆發後一個月,美國駐華的代辦師樞安又跟葉公超見面,這一次葉公超不在請這個北美司司長陳岱礎代見。陳岱礎就說現在金門的情況很困難,師樞安就說就我得到的消息中國大概在十天之內,你們就要從金門撤退。陳岱礎就說這件事情我不曉得,但是從舟山跟海南島撤退,這點其實都是有過的,為了顧及國際的影響,金門問題我們會慎重考慮。其實在外交上,這就是代表的確是有這個打算。陳岱礎後來就說,如果將來要從金門撤退希望美國能夠進行支援,師樞安就同意了,就說我們馬上向國務院做這樣的建議,在外交上只要是說我現在願意做這個建議,或者是願意轉達你的條件,原則上來講其實就是一種同意。如果我不同意的話,或者是我國政府不同意的話,理論上在現場就是被拒絕。

            所以這個韓戰其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讓當時的中華民國認真的考慮從外島整個撤退的可能性,但是後來在麥克阿瑟將軍的意見之下,就沒有這麼做了。


             (3)
            接下來我們提到韓戰也導致維持現狀,在1950年9月20號,藍欽當時是公使,接奉國務院來電,囑予以下列意見轉達閣下,也就是告訴外交部長葉公超說,美國政府以為台灣問題,因為發生了韓戰,所以你們在聯合國控訴蘇聯侵略之部分。應由安全理事會處理,至其涉及台灣永久地位之部分,則應由大會處理。美國政府願強調在韓國戰爭進行期中,爭取國際支持,以維持台灣目前之停戰狀態,進而對有關台灣的長期性問題,獲致和平解決,對於中美兩國政府其實都很重要。意思就是說,目前韓戰正在進行,所以維持台灣目前的狀態,然後長期和平解決,這個是很有利的。

            所以韓戰對台灣幾個重要的影響,第一是把第七艦隊帶進來協防台灣,第二個是讓中華民國反攻大陸這件事正式被美國阻止,第三個就是讓美國決定要維持現狀。這樣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

            有朋友問說聽起來美國大概是根據現實的情勢去判斷他要如何去應對蔣政府的狀況,可是蔣政府似乎在過程中,不見得是完全沒有機會放棄他要代表全中國,轉而發展出只代表台灣這個說辭。不過當然前面的讀書會有講到蔣是不太可能放棄這件事情,那讓人不太能夠理解的就是說,在這種蔣似乎還有機會去改變說法自圓其說的時候,他沒有做這種選擇,是因為他真的想不到這個說法,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對蔣中正來講,中國代表權的部分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說。說老實話,反攻大陸他自己曾經在日記裡面自我解釋說反正現在還沒有能力反攻大陸,所以美國叫我們不要反攻大陸的話,目前來講其實沒有什麼損害。這個他也是蠻能夠有阿Q精神的。這個老實說我覺得蔣中正先生從我了解的情況下,真的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因為現在太多人了,一直到今天,我覺得台灣太多人不分藍綠,老實說那種面對問題的心態跟蔣中正沒有什麼不一樣,美國在前面幾個文件說反對反攻大陸,後來蔣中正自己就寫說反正我們現在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實際上沒有什麼損害。但是放棄中國代表權這件事情,其實對他來講,後來他也在日記裡面寫說如果真的不必要的時候,真的要放棄中國代表權,那也就算了沒關係,就還是以民族正氣繼續奮鬥。當然放棄中國代表權就一定不能反攻大陸,因為你就已經不是中國政府或者是中國大陸的政府,當然不能反攻大陸,這樣就變成是侵略了。這兩件事情老實說,蔣中正的想法其實他在台灣的26年裡面,是很矛盾,也就是說他時時刻刻都在想這件事情,但是也經常自我解釋說現在反正沒有能力,然後中國代表權這件事情有當然最好,沒有其實也不妨礙什麼,所以這個還是蠻有意思的。


            (4)
            所以韓戰導致了兩岸維持現狀,接下來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前面十個問題,就是說台灣問題到底會不會交由聯合國決定?韓戰停戰以後還會不會協防台澎?是不是會干預台灣的內部事務?這個我們當然就很關心,所以在1950年10月27號這一天,駐聯合國的蔣廷黻代表就特別去找杜勒斯,杜勒斯就跟他講現在美國政府決定要把台灣問題交給聯合國,組織聯合國調查委員會,當然中華民國一聽就糟了,就交給聯合國處理,但是杜勒斯就是外交家,他說當然我們也會考慮開羅跟波茨坦宣言,如何與太平洋的維持相協調,而民族自決原則又如何適用於本案。在調查期間現狀應予維持,這都是關鍵。

             (4)
            杜勒斯在1950年10月27號,韓戰剛開始不久的時候,他說現狀還是要維持,然後美國政府宣布說美國希望聯合國大會可以採取反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然後杜魯門說韓戰一結束第七艦隊就要撤退,所以第七艦隊如果要撤退了怎麼辦呢?所以調查委員會可能要來探求台灣人民對於自治的意見,就是台灣要民族自決囉。蔣廷黼當然就很緊張,因為他接到訓令,所以一定要問的清楚是不是美國要讓台灣人民棄絕國民政府之可能。也就是說台灣只要民族自決的話,當然國民政府就要撤退啦,就好像現在烏克蘭是前蘇聯的一部分,那等到烏克蘭獨立了,蘇聯的官員當然就要撤退啦,所以才會有俄羅斯官員撤退,所以最後就克里米亞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問題。杜勒斯就說若干政府包括英國政府在內,認為中共政權有權取得台灣,這點其實當時實際上絕對不是像台灣很多中華民國派的人,所認為說中共在1971年聯合國取得代表權之後才在國際上有發聲的地位,這是完全錯誤的,當時國際間,例如英國就認為中共政權有權取得台灣。大家看到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有五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跟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用講跟美國是站在一邊的,可是至少認為說中共政權有權取得台灣的國家就有英國跟蘇聯,所以其實在當時來講台灣的國際地位還是蠻危險的。杜勒斯就解釋說開羅跟波茨坦協定其實沒有設想台灣人民應該要受極權政權的統治,也就是說美國對於開羅宣言跟波茨坦宣言這件事情是彈性解釋,他就說你現在照理說台灣的命運,應該是要在開羅宣言跟波茨坦宣言已經決定,但是當時簽這兩個的時候不可能考慮到極權政治出現在中國土地上的問題,所以如果說中國歸還台灣會讓台灣接受極權政治統治的話,那這個美國是不同意的。

            有朋友在留言提到說,蔣中正當時不能放棄代表全中國,因為那是他作為中華民國領袖的權力基礎。
            這是沒錯,但如果他放棄代表全中國,其實對所有方面都會有利,所以後來葉公超被認為是漢奸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對當時來講對內統治的權力最重要。而且我後來發現到一件事情,就是說蔣中正後來考慮到就算台灣走兩個中國的路線,那他作為另外一個中國的領袖也是毫無問題,因為美國是願意肯認他,但是在他之後如果是兩個中國的局面的話,蔣經國就未必能夠成為這個中國的領袖,因為在就算是兩個中國的體制之下,在這個新的中國,或者是這個中華民國這個體制裡面,蔣經國就未必是具有最有政治權力基礎,或者是具有最高的地位的領袖,那這樣各位可以明白嗎?也就是說對蔣中正來講,其實他個人就我現在每天的史料裡面游啊游的情況,萬一真的到了最後一刻,必須要承認中華民國只剩下台灣就是兩個中國的地位的話,蔣中正作為這個中國的最高領袖應該還是沒有問題。可是蔣經國就未必有這樣的正當性,因為之後可能新的中華民國就會選出其他的人當總統,那就未必一定是蔣經國。後來果然他的預言也的確真是神準,蔣經國之後蔣家的人就再也沒有辦法說理所當然的接任最高領導人。

             (4)
            接下來呢我們就可以看到蔣廷黻對杜勒斯說如果美國對台灣問題要採用台灣人民自決的話,這樣對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就是一大打擊,會影響中國在聯合國內的席位。杜勒斯就說你這樣講不對,國民政府之所以能夠維持在聯合國裡的席位是一種消極的理由,就是共黨並不代表中國。但是這種事情老實講,是一個非常消極的理由,當時美國以前是這種態度。
            (4)
            就韓戰爆發說老實話,中共這樣出來打這麼一仗,雖然對美國的關係要延遲了二十幾年,但是中共出來打這場仗,當然杜勒斯跟蔣廷黻講這句話的時候,其實中共還沒有正式的出兵,但是中共把這種敢跟美國挑戰的態度,其實已經幫他爭取到國際地位,也就是說中共這種積極的態度,老實說已經讓美國認為雖然中共我們討厭他,我們跟他為敵,但是因為有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所以國民政府在聯合國的席位的維持其實已經是用消極理由,所以那時候老實說中國代表權就已經是搖搖欲墜,當時的態度只是說共黨並不代表中國,只聽莫斯科的命令,這個就是美國主張說中國的席位不要給中共,因為他就是一個蘇聯的傀儡,但是後來他跟莫斯科就是蘇聯分裂之後,這個立場就動搖,後來的確歷史這樣證明,以後我們都會講到。所以現在來講當時杜勒斯提出了一段話,大家記得這段話,杜勒斯說縱使國民政府為流亡政府仍有權獲得承認,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句話,縱使國民政府為流亡政府仍有權獲得承認。大家有沒有看到?所以當時杜勒斯的想法很可能就是說台灣自治,國民政府退到金門馬祖就成為流亡政府,就還是得到承認,所以這個實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之前蔡總統曾經講過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老實說蔡總統書還是讀得很好因為其實美國之前是真的講過這種話,杜勒斯是說當年比利時政府、挪威政府雖然在倫敦是流亡政府,還是繼續為各國所承認。所以老實說如果台灣在那時候真的中華民國成為流亡政府,台灣自治,那今天的整個歷史就完全不一樣。所以這個文件其實還是蠻有意思的。
             (4)
            那我們再繼續往下看,所以杜勒斯後來又說惟有聯合國認為台灣問題有國際因素在內,美國始能有所作為。蔣廷黼就說如果台灣地位有問題的話,光復大陸就當然有困難。
            (4)
            杜勒斯君對此詳加討論,他承認如果照美國政府的政策,台灣是不能用軍事行動反攻大陸的,但是可以繼續宣傳鼓勵大陸人民反抗共黨,那美國政府就是說這種行動我們就繼續沒關係,但是軍事活動就不要討論。杜勒斯保證美國無意以軍事援助台灣反攻大陸,就麥克阿瑟也反對。意思就是說你們也不要覺得麥克阿瑟對你們有多支持,因為麥克阿瑟是最早發明說台灣是所謂不沉航空母艦,所謂第一島鏈的人。但是杜勒斯說你聽我的,麥克阿瑟其實也都沒有在支持這件事情,所以中國又有廣大的人口,又有蘇聯供應武器,所以美國實在不可能去介入反攻大陸,基本上話都講得很白了。
             (4)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蔣廷黻當然聽了就很沮喪,因為杜勒斯就說你現在講什麼都不可能變更美國政府對此事的決定,不管我杜勒斯杜某本人想法怎麼樣都沒有辦法去對付這種,都沒有辦法變更這種決定。但是杜勒斯就說,其實美國在聯合國內還是會維持中國的地位,老實說你也就不用太擔心。這是當時韓戰爆發後美國的立場,也就是說在外交上提出了很多的可能,然後對反攻大陸持反對的意見,然後對外島意思就是說你們自己去防衛等等,但是在軍事上協防台灣還是很徹底的。


             (5)
             (5)
            這邊我們可以看到就是第七艦隊為阻止台灣澎湖被侵作戰計畫大綱,這是在1950年8月13號,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個作戰計畫大綱的封面?第七艦隊協防台灣其實是台灣的關鍵,他裡面是怎麼說的呢?老實講我們在今天讀這個也還是蠻有意義的。

            (5)
            他說第七艦隊以奉令執行軍事行動,以阻止對台灣澎湖的侵犯,判斷中共用於進犯台灣的兵力,包括下列各項第一次進犯,第一次企圖使用各種形式船隻能達約7萬人,所以之前有人說什麼中共沒有登陸台灣的意願跟能力,這個是完全不對,就美國第七艦隊的判斷,中共第一次進犯在當時1950年就具有一次能夠達到7萬人的能力,而且還能夠掌握制空權,用轟炸機跟戰鬥機攻擊,也有海軍的攻擊,然後可能登陸的地方是台灣的西北西南跟東北,然後可能的地區的裝載是福州跟溫州,所以馬祖的戰略地位在於說遏制福州,然後汕頭到廈門,金門對面就是廈門。
             (5)
            第七艦隊判斷如果船隻每小時航行的速度是10海浬的話,可以利用黑夜橫渡,第二天拂曉就可以抵達登陸,如果從廈門到台灣西北登陸大概需要13到21個小時,也就是說這是可行的,然後美國第七艦隊將執行海空軍事行動以阻止對台澎的進犯,台灣沿岸10海浬之內由中國國軍負責,一旦美國第七艦隊準備迎擊的時候,對不起你們中國的艦艇,就是中華民國的艦艇,你們就全部退到台灣沿岸10海浬之內,意思就是防止誤擊,也就是說中共來犯,第一個外海就交給第七艦隊,內海的10海浬就全部就是你們自己負責,不要出來亂。這樣大家可以聽得懂意思嗎?

            所以說老實話一直到了今天,這是1950年的文件,今天到了2022年的今天,大家對於美國協防台灣是不是還是這種觀念?覺得好像就是美國會來幫我們擋,對不對?那我們就只要所謂不對稱作戰就好了,其實這個72年前的觀念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然後我們再看這個文件,它裡面又說了美國第七艦隊,其實他是希望能夠跟中國軍隊並肩作戰,這個其實效果會比較好,但是這個到現在來講也一直沒有達到做得很好。
            (5)
            然後我們會看到美國第七艦隊要部署在三個地區內迎擊進犯的共軍,當時台灣是分成這三個部分,北區、東區跟南區,這個是很清楚。然後第七艦隊要怎麼協防,北區就是包括巡洋艦驅逐艦,然後東區是驅逐艦,南區是巡洋艦驅逐艦,然後美國航空母艦要活動使用於任何一個區域以內,然後共軍如果說夜間空降的話,就直接對這個共軍的艦船實施夜間的轟炸。所以大家看到當時美國協防台灣,第七艦隊把台灣海峽分區,然後要國軍退到海岸10海浬以內,由美軍出動來進行主要的作戰活動。這個一直到今天其實這個概念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這樣大家有問題嗎?

            有朋友問是不是雙方軍方有討論?
            這個是對的,後來美國跟中華民國有所謂樂成作戰計畫,裡面的原理原則其實就跟現在我們看到這份文件是差不多的,那這個如果大家對軍事特別有興趣的話以後我們再繼續討論。

            沒有問題的話我們現在先休息一下,我們來聽一首歌曲是韓國的軍歌,因為今天是韓戰紀念日,這個歌曲叫做滅共的火炬,韓國現在是非常強調滅共這件事情。這個影片其實還有些重點,就是它裡面很多朴正熙跟全斗煥視察部隊的歷史鏡頭,那我們現在來播放一下。(멸공의 횃불 The Torch of the Annihilation of Communism 滅共的火炬),再聽一個是比較新的,是韓國陸戰隊類似隊歌的歌曲。

            謝謝大家,我們剛才休息的時間聽了兩個韓國的軍歌,另外今天是韓戰紀念日,大家可以注意到,第二個其實強調的還是他們還是有唱到一句,第二個陸戰隊那個大家有沒有聽到說這個要統一,還有滅共是一定的。所以今天來講大家看到中華民國的軍歌其實很少講到滅共,但是韓國這方面的這種精神教育還是非常徹底,陸戰隊的歌還是強調說要統一。這個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網路上找來聽,那這個代表的說其實他們的國家的目標跟意志還是蠻堅決的。當然因為現在的這種環境,所以強調這種曲調的奔放,然後強調自由,然後其實很容易編成是這種類似韓團可以唱的歌曲,這個是我們所比不上。

            韓戰爆發之後根據蔣中正總統,1950年的日記,他是這樣想的,他說第一個要參加韓戰的條件,第一個就是要讓台灣的防衛穩固,這個很重要,確定中美共同防禦計畫。第二個是積極攻勢,打破陣地戰,不中途妥協,也不要再製造第三勢力扶持出反對他的人。他說最好我們能夠參加韓戰,一方面鞏固台灣,一方面能夠跟美國能夠訂一個共同的防禦計畫。然後又可以不要再讓美國還要繼續在台灣製造第三勢力,就是扶持這些反對他的人,然後最好也不要再干預我們政府的人士。最好就是達到這些目的。然後另外一方面最好就是可以建立跟中共一樣的空軍跟重兵器的部隊,剛才已經提到了,美國第七艦隊已經研判說中共可以進犯台灣,而且一次可以登陸7萬人。當然蔣中正就希望說我們可以透過參加韓戰在這個時候拿到美國的援助,可以建立跟中共能夠相匹敵的空軍跟重兵器。所以很多人一直說什麼台灣海峽的制海制空權一直掌握在國軍的手裡,然後李登輝兩國論之後才退守海峽中線以東,其實這也是完全不符合史實。中共一直持續的享有台灣海峽的海空優勢,這個是非常清楚。完全是靠著第七艦隊的協防才讓台灣海峽的維持軍事平衡,這點我相信大家應該都可以了解,可是台灣很少人有這種看法。然後蔣中正希望說能夠用韓戰增編20個步兵師的經費,然後又可以反攻大陸、收復中國大陸跟韓國,然後另外一方面他要跟美國去問說有沒有參戰的話,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反攻大陸、登陸、或是不是讓我們轟炸東北等等。所以當時蔣中正覺得反攻大陸其實可以讓他們不至於困守在小島。

            有朋友說國軍的軍歌悲憤憂憤,是因為反攻而無法反攻嗎?
            所以這是對的,韓國統一可能性比較高,所以只要維持準備,這我也都同意。老實說韓國方面的這種軍事力量,其實是比北韓大很多,只是在於說現在民主體制之下大家對打仗沒有興趣,不然如果韓國出現一個真的想要打仗的總統,那要通過國會的話,老實說還是有可能發動北進的統一戰爭,所以韓國第六共和憲法也規定總統是不得連任的,也就是說任何人就算立什麼歷史的統一的大功,他也不可能繼續連任總統。這點是很清楚。



             (6)
             (6)
            我們再繼續往下看,孫立人曾經在1950年6月29號,就是韓戰爆發後四天,他就寫了一封信跟蔣中正報告,希望能夠出兵援助韓國,而且他自願帶兵去,他說希望我們就派兩個軍,除了攜帶少數的步槍跟輕武器之外,其他的重裝備都是從哪裡來?就是說都跟美方還有盟軍總部要求補充,這樣就好了。意思就是說大家的想法其實都是透過韓戰想辦法跟美國要東西,這樣各位可以理解嗎?這個重裝備跟美國要,這樣就好了。
             (6)

            美國方面當然也知道你們的如意算盤,所以在美國的一份文件裡面其實就已經提得很清楚,美國實際上就認為說這個不要啦,你們這個國軍其實不怎麼中用,那為什麼呢?美國的理由是說第一個你把這些國軍運到韓國,老實說成本太高了,而且去了之後還要援助你們,那個太貴了,如果這些錢拿來援助兩個韓國的師可能比較有用,而且國軍其實戰鬥力也不好,相對之下韓軍的戰力可以被美方所了解而且肯定,所以各位其實大韓民國他的國力、軍力,不用等到現在,也不是什麼四小龍的時代,美國對於中華民國跟大韓民國兩個國力的這種評估,意味著重要性是固有定見。然後美國另外也就是說國軍參戰就讓韓戰變成中國內戰,這個絕對不要。美國就要求說你停戰以後,任何跟這件事情的談判,美國的宗旨就是說韓戰的停戰談判就只討論朝鮮半島。因為美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決策,就是如果共產黨在朝鮮發動戰爭,結果停戰談判就會讓美國必須討論這個戰場以外的問題的話,那以後共產黨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隨便發動戰爭,然後就把停戰的問題牽拖到戰場以外的議題,這樣世界就永無寧日,因為共產黨可以隨時選在一個不重要的地方發動戰爭,然後把這個停戰的議題牽拖到其他的議題上,所以美國說絕對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朝鮮半島的事情,朝鮮事朝鮮了,朝鮮半島的事情就在朝鮮半島解決,而且只要討論朝鮮半島的問題。如果你國軍一來就變成中國內戰,就有可能變成說會牽拖到朝鮮半島以外的問題,所以說美國說絕對不行,所以在這裡台灣說台灣can help,但是美國說對不起這個我不要。所以從那個時候,一直到今天,大家注意到環太平洋海軍演習,其實美國也不要我們參加,其實原因邏輯沒有什麼不一樣。然後當然英國會反對,因為英國當時已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當然英國始終都有意見。

            最後一點是李承晚反對,那各位朋友要不要猜一猜為什麼李承晚會反對國軍參加韓戰?他的國家都被人家侵略了,多一些人來幫忙不是很好嗎?當時出兵包括伊索匹亞、土耳其、南非都有出兵,各位可以想像南非跟伊索匹亞派軍隊到亞洲來參加韓戰嗎?他們就真的出兵,那為什麼李承晚不要國軍來參加韓戰?有朋友提到說國軍的戰力不好、中華民國的信譽不好。這些都對,但是李承晚最重要的理由,那我給大家一個提示李承晚是大韓民國第幾任總統?那為什麼李承晚有機會當到第一任總統?對,有流亡政府。這個其實在韓國歷史上爭論很久,到底第一任總統該算誰?至少說這個1948年大韓民國正式立國以後的第一任總統是李承晚,當然左派就認為李承晚不應該是第一任,要把流亡政府算進來,可是因為流亡政府裡面有個左派。所以老實說現在韓國的歷史,如果比較右派的史觀就認為說要從1948年算起,如果比較左派的史觀就認為說應該要從三一運動開始算起。為什麼李承晚反對呢?因為李承晚自己就是一個帶領韓國獨立的老的民族主義者,當時老實來講是要從哪個國家獨立?日本。可是在日本控制韓國之前,韓國是被哪個國家控制?中國。所以李承晚這些獨立運動者,帶領獨立不只要讓韓國獨立於日本之外,也要獨立於哪一國之外?中國嘛。所以如果中華民國又派軍隊來了,那這個怎麼行呢?中共軍是侵略軍,當然是要把他趕出去,所以剛才那個六二五之歌,大家就一直要把他趕出去。這個狐狸之敵趕出去嘛。現在如果說中華民國軍隊又來了,那不是我們獨立了那麼多年搞什麼?對不對?美國軍隊來OK啦,因為美國從來也沒有統治過我們大韓民國,從來也沒有侵佔過我們朝鮮半島,他完全是出於一種國際正義。那你中華民國來比較不好,所以李承晚反對。那老實講李承晚反對其實就夠了,那各位有沒有看到剛才的那個六二五影片裡面,模擬的畫面就是有一個民眾拿到一個號外,號外上面寫著傀儡軍南侵,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傀儡軍是指北韓,意思就是說當時南韓就說北韓是中國的傀儡,北韓就說南韓是南傀,就是美國的傀儡。當然李承晚當時他必須要靠美國是沒有辦法,而且美國本來就是基於聯合國的義務來出兵,但是如果你這個中華民國國軍也來的話,那他不就跟那個北韓不就同等地位了嗎?這樣大家可以理解嗎?然後大家看到那個時候的報紙,當時離大韓民國復國還是沒有很久,其實在韓國獨立運動的時候,一方面就是要復國趕走日本帝國主義,另外一方面就是盡量要減用漢字,改用這個韓國的諺文,就是現在的韓國字,獨立運動最重要的就是盡量少用漢字,全部改用諺文。因為一方面來講諺文是韓國自己獨立的文字,變成說日文其實也是一大堆漢字,所以反日也就是要少用漢字,所以這個獨立運動基本上就是少用漢字,到當的時候漢字是沒有辦法,後來漢字就逐漸李承晚就要求漢字要盡量少用,所以後來他跟蔣中正關係也不好,因為他對韓國的中華文化、漢字等等,其實他站在這個獨立運動的觀點,其實也是有大量的壓制,因為國家獨立中,語言文化的獨立是非常重要的。


            有朋友問說金日成也是民族主義者,為什麽卻不排斥當蘇聯或中國的傀儡?
            這個是因為共產主義有國際主義的概念,就是說他這個是基於國際共產主義的大家族,所以是相互幫助。當然韓國方面一直也是說北方是傀儡,所以一直到大概金泳三時期,韓國至少就軍方正式稱北韓,還是稱為北傀政權,這是一定的。他們這種敵我的分野,其實是比我們要來的好多。


             (7)
            我們再繼續看史料,當時美國其實對中華民國軍事跟經濟的介入也是還蠻徹底的,這個是在1951年7月20日,美國大使館跟中華民國政府說美國政府現在又著手展開計畫給台灣及其他遠東地區以經濟及軍事的援助,但是美國政府對台灣的援助計畫,如果沒有辦法得到中國政府保證有效合作,讓台灣的軍事跟民政支出,置於有計畫的管理之下,那援助是不可能成功的。他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美國政府覺得我們援助你們,但是我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軍事跟民政支出,沒有計畫、沒有管理,所以這個援助是沒辦法的。所以美國就希望你趕快拿一個辦法出來,然後要來跟我們一起討論,才能夠達到有計畫管理的目的,然後這個辦法要保證,所有可以供中國的政府跟地方部門運用的資源跟各種款項,都要有效的監督跟管理。這個監督管理的辦法必須要跟美國政府一起來討論,這樣子美國對中華民國的經濟跟軍事的援助計畫才有辦法順利完成。

            所以各位看說老實話,這個對中華民國的主權干預是不是有點過頭,對不對,現在我要援助你,可是我要援助你的前提是你在這個地方的軍事跟支出要有計畫管理,那你這個計畫管理的辦法要先來跟我討論一下。不然的話援助是沒有效果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就代表他要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各種支出,他要共同來參加、商議跟管理。所以各位就可以理解到說為什麼在台灣很多人都說美國騎在我們頭上、美國拿我們當棋子等等。老實說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大家看到這個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這樣OK嗎?大家可以了解嗎?


             (8)
            所以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當然也是很不爽,我們就對這個也是很有意見,所以後來又有一個文件,就是在9月3號,藍欽就是當時駐台灣的代辦就來找葉公超,藍欽說什麼東西呢?藍欽說我是以中國的老朋友自居,現在我覺得好像有一種恐懼在你們的政府裡面出現,就是說我們企圖干涉貴國政府行政跟侵犯貴國主權。這個基本上沒有,不用緊張你們不用太擔心,但是我們現在希望能夠設計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是什麼東西呢?就是說一切支出要經過一個中心機構,如果哪一個預算需款較多,這個管制機構就可以代為申請,也就是說現在所有的錢最好是設立一個中心機構,然後你現在誰哪一個地方要錢比較多,就要跟這個中心機構申請。你們有些秘密的支出最好也都跟這個中心機構申請。接下來藍欽就講得不客氣了,他說我最近知道貴國政府在國外上存有相當數量之外匯,這些相當就是說你們的標準很多但我們可能不多,但是這些外匯也應在上述的管制機構之下,意思就是說你們最好是也要設一個機構來管帳,不要一大堆秘密帳戶。

             (8)
            藍欽接下來就說,本人發現貴國軍事當局不應該用軍事裝備的延遲抵達,作為其推斷推行計畫的藉口,也就是說我剛才跟你們提的備忘錄,說希望你們能夠拿一個辦法出來,然後來改善你們的各種支出,結果你們反而是拖拖拉拉,而且就拿一些理由說你們的武器裝備還沒有到,所以對於一些改革就不能夠進行,藍欽說這樣不行。所以說老實話,在當時台灣都要靠美國的情況下,他們對我們的關係其實並沒有像想像中的那麼好,而且那時候韓戰還沒有結束,其實還是相對美國跟中共關係最壞的時候,尚且彼此都還有這樣的爭議,那各位想想今天的台灣跟美國之間會不會還有這樣的爭議,我想大家就自己判斷。


             (9)
             (9)
            美國當然管得也很細,像譬如說到了1954年,他們還在管一件事情就是國軍吃肉的問題。這是在1954年2月16號,美軍當時在台灣的顧問團副團長叫做麥唐納,他其實是準將不是少將,他說他去看了這個國軍的伙食,裝甲、砲兵跟步兵,三個學校的伙食,他說在實行集中採買跟烹飪以後,伙食大漸改善。意思是什麼?原先的伙食都不太好,而且集中採購也是要在美軍的督促之下,所以伙食大為改善。現在三個學校每天可以吃到的肉食,每日均有肉食,然後裝甲兵學校每天50公克、砲兵學校每天60公克、步兵學校每天有70公克,這個很好。美方認為說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每天50公克,一個月就吃到三磅,如果顧問團所用的方法確有此項成效,則如加以推行,不必增加軍費全軍伙食大為改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第一顧問團所用的方法確有此項成效,代表什麼?你們現在吃肉這是美軍顧問團在規定,第二個加以推行,代表現在還沒有廣泛推行,不必增加軍費而使全軍伙食大為改善,意思就是說其實根本不用增加軍費,只要照我們美軍顧問團的方法伙食就會大為改善,意思就是說你們的伙食不改善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是被貪污掉。老實說當時美軍顧問團寫公文的人其實滿厲害的,這裡面看起來沒有任何一句質疑的話,都是正面的表述,如果顧問團用的方法有這個成效加以推行,就不用增加軍費全軍伙食就大為改善,看起來都是非常正面的話,其實句句是質疑。看得懂的人就知道他們在質疑什麼。我們有當公務員的朋友可以看得出來這種寫公文的訣竅,那個時候的人其實還是蠻在意這種東西的。
            接下來美軍顧問團話中又帶刺的說,蔣經國將軍應對此三校的伙食立刻予以調查,這意思是什麼?為什麼希望蔣經國去調查?蔣經國是這三校的校長嗎?意思就是說美方當時認為蔣經國其實已經是管太多,他已經超過他的職務範圍太多事情,所以美方就暗示說吃肉的事情是蔣經國的責任,蔣經國也管得了這件事情,所以他應該趕快去做,他告訴蔣經國如果肉不能多吃一點,只靠維他命丸不能夠補救官兵的營養不良。為什麼會有這句話呢?當時國軍因為肉很少,所以國軍當時有一個說法每天也不用吃太多肉,只要有吃維他命丸就夠了,不用吃肉吃維他命丸營養就夠了。美方認為是你們在開玩笑,對不對?只吃維他命丸不吃肉,營養是沒有辦法改善。那我們是認為說只要吃維他命丸少吃點肉也沒關係,大家覺得是不是蠻好笑的。但是說實話這種不夠就要用別的方法去轉,還是說肉其實沒那麼重要,這類的說法,這份文件是1954年,過了將近70年後的今天,大家看台灣的防疫今天有沒有這種態度,什麼東西不夠就說其實沒關係,靠別的就好,有沒有這種態度?對不對。

            但是美方還跟蔣經國報告說,你們肉雖然不夠,但是你們認為維他命丸很有用,我們幫你們募,所以就是我正在美國跟各方接洽希望慈善機構跟製藥公司,趕快能夠捐維他命丸給國軍。意思就是說美國2021年捐疫苗,70年前捐維他命丸,其實這概念都是一模一樣。像有朋友說口罩不夠,健康的人口罩不用戴,這種其實就是肉不夠吃維他命丸的概念,缺維他命丸怎麼辦?維他命丸就跟美國募款,因為他總不能跟美國募肉吧。這樣各位可以理解嗎?維他命丸因為當時台灣還沒有能力製造,所以美國募相對來講臉皮比較不厚一點,可是總不能說台灣這麼大連肉都沒有的吃吧,所以我們當時說台灣肉不夠所以吃維他命丸,但是維他命丸台灣自己不能製造所以請你們美國支援一下,有沒有這種態度?中華民國有沒有這種態度?對不對。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所以為什麼特別要找一份1954年2月16號的這份文件,這個看起來就是非常明顯。這種精神、這種態度,反映出當時蔣經國的地位,其實在這份這麼簡單已經發黃的史料裡面,就可以看得出來。因此我每天在裡面這樣游啊游,其實就是希望用知識救台灣,讓大家能夠多知道說台灣的過去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永遠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這也是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大家能夠一起來這邊共同探討,這就是我們繼續做這些事情的原動力。

             (10)
            然後蔣中正先生一直強調反攻大陸,所以在1953年7月16日、韓戰停戰協議(7月27日)之前,他就發動了突襲東山島作戰,運用傘兵空降東山島,這個在當時國軍來講是一個非常大規模的攻勢作戰,也是國軍實施過的唯一一次空降作戰就是突襲東山島作戰,也是反攻大陸的一場作戰。這個大家有沒有聽過?台灣幾乎都沒有人聽過東山島作戰,但是這是我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反攻大陸的作戰。
             (10)
            東山島作戰最後結果是輸了撤退,歷經8小時又30分鐘之後的戰鬥,彈藥消耗達十之八九,對岸匪援軍大舉渡江增援,因此最後結果是在17日向海灘集結登船返回金門,最後結果判斷是情報不確、通信聯絡太差,空軍運輸機飛行技術也不好,作戰技術也不好臨時變更、陸軍行動遲緩,所以最後就輸了。大家看到16日6時03分開始空降,然後17日就登船返航。意思就是退回來了。反攻大陸的作戰之後的檢討,裡面有幾個就是說,此次作戰雖未得預期,代表說我們自己也承認失敗,蔣中正總統時代老實說還是比較務實,敗了就是敗。

            (10)
            當時寫的人還是還蠻敢寫的,就是說匪區民眾對我的態度,第一匪區民眾不敢對我有親善之態度,匪區民眾亦有活埋我傷兵,及沒收我被俘官兵牌物的情況。活埋我傷兵,這很可憐,就是受傷了還被老百姓活埋,代表說當時國軍反攻大陸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其實還是蠻難的。然後匪區兒童團訓練成功,對我負傷官兵倍加侮辱,所以老實說小粉紅從那個時候就已經開始,第一次反攻大陸這次的事情就失敗。

            我們今天就在韓戰的紀念日來講韓戰對中華民國的影響,我們還會有機會再繼續討論,但總的來看韓戰就是美國跟中共的第一次交鋒,從此之後冷戰的架構就在東亞形成,美國也從此開始協防台灣也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我們在四月的讀書會裡面討論過,就成為台美關係七十年來的指導原則,但是韓戰之後從此之後美國也就不再想跟中共發生戰爭,這個影響其實是非常大。那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讀書會就先到這裡。

            各位不曉得有沒有什麼問題?


            有朋友問有沒有辦法看黃金的史料?
            黃金是權威史料,因為這個是當時台灣銀行的總裁俞鴻鈞先生,後來他也當過行政院長,他當時就講到說新台幣當時發行是一億九千多萬元,然後本來是從去年開始撥付黃金,但是早在1949年12月黃金就不足,從本年4月黃金又不足,所以當時講黃金這件事情,老實說這個其實也不是這麼有效。
             (1)

            有朋友問說金門的防衛上白團有沒有做出貢獻?
            老實說白團對當時金門的國軍有沒有貢獻?第一點就是說在1949年的金門戰役裡面,其實當時白團幾乎是完全沒有參與。因為當時金門防禦的部隊是從廈門臨時撤來的第19兵團,19兵團的司令官是李良榮,後來在戰爭中交給胡璉。也就是說金門的作戰並不是一個已經準備好的作戰,而是中共從廈門的追擊,而且當時在1949年10月白團還沒有正式成立,所以其實這個白團對於這個金門當時,在第一次金門戰役就是1949年10月25號的戰役其實貢獻非常有限。後來當然白團主要是在國軍的指參教育,還有反攻大陸計畫的部分。但是在孫立人和美軍顧問團的反對之下,白團的工作範圍是逐漸縮減,所以我對白團貢獻的部分是比較保留。不過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都是以個人的身分來台,不像美軍顧問團是正式的名義,手上也掌有各種援助,當然落差就很大。

            (11)
            我們來看這份1954年12月21日的史料,標題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後重要軍事政策之檢討及意見,裡面提到截至1954年底,空軍已經接收軍援30萬噸,美國要援助我們共684架飛機,其中噴射飛機428架、螺旋槳式飛機256架,到了1954年的時候已經接收了422架飛機。換句話說這種東西哪裡是白團有辦法提供的?台灣的防禦不靠美國是絕對沒有任何辦法!光看這個數字就知道,所以很多人強調白團的貢獻,他們是以個人身分來對台灣的貢獻,但是絕對沒有美軍顧問團的萬分之一。


            有朋友問說現在韓國對於中國的態度跟韓戰時的差別?
            當然已經差了很多,因為現在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國,彼此的來往觀光經貿都是以千億美元在計算,但是在國家安全上,其實還是保持著相當的穩定,這一點反而是跟某些地區是有很大的差別。

            有朋友問說如果當時實行自決會有什麼結果?
            實行自決就中華民國就只好遷到金馬去,當然就變成世界上就會出現三個中國。台灣當時自決說不定還是要跟中國扯上關係,以當時知識份子的態度,所以說不定就叫做中華台灣民主國等等。然後中華民國在金馬、中華台灣民主國在台灣,最後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變成是兩岸三國,這有可能。

            有朋友問說蔣廷黻聽到會引起台灣自決的提議非常緊張,是不是因為自決就會共化?
            簡單的講就是說自決不一定會共化,因為有美國的援助,老實講要共化也沒那麼容易,但是只要一自決的話,老實講中華民國領台就立刻被挑戰了,中華民國就沒有權利再領台了,這樣的情況之下,他當然就認為說中華民國領台這件事情就會出現極大的挑戰。

            有朋友問說為什麼後來自決的事情就沒有下文?
            因為談判進行的過程當中,我們剛才有個文獻說美國就認為維持現狀,後來到了艾森豪在1952年底當選總統,1953年就任之後,對中華民國是相當支持,所以後來自決這件事情,美國就不再提起。而且在台灣內部也沒有強而有力的支持自決的力量或者是團體,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有朋友問說在樂成計劃廢案之後,台美的軍事合作已經沒有聯合作戰計畫,那除了軍售跟訓練之外,美國如何提供台灣軍事支持?
            那答案就是五個字,誰也不知道。因為現在來講這方面其實都存在著很多的想像,如果是五個字形容,就是誰也不知道。如果四個字,就是我不知道。那如果三個字呢,不知道、那兩個字,就是沒有。那一個字呢。所以說實話,大家看到美國當時援助台灣,我們可以看到回到剛才第七艦隊那份文件,當時第七艦隊是絕對的優勢的兵力,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第七艦隊的援助還是有很多的先決條件,譬如說相互之間要進行協調、細部的測定、依照信號按指定地區部署,依照信號來進行戰鬥。現在信號在哪裡?這個就完全沒有,然後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就知道,現在要協防其實還是非常困難。

            朋友問說中華民國的軍隊特別重視陸軍跟反攻大陸有沒有關係?
            其實一個當然是反攻大陸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問題是說海空軍沒有自立的能力,因為你海軍沒有造艦的能力,空軍也沒有造機的能力,所以這個當然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像剛才我們看到滅共的火炬的影片,各位朋友有沒有印象,韓國的F-5E從那個機堡裡面駛出來那個畫面,大家有沒有印象?裡面很多艦艇都是他們自製的,這個F5E是韓國三星在美國的授權下自製的。所以有人說韓國的金鷹教練機是抄IDF的,其實他們很早在美國的指導下就可以自製飛機了。韓國對海軍很重視,其實在李氏王朝的時候,韓國是東亞第一海權的國家,有很多海權家例如張保杲,所以韓國海權發達的時候是比日本還早。

            有朋友問說韓國在滅共的前提下造成的白色恐怖,不過朴槿惠還是當選了總統,這是不是一定比例的韓國人還是緬懷他們對滅共的貢獻?
            第一因為威脅太大,所以滅共是當時菁英階層的共識。第二個大韓民國是正常國家,北韓就是他們的威脅,這個跟有些地方對這個問題曖昧不明有很大的差距,當然這個跟南韓對於北韓完全沒有經貿的依賴也有關係。所以滅共可以滅的很徹底,很果決。這樣大家可以理解嗎?因為朴正熙遇刺30幾年之後朴槿惠才當選總統,所以當初被她父親統治的人到他選舉的時候也已經蠻老了,老實說這種緬懷的票還是會有但應該是不多,而且朴正熙的時候韓國經濟成長很快速,所以也有可能會被緬懷。不像有些地區對於有些子孫還有緬懷的票源基礎,就真的很不可思議。


            這些歷史文件相當多,也是我們寶貴的資產,可以用來了解過去、探討現在、展望未來的重要資產,不過在台灣很少有人去重視這些文件,很多說法從這些政府的正式文件去驗證就知道不是這樣。譬如中共有沒有犯台能力?其實中共很早就有犯台能力了。譬如美援時美國對台灣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其實當時的政府對這個的支持也不是非常高。所以我們可以了解韓戰對台灣的影響非常重大,但是跟現在大部分人的反應就有很大的不同。這就是我們探討歷史的意義。

            休息的時候我們來聽一下現代版的滅共的火炬。北韓的國歌跟北韓的國旗,在韓國有法律規定,除非是特別學術研究或是經過核准的運動場合,不然的話任意懸掛北韓的國旗或是唱北韓的國歌都是違法。這個是非常清楚的,不過北韓的國歌至少比起某個地區來講還是有點好處,第一個是它裡面沒有黨,第二個是他們的黨歌跟國歌還是分開的,第三個是他們的黨旗也不出現在國旗上。

            有朋友說共產國家歌詞裡為什麼有民主?
            北韓的國號就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以這個是他們的國號。

            今天是韓戰紀念日,我們就聽南北韓的國歌,南韓為什麼要禁北韓的國旗?因為就是韓戰的經驗,大家看到韓戰的影片,北韓的國旗對他們來講就是侵略跟殺戮的象徵,所以現在來講他們認為是維持國家的統一團結的意志。然後特別是大韓民國國軍為了對抗這面旗幟犧牲了多少,現在如果說還讓這面國旗出現在大韓民國的土地上,這是置當年犧牲的國軍將士於何地?所以這一點來講在韓國其實還是相當徹底,沒有經過許可或是為了學術的研究,是不能夠任意的這個張掛或者是傳送北韓的各種象徵。


            有朋友就問說我看了這個捍衛戰士2之後的感想,更加想通恩恩案可能的原因。
            我們對照今天的主題,第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大家有沒有記得有一段就是說他們在演練穿越山谷的時候,有兩組人都出現失誤,一組就是說你太慢拉起來,結果讓另外一組人差點撞山壁。湯姆克魯斯演的教官就問說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失誤?飛太慢的飛官就解釋,然後湯姆克魯斯講了一句話就你不要跟我解釋,你去跟他的家屬解釋。意思就是說,美軍打仗,老實說,責任榮譽國家就是說這個,最重要就是說你要履踐自己的責任,任何作戰最重要的就是要服從命令完成任務。

            我們今天看韓戰的歷史,將來如果美國有朝一日要為台灣而戰的時候,我們台灣有沒有辦法讓在為台灣而戰犧牲的美軍,可以讓美國政府有理由跟軍人的家屬說他們的子弟是為什麼犧牲的?台灣今天我們有沒有這樣子的決心跟自覺?對不對,將來如果說美國真的為台灣而戰,肯定也是會有犧牲,美國政府要怎麼樣站在我們台灣的立場,或者是美國政府的立場,我們有沒有辦法能夠讓美國政府能夠有充分的理由告訴這些軍人的家屬,說他們的兒子、他們的子弟是在哪裡為了什麼原因而犧牲?對不對。你能夠讓美國政府說你的兒子你的子弟是為了一個跟中國同國民的國家,然後為了一個在經貿上對中國是最大的支持者跟依賴夥伴的地方而戰?對不對,有辦法嗎?我認為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說我們自己一定要讓人家覺得說,有為我們一戰的道德跟現實的理由。有些人說第一島鏈,但是美國一般人民可能是不知道什麼叫第一島鏈。

            第二個,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說大家記不記得打撞球那一幕,一開始他們在那邊打撞球,一堆飛官在那邊喝酒。後來是不是也看到另外一堆人來了,然後他們就說奇怪為什麼要我們來這裡,然後我記得那個女的飛官Fenix就說我們服從命令就好,我們不去問為什麼這個命令。美軍的訓練為什麼可以打遍天下,立國兩百年,其實就在說美國社會雖然民主自由,然後大家覺得美國人好像平常吊兒郎當的,但我個人深刻的感覺,不管是我觀察到,或是跟我工作的經驗,美國人特別是軍人警察在該講自律的地方還是非常強調,他們只問說你要服從命令,而不是叫你去質疑命令。但是某些地方的軍警,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強烈的紀律,還是說習於陽奉陰違、批評長官或者是質疑命令,整天在質疑說我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各位看到影片一開始Tom Cruise被叫回來,長官就跟他解釋說那邊有一個敵人核子設施,我們要去轟炸。他有沒有去質疑說為什麼要去轟炸那個地方?一定沒有吧。把飛官召集過來說要去轟炸那個設施的時候,也沒有人在 質疑為什麼要去轟炸。

            大家看到Tom Cruise演角色是不是戰功彪炳?這麼多年來唯一擊落三架敵機的人,然後一大堆勳章、一大堆立功的紀錄。為什麼這麼久了還只是一個上校?他的呼號叫什麼?獨行俠。意思就是說軍隊最重要的還是紀律,紀律是最重要的,美國就是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但是該講紀律的地方還是強調紀律。反觀有些地方是思想未必有自由,行動未必有自由,人民要嘛就是當鯛、要嘛就是當奴,真正要強調紀律的地方卻又不是很有紀律。

            所以回到我們今天探討的問題,演電影當然就是代表說他推崇的是一個價值,意思就是說美軍強調紀律,每個人都服從紀律。是一種生命、是一種基因,除非你不幹軍人。裡面有一段艾德哈德遜講的就是說你要的話早就應該是兩星的將軍,要嘛就是當參議員。也就是說憑他的本事早就可以在外面揚名立萬,但是你還是選擇留在軍中,那你就只好乖乖接受軍隊的紀律,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現在你出去選舉,憑你的戰功、你的表現,你早就是參議員。實際上,美國軍人退役後當參議員的有好幾個,像達克沃夫就是,以前的麥肯也是。要嘛你就是在軍中如果好好幹的話,照理說你早就該是兩顆星了,但是為什麼你現在還是上校?你留在軍中就要接受這個紀律,那他也沒有什麼怨言,意思就是說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你就要服從你的選擇,而不是選一行怨一行。

            美軍因為強調紀律,所以在有紀律的情況之下,我不用擔心你不服從紀律,或者是叫你執行命令的時候你不執行命令。既然我對你有這種信任,也知道你一定會服從,你一定會執行命令。所以我就可以讓你有自由決定的空間跟主動性,這樣大家可以理解嗎?也就是說因為我知道你會服從、你會遵守紀律,所以我反而放心,讓你有一些自主決定的空間跟主動性。所以你看他自己就決定改攻擊的時間、飛行的路線,然後自己開一架飛機出來示範。就是說你要得到權利或者是被賦予信任的前提,是你服從紀律。但是如果反過來說,如果是一個長期沒有紀律的團體,或者是大家不把遵從紀律作為重要的準則,那麼相對之下給予個人的主動性、決定權或者是積極性就會非常的低。這樣大家可以理解嗎?所以各位朋友如果可以理解這一點的話,那你對於新北的恩恩案為什麼會發生,是不是就已經得到答案了?

            有朋友問說他不是會質疑上級嗎?
            為什麼上級可以讓他質疑?第一,他證明他是一個服從紀律的軍人。他幾十年來他就是一個服從紀律的軍人,第二個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第一幕一開始的時候是不是他有一大疊的勳獎跟證書。那為什麼要安排那一段?也就是說美國人相信他不只是一個有紀律的,而且他有讓別人足以相信他,有讓長官足以相信他的依據,這樣各位朋友可以了解嗎?也就是說將來有朝一日,假定監察院、國會來調查的時候,那個中將跟少將可以說因為他有讓我們足以信任他的依據,因為他是一個好的飛行員,他根據海軍的標準立了這麼多的功勞,通過這麼多的考核,所以我們有相信他的依據。這樣可以理解嗎?所以美國人的信任其實也是要有根據的,要不然如果說你的表現是出於沒有根據的判斷,那老實說當然就不足以相信。

            然後裡面還有一段強調紀律的部分,大家有沒有記得那個Iceman,就是方基墨演的角色,就是叫他過去說要找他去談話,就是非常感人的那一幕。但是他說他不想去,然後方基墨跟他講什麼?我不是在問你,意思是什麼?就是服從命令。然後他跟方基墨見面了,方基墨又打字跟他講我們現在談工作,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現在是談工作。意思就是說美軍強調說你要服從命令,也是服從合理的命令,不是叫你什麼都要聽我的。也就是說服從命令歸服從命令,你一定要服從命令,但是這個服從的命令的範圍,紀律的範圍是任務、是工作,而不是其他那些有的沒有的,要不然沒有辦法貫徹紀律。這樣大家可以理解這個意思吧?也就是說其實他們強調的一個重點還是說服從命令服從紀律,還是在任務的範圍內,合理服從是合理的命令,然後這個如果紀律強調是要你到不合理的紀律、不合理的要求、不合理的範圍,紀律要維持當然就很困難。

            謝謝大家在週末的晚上一起來討論韓戰72週年,還有一些相關的問題,希望大家就是以後對台灣歷史學會的活動多多支持,我們做這個都是無給職的,完全是覺得說台灣需要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把更多的事情或許在關鍵時刻能夠有更好的決斷,所以花了很多時間,這些史料都是確實有根據有所本,所以大家如果有興趣想要繼續討論的話也非常歡迎。那沒有問題的話,我們今天就到這邊,謝謝大家。




            文件來源:
            文件一:〈金融 (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9-00005-005
            文件二:〈對美國外交 (九)〉,《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31-003
            文件三:〈對美國外交 (九)〉,《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31-005
            文件四:〈對聯合國外交 (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18-004
            文件五:〈美國協防臺灣 (一)〉,《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48-002
            文件六:〈對韓國外交 (三)〉,《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70-002
            文件七:〈對美國外交 (九)〉,《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31-016
            文件八:〈對美國外交 (九)〉,《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31-019
            文件九:〈美國協防臺灣 (三)〉,《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6-00050-007
            文件十:〈金馬及邊區作戰 (一)〉,《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2-00100-005
            文件十一:〈中央軍事報告及建議 (六)〉,《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102-00049-006

            • 蔣中正
            • 韓戰
            • 聯合國代表權
            • 葉公超
            • 中國代表權
            • 藍欽
            •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符立德
            • 東山島戰役
            • 俞鴻鈞
            • 孫立人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國城講堂14 論裴洛西訪台灣及韓國、中國軍事演習造成的影響及台灣的因應 20220810

            • 2024 Oct 05

            歷史講堂 02 國家滅亡史——南越

            • 2024 Oct 05

            奧運名稱「中華台北」的由來

            • 2024 Oct 11

            潤物細無聲 (三十九) [381-390]

            • 2025 Oct 10

            潤物細無聲 (三) [021-030]

            • 2025 Jul 27

            潤物細無聲 (十三) [121-130]

            • 2025 Aug 05

            • 使用說明
            • 部落格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本網站內容版權為張國城老師所有,引用圖片影音版權為原單位所有